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美元级的初创公司会是另一个技术泡沫吗?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4-09-22

  [摘要]今年二季度初创公司获得的风投同比增长55%,是十几年来最大的环比增长。

亿万美元级的初创公司会是另一个技术泡沫吗?

  腾讯科技讯 9月21日,一些正常的、神智健全的人认为,IT行业目前热得过火。他们之所以会这么想,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一些互联网公司上市时获得了天价估值,而且这些公司又花了大价钱来收购一些看似渺小的初创企业。

  比如,Facebook在2012年5月上市时,估值高达1040亿美元;今年2月,它斥资190亿美元收购了WhatsApp。再有就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上周在纽交所上市时,估值高达1680亿美元。(在这件事上,真正的重磅新闻是:雅虎2005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阿里巴巴40%的股份,真是赚大了!雅虎仍然拥有该公司22.4%的股份,预计会在阿里巴巴IPO后卖掉其中一些。)

  什么叫天文数字?这就是了。难怪一些人会怀疑,我们可能处于另一个科技股泡沫中,就像2000年突然出现的那个一样。普华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上个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更是加剧了人们的这种担忧。该报告称,美国风险资本家正在持续将大量资金注入高科技公司。

  以今年第二季度为例,与去年同季相比,处于种子期、早期和扩张阶段公司获得的风险资金总额增长了55%,这显然是自1999年第四季度(第一次互联网热潮的最后辉煌)以来最大的季度环比增长。

  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这是历史的重演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历史从来都不会真正地重演。所有的繁荣期都具有某些共同的一般特征——例如突然爆发非理性的繁荣,容易获得低成本资金。

  但每个繁荣期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以第一次互联网泡沫为例,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购买服务器、租用办公室,以及试图在难以形成或尚不存在的市场(Pets.com和Petopia.com就是例子)上烧钱,以便获取市场份额上。但在目前的繁荣期中,人们并没有购买服务器。创业公司在亚马逊的弹性计算(Elastic Compute)云服务上租用计算时间,它们的“办公室”往往是虚拟的(至少在初期是虚拟的),而且它们也没有在广告上花钱。因此,即使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波折,它们的风险也不太大。

  更有趣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处在另一个泡沫中,这一点很重要吗?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许就不一样了。正如威廉-詹韦(William Janeway)所说,非理性繁荣(即泡沫的特征)也可能是有益的,因为事实证明,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它们所催生的技术其实相当重要。

  以批判性的目光来看,在当前这个泡沫中,最令人讨厌的事情在于,创业者的愿景和野心似乎已经堕落了。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声称,他们想创建一家从长期来看可以改变这个世界、颠覆某一市场的公司。

  但是事实上,他们的策略是创建这样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它足够有趣,或者存在足够的威胁性,可以激发谷歌(微博)、亚马逊、Facebook、雅虎或微软的收购意图。WhatsApp就属于这种情况,它是一家不错的公司,有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不靠监控用户来获得增长,其创始人热情洋溢地宣布,他决心建立一家卓越的、可持续发展的、善待用户的企业。他是这么说的,无疑也想这么践行——直到Facebook开出190亿美元的天价。你怎么能怪他呢?毕竟人生苦短啊。

  不过,比风险资本家大笔撒钱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家对于长期性基础研究的资助在减少。如果没有60年前美国政府资助的那个项目,阿帕网络(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 Network)以及其后的互联网恐怕都难以形成,更不用说互联网如今推动的创新和经济发展了。

  私营公司无疑会创造计算机网络,但它不会为“无许可创新”(permissionless innovation)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只有公共投资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没有公共投资,所有一切都会差一个甚至几个档次。(K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