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字含义探讨到底什么是社会化、社交以及社区?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猪蛋儿 时间:2011-12-09

  众趣之前曾讨论过社会化这个目前最醒目的概念,也曾探讨过人际关系在社会化媒体中的各种表现,而到底什么是社会化、社交以及社区?究其根源,都必须从“社”这个字的原本含义开始。

  

 

  “社”这个字的本意,在古代就是土地神,记得《西游记》里面那个矮矮胖胖拿着拐棍的不起眼土地神么?就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得在需要的时候呼唤出“土地老儿”来打听事情。这就说明,土地神在自己所辖的范围内,核心的战斗力就是“消息灵通”,正是掌握了领域内信息的高度流通,才让土地神有了齐天大圣所不及的能力。

  对于社区来说,并没有一个真实的个体当做土地神。但所有的用户所构成的集合体,就成了这个领域之内的土地神,他们之间信息流通的效率与深度,就决定了这个土地神的能力大小,也就是这个社区的强大程度。

  厘清了“社”的基本含义,再回头看社区&社交&社会化的概念,就会比较清楚。社区就是用户进行社交行为的地方,社交就是用户在社区流通信息的行为,而正是用户的关系、互动、信息使得社区呈现出了社会化的特征。三者根本上就是三位一体的。

  无论现在乃至未来社会化媒体如何千变万化,只要基础的用户人性不变,实际上核心的机制与洞察就都会相通。作为一个社区,就是要找到某个领域的用户,让他们之间以各种方式产生信息的流通,从而构成自身的社会化进程,成为一个土地神。

  这个土地神可以看成由三部分构成:作为身的功能、作为心的细分用户群、作为灵魂的价值取向。

  功能决定了社区产品内用户互动以及信息流通的体验。这也是最容易肉眼看到的部分。不同的功能应对着不同的体验,具备各自的特点。微博与博客不同,BBS与SNS不同,功能的变化沿革着用户使用社区的方式。

  细分用户群决定着社区产品的生命力。同样的功能,在不同的用户中,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社区。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哪怕同一个社区中,盘踞在不同版块的用户之间,也是会有显著的区分。用户群体也算是可以比较明显观察到的。

  价值取向则是社区产品看不见的灵魂,还记得那个不同社会化产品中用户不同的回帖风格么?现象背后彰显的就是弥漫在社区中单肉眼不可见的价值取向。同一个内容,发在人人可能会被队形,但发在豆瓣可能会被群嘲,并不仅仅是用户群体不同,更多的则是主宰这个社区的价值取向。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哪怕是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的社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人会无意识地遵守所在群体的价值取向,从而追求群体认同。

  在了解一个社区产品时,只要简单观察三个方面,就会了解这个“土地神”的战斗力水平:

  1. 它的基础功能是怎样?用户在使用方面体验如何?体验越流畅,则用户流通信息越便利,社区可能的成长速度就会越快。

  2. 它的核心用户群体是怎样?越能够清晰刻画出核心用户群体的模样,则越能聚合符合这些特征的用户。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平庸,一开始就企图吸引所有人统治全宇宙的社区就注定了失败,没有人能够讨好所有人,社区产品也是,识别和区分对待用户,是运营社区产品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贪心则会断送自己的特性。

  3. 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怎样的?什么会被认为是好的而加以传诵,什么会被认为是不好而遭到群嘲?价值取向是被用户所建立的,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的用户。

  那边,微博、轻博客等等社会化媒体新玩法层出不穷;这边,次传统社区的代表天涯也在不断加入更轻量级的功能,企图扳回原有地位。而实际上看来,所有的互联网产品之间都可以看做是竞品的关系——不管使用什么设备,不管有何种的机制,毕竟用户一天的时间只有24小时。

  互联网的核心就在于“互联”然后形成的网络。如果只是每个用户与服务器单线联系而彼此并无交集,那就毫无意义了。所以,一切的互联网产品,以及在互联网上的营销行为,都需要考虑用户之间的交互与接触。

  单个的蜜蜂是昆虫,冷血动物。但蜜蜂们构成的蜂巢却有高于气温的温度,分布式的个体集合之后构成的整体绝非简单叠加,而是量变带来的质变。还未意识到这一点,就等于完全没有意识到社会化的本质。

  附一篇流传很广的文字,《【终极完全版】同一个段子,天涯、猫扑、新浪、网易、豆瓣、人人、贴吧、ACFun、SC论坛、mitbbs的区别》http://blog.renren.com/share/287286920/10117234113

  投稿 @众趣研究院

  本文链接: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social-means-x.html

  (SocialBeta关注社会化媒体,分享社会化媒体趋势、资源和案例,欢迎关注我们@SocialBeta.)

  转载时请保留以上所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