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观察家晏琛:生鲜品类何以引众电商竞折腰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3-07-23

  谈到生鲜电商,物流成本、价格敏感度和品质要求的“三高”问题相当突出。有人不禁会问,壁垒如此之高,为何电商们还动作如此频繁?红海泛滥后,总会有蓝海新一轮的“拼杀”。我们看到京东关于生鲜电商的战略在加快,其他电商企业也不闲着,我买网、亚马逊、天猫、1号店……纷纷上线生鲜频道,阿里巴巴的冷链物流也已启动。从去年开始,生鲜品类何以勾引电商热情?热情背后,我们该思考些什么,它的“致命”点又在哪?

  生鲜品类何以勾引电商热情?

  生鲜领域市场规模巨大,但网络交易额微乎其微,想象空间巨大。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食品工业产值约为10万亿,如果以10%的渗透率核算,整个食品行业的电商规模将超万亿,曾有相关报道“2010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副产品的总价值为2.24万亿”。

  健康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生鲜电商的主要消费人群的特征是追求品质生活的人,偏年轻化,网络购买的方式易于接受。同时,食品安全问题令人谈其色变,人们越来越推崇更健康的生鲜食品,果蔬要求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蛋肉希望土家散养,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五谷杂粮的消费比重在逐年降低,而果蔬、蛋肉的需求量却逐年提高,这为生鲜电商市场奠定了持续发展的条件。

  政策支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文件鼓励工商资本到乡下投资发展,这些政策将大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可以预见,今后将会有更多的资本、人员投入农业,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新农民或新主体首选的销售渠道仍是网络,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农场”,依托淘宝网或自建销售网络直销自家产品,淘宝网也计划打造31个省市农产品馆,这些变化都在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机遇面前供应链或成拦路虎

  目前,生鲜领域的参与者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为了寻找新利益增长点的大型网购平台,如京东、亚马逊、淘宝、1号店;有借助强大仓储、配送背景,而试图转型涉足电商领域的物流公司,如顺丰优选;有专注生鲜食品垂直电商的,如沱沱工社、优菜网。

  生鲜重在一个“鲜”字,这就离不开稳健的供应链支持。除此外,本地化的局限,以及一线城市市场容量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早在2008年,生鲜网购已经开始。但第一批试水者几乎都因供应链、物流、管理等种种原因夭折。典型案例就是2010年创建的优菜网,2013年1月,陷入“卖身”困境,其创始人丁景涛曾在谈论失败的教训时总结两点,供应链和管理。

  传统的生鲜供应链上往往有众多参与者,从菜农、加工商到各级代理商,每一个环节都意味着成本的消耗和品质的折损。在质量和成本的较量下,各大电商都试图降低这个环节的成本。或选择与生产基地,或上游供应商直接合作,减少中间商的流通环节,缩短供应链,降低产品成本。

  除开供应链,生鲜电商本地化发展局限较其他品类,比较明显。由于地域、品类、人群等各方面的限制,企业要做成全国性的或者能够达到上市规模的生鲜电商较为困难,大部分生鲜电商还是会专注于某一城市或地区,做出自己的独特价值。

  笔者认为,生鲜电商重点还是在一线城市,但一线城市的市场容纳量一定是有限的,各电商竞相争夺生鲜市场,但最终只会留下两类网站,一类是大型综合电商平台,背后有雄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另一类是有充足货源支持,如自产自销型网站。纵观电商其他品类,已逐渐呈饱和的态势。服装、3C的增速下降,生鲜领域坐拥巨大的需求市场,且相对于普通的平价超市产品拥有更高的利润率,而它在线上的销售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开发的初级阶段,谁能抓稳供应链这个环节,便可占据行业的制高点。

  晏琛简介:

  速途网电商中心副主编,专注于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