浅析电影《夜宴》音乐的凄凉无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8-31
  摘要 冯小刚古装巨制《夜宴》在2006年电影市场艳压群芳,谭盾的加盟使得整个片子更加变得活色声香,他凄凉无痕的应用,是整个片子凄美调子的致关烘托手段。
  关键词 《夜宴》 谭盾 越人歌 凄凉
  
  音乐是最早进入电影的一门,对于情绪的渲染、人物性格和心理活动的表现以及故事情节的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电影音乐对一部影片艺术风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谭盾认为音乐要回归儒释道音乐本身就传承各种文化。他一直用未来的态度在活着。在他的理解中,未来的音乐拥有最简单的形式但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理,也就是说未来的音乐语言是用单纯和简单来运载复杂。他认为越复杂的东西可能传递出的文化信息越少,而智慧的未来人可能会更懂得如何运用简单,所以谭盾一直在探索的是如何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结构去负载复杂的哲理。这些音乐理论在2006年冯小刚扛鼎之作《夜宴》中就体现地淋漓尽致。
  
  一、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这种元素可以说是一部电影中所必不可少的部分,经典的电影配乐能成就一部经典的电影。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也能够在人的内心形成震撼。有时候能起到一种用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效果。我们曾会因为一首熟悉的音乐,想起很多影片画面。而电影画面只能给我们以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电影中音乐的出现却能让我们的感官全面活动起来,它可以推进剧情,体现主人公的情感,是一部电影所要形成的格调的灵魂。让人在观看时得到充分的享受。
  现在我们在欣赏电影时,其中每一处剧情的跌宕起伏、每一个惊险场面的出现,都伴以相应的音响上的不同的处理,使得人们在看电影的同时能享受到视觉冲击与听觉冲击的交相辉映。在电影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或者人物场景的描绘,或者是一些事物、景物的展览。或是人物内心的活动,有时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包括声乐歌曲和器乐,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景物或者是人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比如当演出到欣赏一些景物或美丽风景时的一些背景音乐就要求节奏舒缓。带有减压和抒情的作用:而当面对一些题材的影片,所要用到的背景音乐就要求有恢宏的气势。有些是穿插在人物的对白中,有些是单独出现,比如人物抒情、思念,或者叙事时,以衬托人物的内心。
  在电影中片头的音乐起着开场白的作用,主要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主题音乐贯穿始终,起到品牌效应的作用,用于辨识,使观众对整部片子留下独特的印象:插曲起到调节气氛的作用,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场景音乐是渲染气氛的不二法门。这是从商业角度提出的观点。从艺术角度来说,好的影片一气呵成,同样音乐也要贯穿始终。从多种角度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我们同影片一起经历悲伤、快乐或是雄壮、苍凉的场景时,耳边响起的不仅仅是几个单纯音符的跳动,也许我们所能听到的关于影片的意境会更多。
  
  二《夜宴》音乐主创谭盾艺术基调
  
  谭盾195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丝茅冲。幼年深受中华楚文化的影响。后来进入京剧团开始其京剧音乐生涯。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随赵行道、黎音海学习并取得作曲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198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学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随大卫·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学习并获得音乐艺术博士学位。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从最初的《火烧圆明园》、《南京1937》到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卧虎藏龙》以及国际大制作《英雄》等等,虽然褒贬不一,可每一部都以其强烈的个性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自从谭盾出任某知名时尚杂志的“音乐总监”一职后,作曲家就迷上了“解构”这一后独有的结构方式,拆散的各种旧有作品碎片被重新整合成一张张新的音乐专辑。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方式,倒是和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自己的作品中左掏右挖的寻找各种段落拼成组曲再上演的行为有点相类似——不过谭大师的“门槛”要精很多,《今日2000》(2000,Today)《少林大典》乃至《秦始皇》,明明极为相似却又有些许细微不同,若即若离的乐声伴随剧情却又恰当妥帖一只是苦了看电影的人,经常要为音乐本来的出处和电影图像情节困扰。实际上音乐本身也许并没有特指的描绘,或只是于抽象与具像间离合而已。
  不仅如此,一贯以“先锋”著称的谭盾在每一部电影中都非常小心的照顾到了“可听性”。这一点与绝大部分人印象中的“现代音乐”印象离去甚远。毕竟,李玫也好王菲也罢。包括为这部电影主题歌《我用所有报答爱》配唱的张靓颖,流行元素绝对要在电影的音乐中占据很大一部分,乃至于最后走出电影院的不少观众都能象模象样的哼出电影中的部分音调片断并以此为据上网搜索下载MP3之类。
  
  三、凄凉无痕的《夜宴》膏乐
  
  五代十国,烽火四起的年代。一段宫廷政变,即是一场血腥之灾。弑兄夺嫂、子报父仇,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历史中衍生出了一场豪华奢侈的“夜宴”《夜宴》庞大的叙事场景给我们呈现出一片盛景繁华。然而在这片繁华中,音乐将爱情与欲望交织相融,隐隐地透着血气、杀气、刀光、剑影,让人不忍卒读。若有若无的琴音,激越而不激动的鼓点,把那场无法预见又仿佛注定了的毁灭,黑压压地笼罩在这座华美的宫殿。影片中所有的繁华仿佛只为奏响最后的那一曲悲壮的挽歌,而这种悲壮,是一个行将就木的王朝最后的辉煌。  《夜宴》的主题中反复重复着《越人歌》的曲调。影片的开场。有一片竹林,萧瑟,寂静。狂风吹起,慌乱,落寞。主题曲幽幽响起。“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一”腾格尔低沉的声音。为那些优雅的舞蹈做注脚,将这个静谧安宁中隐隐潜伏的危机,渐次展开。一队高大威猛的皇家武士。追捕一个沉浸诗歌的苦难王子。有趣的是这一场血腥异常的厮杀中,配乐倒是出奇地轻缓,悦耳。《越人歌》是来源于《诗经》。“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冯小刚说,“这两句唱出了人与人之间最深的寂寞。一个人如果懂了这首歌。这个人就不会寂寞。”谭盾说,影片是在挖掘人性深处的一种寂寞,然后再从这个寂寞里寻找希望。这种声画分离的技法,把血腥和死亡映衬得更加悲壮,这也契合了传统戏剧“紧打慢唱”的表达方式。
  在影片中。时而高调吟唱,作为叙事,时而变奏出场。作为垫乐,时而轻声清唱,作为主角。这唱的是谁的心声,是婉后,无娈,还是青 女?这正是谭盾作这首曲子的高明之处。影片中它明为无娈的爱情挽歌,其实也是片中所有主角的悲哀写照。这首歌不仅点出了主题,也充当了剧中的角色。当婉后看到这曲《越人歌》,无娈说。这是寂寞的歌,一个人不懂另一个人,懂了,就不寂寞了。其实他们几个,谁都不曾懂过另外的人。
  这首歌的另外一次正式出场,是青女为太子辩白时的清唱。无娈不爱她,青女知道:无娈和她不可能幸福。她也知道,但她只想自己能够好好爱他,只想自己的梦里能够有他,别的已然漠视。“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他,我不会,爱情不会。”爱,支撑起她单薄的身体与这个庞大的皇权相抗争。支撑起她在夜宴时走上舞台为太子挺身说话。厉帝赐毒酒给青女,不知内情的她,喝了酒。戴上太子曾经的面具,为无娈唱起《越人歌》,她唱得哀惋凄美,撕人心扉。曲终了。她倒了。这首歌让观众如此深切地体昧青女的悲剧,为她落泪,为她唏嘘。值得一提的是在青女唱《越人歌》时那背后撩拨扫拂的古筝之音,随意几声,轻轻拨弹几下,空灵悠然,寥落几笔勾勒出层叠峰峦,却又如那场宴会背后的低沉。宏大与毁灭。
  片尾,那不知从何处飞来的剑。穿透婉后手捧的茜素红,穿透婉后温暖的身体,成为欲望的终结者。这段主题像从地底钻出,又似从四面八方汇合而来,渐次响起,一直冲到影片的最前方,成为第一元素。这首《我用所有报答爱》,也是支撑起这个影片宏大叙事的主要功臣。它的变奏,在影片中被运用得如鱼得水。比如无娈恳求婉后说明真相的那一场戏,这首歌缓慢响起。婉后被刀刃射中后,影片主题曲仿佛由地底冒出,带出了一股绝望、悲怆的感觉,让人心生悲凉。使整个电影主题思想更加鲜明突出。“只为一支歌,血染红寂寞。只为一场梦。摔碎了山河。只为一颗心。爱到分离才相遇,只为一滴泪,模糊了恩仇。”片尾曲中的海豚音唱出了一种无法言说的痛,痛得撕心裂肺!低低呢喃,若有若无,好像为这对可怜的恋人悲哀,好像为他们营造气氛。青女为了给太子唱他生前最喜欢的那首歌而得到厉帝的赏赐的那杯毒酒而死:而婉后为了内心的不断膨胀的欲望而从一个清纯的女子变为一个歹毒的女人。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但最后。无娈把婉后推开。于是随着婉后的一声苦笑,这段音乐很知趣地悄然停止。从这一刻起,婉后明白了她和太子的感情已有一道巨大的鸿沟,明白了与其一味地倚靠他人,不如自己登高一步,成为他人的统治者。这首歌不仅更加鲜明的点出了主题,而且在渲染影片气氛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我用所有报答爱》配合着画面中婉后痛苦的表情,音乐仿佛在诉说她曾经的过往。身为女人,婉后本该在后宫中规规矩矩地不问政事,然而处在风雨飘摇的王朝。她知道权势才是增添自己安全感的唯一砝码。她虽然深爱着太子无娈,命运却一再将她嘲弄,使其始终不能如愿。她先是被迫嫁给了心上人的父亲。再是被迫嫁给了杀害自己丈夫的厉帝。在被迫中,婉后被推向欲望的深渊中不可自拔。最后惟有用鲜血,为自己的野心落幕。
  当然,我们还是能够从这些音乐的片段中寻找出暗合乃至后现代元素的“蛛丝马迹”。在“吴越之地”的竹围屋里,白衣戏子与黑衣羽林卫的对决是整部电影音乐的第一个高潮:配合动作打斗场景和高速镜头的多机位切换,电声采样与上海交响团的合成的弦乐、铜管加诸上海打击乐团的打击乐乃至上海歌剧院合唱团男声合唱营造出极为紧张的氛围。包括后来的各种动作场景在内,“打击乐”化的钢琴演奏,富有冲击力的不协和音调、和声与复化的节奏节拍完全同现代音乐独有的言语符号吻合一致。
  至于人心貌似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婉儿皇后册封大典上那出“戏中戏”场景,零敲碎打的小鼓声看似简单,却借鉴了日本“能剧”的演绎方式,与电影中几场“斗剑”(虽是武术招式,视觉效果却美轮美奥似舞蹈一般的场景中大鼓人声的音色冲击相应成趣,大概是在暗示人心的纷争与血肉搏杀之间的另有共通罢。)
  
  四、结语
  
  谭盾说通过音乐的延续活在未来的人会感觉我们仍然和他们在一起,这样再过几千年、几万年我们永远都会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而这个梦想可以跨越几千年、几万年。综观整部影片《夜宴》的音乐有一种跨越几千年的时空感,在片中是非常古典和唯美的,而在结尾则是非常现代和摇滚的。仿佛使人从远久的回到现实,使人回味思索夜寂人乱宴凄凉。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