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社交产品在商业包围下该如何实现独立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3-07-26

  移动互联网强烈冲击下所衍生的产品链至今已经让业界人士感到震撼,无论是移动芯片诸如高通,还是移动通讯比如微信,其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复制能力都让传统的产品对手失去已有的用户优势。仅仅从这方面看,移动平台对于产品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但是事情总是这样的吗,我想未必。每一个新生的平台都会有赚钱的机会和不赚钱的境遇,仅以微信为例,其成功的背后是众多产品体系和腾讯长年累积下来的用户资源,倘若没有手机QQ的前车之鉴,我想微信在通讯端的服务还要再摸索一段时间。但是互联网世界中并不是都是腾讯之类的公司,更多的是一些资本和实力不是很强大的小型团队,其旗下的主打产品也不过是一两款,面对资本厮杀越越强烈的移动互联网,它们的成长轨迹才更值得草根站长去借鉴。

  首先提到的就是新浪微博,作为一款2011年红遍中国的社交产品,其娱乐的属性一度让微博掌握了大量的流量和入口优势,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对公众账号的监管不力以及对于自身盈利走向的优柔寡断,导致现在的新浪微博商业性质过于浓厚,广告信息一层接着一层,如果说原来的微博是信息穿插着广告,那么现在就是广告中偶尔穿插点大家的状态。

  试想这样的产品会让大家满意吗,所以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度每况愈下,最终不得不将部分股权变卖完成套现,以免白白浪费这令人羡慕的流量。入驻阿里之后,新浪微博也有了更好地接口以及平台优势,至少不用愁流量的变现问题,将部分流量直接引入淘宝平台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有失妥当。

  因为现在的微博缺少的不是盈利的动力,而是用户的粘度,经历过往3年的混乱,大家对于微博的印象已经逐步降低,其在用户的聚拢上已经出现乏力,所以现阶段新浪微博的注意力不能只放在赚钱上,否则进入的就是一个不能跳出的坏循环。对于产品的持续发展也是一笔损失。因此从这个事例中我们能感觉到移动产品运营的规律:

  1 流量不是所有产品的王道,坚持属性,服务用户才是发展的关键,同样流量也只是一种媒介,沟通自身与商业的平台,但是对于未来还是不能完全借助流量的直接变现,寻求衍生发展才可以。

  2 商业永远是生意的重点,但是谈钱要分时候,当自己用户的层级不成熟的时候去讲增值服务,去讲钱对于用户和品牌都是一种梳理,所以前期做产品值得我们坚持。

  上面说到的仅仅是新浪的窘境,作为一款依靠社交的产品,本身理应拥有极大地用户关注度,但是做到这种程度上还是从某种程度上给予我们启示。接下来想要分享的是陌陌。

  作为同种类型的社交产品,陌陌也在经历着变型以及改革带来的阵痛,碰巧的是陌陌也是被阿里集团收购,其盈利定位也是在社交电商上,不过立足于LBS发展的陌陌其产品基因至少在下嫁阿里之前还是比较好的,虽然被贴上了“约炮神器”,但是带来的实惠是真正体现出来的,只不过品牌的重新树立需要一定的周折。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陌陌也是被所谓的商业氛围所包围,从最初的用户增值表情,再到留言板的加入,陌陌的盈利手段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向O2O拓展,虽然现在做起来阻力还很大,但是有了微博的前车之鉴,陌陌的未来至少会在一定程度上少走很多弯路。其坚持的要点也不过是以上两点。

  以上算是昆明二手车http://www.km2s.com站长自己的思索,希望大家给我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的参与。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