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摩托罗拉手机的录音功能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zhuzhu 时间:2007-12-31

【作者】汪嘉

  春节前到四周的网吧转了一圈,惊异地发现,紧盯屏幕的竟有一半是女性眼球。象发现“新大陆”似地告诉一位在大学任教的网友,网友当即笑话道:“亏你还是个有两年网龄的网虫,孤陋寡闻到如此地步!现在网上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戏言‘美眉是第一生产力’,虽然不无调侃,但却形象地反映出女网民的大面积生长!”接着,便扳起指拇算了一笔账――所居住楼有二十四户人家,几乎所以的女主人都网上冲浪。“你的女邻居都是些大学教师,自然与互联网有着亲和力!”网友当即跳起来反驳道:“非也,我隔壁的大妈就不是教书匠,而是刀儿匠……”

  “‘修理’人头的刀儿匠是如何炼成网虫的?”网友见我饶有爱好,便将这段网络轶事细细道来――隔壁的大妈姓张,50岁,知青返城后就一直在一家国营理发店工作,直到前年理发店“寿终正靠”。失去饭碗,原本爱说爱笑的大妈便陷入一种自闭状态,为使她摆脱忧郁,教授老公便鼓励她上网聊天。聊了一段时间的天,她觉得无聊,于是又转为网上阅读,“呵呵,原来网上摆着这么一桌无穷大的‘知识盛宴’!”看着看着,原本爱好文学的她也便心痒手痒:“网上这些文章好象我也能写,何不试着写几篇,挣点稿费以网养网?”于是她边看边写,渐渐地竟有几篇“小豆腐干”被当地报纸采用,有一篇还在某网站办的有奖征文中获奖……有网络陪伴,大妈自然便恢复了往日的笑语。年前,在美国工作的女儿来信要她前去探亲,于是她又参加了网校的英语学习。三个月后,大妈拿到了签证,这时的她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网络没有国界樊篱,到美国后,大妈又继续她的中国网校的英语学习。不到半年,她便能独自上街购物、与西人邻居简单对话了。

  “连年过半百的隔壁大妈都在网上炼成了‘火眼金睛’,女性眼球增长之快就可以想见,目前至少在上网用户中占了一半。”网友的话虽不无偏颇,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CNNIC最新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00年12月31日,中国上网用户总数约2250万人,其中男性占69.56%,女性占30.44%,比1999年底的21%增长近10个百分点。我国女性网民所占比例已接近全球互联网女性用户33%的比例……相比之下,笔者倒觉得CNNIC调查报告的可信度更大,因为他们究竟采用了较为科学的调查方法。从21%到30.44%,一年之内净增10个百分点,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笔者拿着放大镜在有关网页上细细搜寻了几遍,至今也未发现哪一个国家的女性眼球有如此迅猛的增长势头。

  为什么网友所感觉的增长比例要比CNNIC大呢?这恐怕与他人在高等学府、身在文化圈子有关。据笔者所知,本城几所大学早在数年前就自设网管,并发给每位教职工数千元“电脑购置费”,使之有可能与电脑亲密接触或将电脑升级换代……有此“鼓励”,又有上网的氛围、环境和必要,故网友的女邻居们便个个触“网”,人人冲“浪”,到虚拟世界去扬起一面面女性旗帜。身为“刀儿匠”的隔壁大妈之所以炼成了网虫,恐怕也是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假如大妈的家不在大学校园,假如她家中没有上网电脑,那她最多也只能是一只偶然到网吧去乱抛眼球的菜鸟。

  由此看来,女网民主要集中在高文化层次的女性中,如大、中学教师、外企白领、公务员、自由撰稿人等(当然也包括即将进入这些行道的女大学生)。就好象是为了证实这一判定,近日网上有一则新闻《第二届“中国网络小姐”评选开始网上投票》,文中非凡提到――候选网姐学历高 80%是大学以上学历……不过,有一点倒是有些出乎笔者的意料,即选手中不仅有教师、学生、警察、商业人员、镇长等,也有以往常以“大老粗”自称的工人和农民。然而,如今的工人和农民已不再是六、七十年代宣传画上手持斧头、镰刀的旧模样,知识、素养、相貌、气质俱佳的女性也不在一二,假如这些候选者不是在网上“百炼成钢”,又怎敢报名参加将要“过五关斩六将”的网姐竞选?

  女网民文化素质高当然是好事,但假如网络只网住这么一小批女性眼球,那也未免太“狭隘”了一点!现在业界不是常将“赢利模式”挂在嘴上吗?其实,除了那些能大把掏钱洒在网上的传统企业之外,电子商务的“散户”对象中就数在家庭中掌权(钱)的主妇的荷包“硬气”(也包括女单身贵族)。如若不信,请周末到超市和商店去逛一逛,掏钱购物、率性消费的多为提篮、挎包、拎兜的女顾客,在某些民主风气浓郁的家庭,就连纯属男子个性消费的烟酒茶等,也得主妇肯首。常言道:“男人挣钱,女人花钱。”购买衣饰和日常用品自不必说,就算是购买男子更为熟悉的家用电器、电脑、汽车等大件,恐怕也要“老婆大人”或“情人大人”钦准,方才能顺利成交。从网上看到一个资料,说女性比男性更喜聊天和网上交友,没作调查没有发言权,但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女性对事对人比男性更为执著,一旦迷上网络,就笃定是“爱你没商量”。

  如此看来,要搞活网络经济,就应当吸引更多的女性眼球,这些漂亮的“眼球”触网越多,网络服务商收进口袋的银子就越多。现在的要害是,如何将已在网上筑巢的女性精英之外的那一大批普通的女性眼球吸引到网上来?如何使触网的女性象逛街、逛商店一样地逛网?笔者不是专家,对此说不出个子曰,但在这里却想抛一块“他山之石”,即日前网上转载的一篇环球文摘《澳大利亚网络用户激活电子商务》,文章没有细说该国网络商是如何吸引女性眼球的,但笔者去年在墨尔本小住时,对当地女网民之“恋”网便有亲身体会――她们购物上网,借书上网,看电影上网,炒股上网,买飞机票上网,为孩子选学校、幼儿园上网,咨询个人形象设计上网,家务缠身时还在网上办公……好象没有网络不能办的女人事,好象没有不在网上办事的女人。比起我们国内的网站,该国的网站也没有那么花梢,但却在为女性服务上做足了文章。

  话又说回来,业界也不是没有注重到这个问题,不说“鲜花怒放”的女性网站和“三分秋色”的门户网站,就连以男性网民为主要对象的IT网站也时而添加些美眉“作料”,去年女网民的大幅度增长,显然与此有关。但也应当看到,“重男轻女”、“重圈钱轻服务”的现象却仍然存在,故难以使更多的普通女性欣然上网并“慷慨解囊”。据报载,全国最大的女性网站“伊氏网站”的日访问量日前已突破144万,其中的“伊氏社区”除建有88个小区之外,还建有许多俱乐部。此外,还有社区游戏以供休闲娱乐,网友可在这里建“家”,还可在公共区及私人区交友聊天。笔者上网去游过,印象不错,但不知怎么的,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差什么呢?也许差的正是专家们提到的“赢利模式”!

责任编辑: 李 碧 程新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