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对接助力生鲜电商:看上去很美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3-07-12

  最近几个月来,以生鲜为代表的农产品成为国内电商平台们无法回避的话题。

  6月初,亚马逊中国推出海鲜频道“鲜码头”,随后京东、中粮我买网等也上线生鲜频道。此前,一号店、淘宝等大小电商平台也纷纷关注这个曾经并不被电商看重的领域。

  在未来,食品业必将带来更大的增长空间。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食品工业产值约为10万亿;占全国GDP总额的20%,同比上年增长4.5%。但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副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只有1%左右。这个数字背后隐含着庞大的市场,根据京东以及当当介绍,这两家分别在大家电以及图书领域已经扮演了能够直面传统销售领域的实力。目前农产品类几乎是电商行业最后的一个大市场,增长潜力自然巨大。

  根据京东高级副总裁徐雷以及几家电商平台领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电商平台还没有完全看重利润,而是更看重食品领域能带来的持续的消费和关注。目前生鲜在线上的销售模式还处于探索和开发的初级阶段,几大核心领域的缺失都让生鲜电商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一些电商平台正试图与地方政府进行更多地合作。

  这样的合作到底能得到什么样的未来?或许传统商超曾经做出的努力将给电商平台做出榜样。

  生鲜电商春天尚未来到

  生鲜类电商的故事开始于几年前,但第一批试水者几乎都受困于基础设施而夭折。当时即有评论称这个领域不适合创业者进入。去年开始,以天猫为代表的更多的大电商平台们开始关注这一细分领域。

  但更多的资金以及更大的平台并没有让生鲜电商未来的路拥有坦途。和传统销售相比,电商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快速响应的供应链,这一点以生鲜为代表的农产品类却很难满足要求。在这条产业链上有众多参与者,从菜农、加工商到各级供应商,哪怕仅仅增加一个环节都会意味着更高昂的成本以及更大的风险。

  周转快、库存低,缩短产地和顾客之间的距离,确保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新鲜度是生鲜电商的黄金生存法则。但和传统商超相比,电商平台和地方农场接触较少,目前更多的电商平台正在操作一些应时应季的产品,却没有产生稳定的货源,这意味着成本会较高。

  另一方面,生鲜类产品的体验感是电商平台无法提供的,这或许在未来成为困扰他们的难题之一。

  政府将成为生鲜对接最后一步?

  这些问题让电商平台不得不接触很多供应商以外的渠道,与生产基地或者上游供应商直接合作来减少流通环节将成为降低产品成本最好的方式。根据1号店总裁于刚介绍,1号店采取的是直达果园、农场的直采方式,也就是在各大水果的重点产区采购,采摘后的产品直接进入1号店仓库,也会选择与各国驻沪总领事馆农贸处、水果协会合作,引进一些政府推荐进口生鲜食品。

  以沱沱工社为代表的一批电商平台则选择了全产业链结构,根据资料显示,其已经投资了超过7000万元自建农场。

  而目前以一号店、京东为代表的一批电商平台正在试图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更多合作。对于目前电商生鲜平台遇到的问题而言,政府如何去解决?

  产品选择: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农产品中寻找适合电商平台的类别,如何选择特色产品?

  政府助力:根据一号商城副总裁吴海泉介绍,目前一号商城已经与农业部进行对接,通过农业部相关资源接触有特色农产品的地方政府。

  确保品质、时限:这是目前生鲜电商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农产品漫长的产业链条将给生鲜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

  政府助力:政府能够整合更多资源,保证农产品的相关优先级。

  信任问题:商家们宣称的“环保”、“有机”,怎么能让消费者相信?消费者如何能够体验到生鲜产品?有生鲜产品商家对对网易科技表示,图片永远无法带来真实体验的感觉。

  政府助力:地方政府的特色产品能够提供更多的授权,相当于为产品进行背书。

  配套服务问题:宽带电信接入困难,金融服务缺位、贷款难、人才缺乏等都制约着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

  政府助力:制定相关规范。

  以上几条让电商平台和政府部门的对接看起来很融洽。

  看上去很美

  政府对接能帮助电商平台在生鲜领域迅速打开市场,但基础建设的缺失尤其是冷链流通领域的落后现实也让电商平台无可奈何。

  目前,我国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果冷链流通率也在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极低,且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滞后。

  生鲜需要严格的全程冷链控制,即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始终需要处于低温环境。而生鲜行业电子商务最大的障碍正在于配送,因为食品的新鲜程度直接取决于配送的时间,如果配送不及时就会导致食品失去新鲜度,然而冷链物流比普通物流的成本要高出数倍,这是生鲜品类对各大电商提出的最高门槛,也是生鲜电商赢得市场份额、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生鲜领域更为成熟的传统商超或许将成为电商平台的参照物。这几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多家地方超市都试图直接和政府对接实现从地头到户的农产品服务。但受困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匮乏,地方超市和传统农业的对接远谈不上成功。

  就现在而言,绝大多数生鲜电商只能做到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对特定人群进行销售,这离农产品领域对电商的需求相去甚远。政府助力也只能帮助生鲜电商迅速达到一定的高度,未来生鲜电商的发展还要更多依赖基础设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