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若游丝,互为隐形 浅论粉丝如何变成真金白银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4-05-28

  粉丝经济要让每一个个体间都可以充分交流、互动、分享。所以,互动绝非仅仅是粉丝与运营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更重要的是粉丝与粉丝之间的网络多维互动。基于兴趣的个体之间的分享,才可以充分挖掘和延伸部落群体的内容价值属性。

  

粉丝

 

  在互联网时代,多数人都认可,传统的商业经济将逐步过渡到粉丝经济。先知先觉者,已开始培养自己的粉丝群体。比如从去年开始,快速崛起的自媒体们依托于微信平台开始发力。

  粉丝在逐步增长,但粉丝如何变现?对多数人而言,聚集粉丝容易,想要粉丝掏钱,还真很困难。这,的确不是一个困难量级。

  纵观如今基于微博微信的粉丝平台,变现难绝非偶然,仍有其客观原因。

  微博之粉,细若游丝

  微博发展至今,媒体属性越来越强,强媒体的属性,就决定了信息向下传播更容易,而向上反馈就很难。就像早期的网络线路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上行和下行带宽完全不对称。这种情况,会造成粉丝群体的存在感缺失,粉丝背后的活生生的个体属性无法彰显,每个粉丝个体都像游丝般气弱无力。因之,完全基于个体的消费行为则很难产生。

  信息的单向传播,显然阻碍了双向交流,这是个不平等的互动。外加这样一个缺失个体的一个喧嚣的广场,僵尸粉横行,的确很难让人沉下心来产生冷静消费。

  微信之粉,互为隐形

  相较于微博,微信主打的熟人社交,让人更加真实、有信,这也是促使一大批人弃微博投微信的根本原因。截止去年年底,微信公众号总数超过200万个,每日新增公众号8000个。熙熙攘攘,不可谓不繁荣,但真正通过流量变现的,还真是寥若晨星。

  不可否认,通过微信的公众平台,聚集的粉丝比微博更真实更优质,这是事实。但离变现,也还差得很远。

  由微信公众号建立起的粉丝,仍然是双向互动,而且双向的还不够彻底。粉丝发送的消息,如果运营者响应时间超时,则此后便不允许再回复。当然,这是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增强体验。但由此导致的互动不足,对于变现,并非好事。

  而真正的粉丝经济,若要通过粉丝变现,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平等性--大V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