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何礼 时间:2015-01-02
  摘要分析了水城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指出水城县草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牧区经济资源和生态资源,必须积极重视草地资源恢复战略,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地,合理配置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强牧区地区草地草坡的灾害防治。
  关键词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贵州水城
  
  草地资源是发展贵州省畜牧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它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水城县气候条件较好,天然草场丰富,适宜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1]。相关政府正大力投入到草地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中,比如2009年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安排在陡箐乡冷坝、沙坝村及红岩乡苏家寨、马场村实施,投入财政产业化扶贫资金500万元,扶持农户500户,种植优质人工牧草666.67 hm2,新(改)建圈舍15 000 m2,饲养基础母羊10 000只,建良种繁育场1个,购种公羊500只。项目参照“晴隆模式”,实施前5年中心与农户实行“三七”分成,第6年农户还回中心发放的基础母羊,中心再将还回的基础母羊滚动扶持其他农户,农户还回发放的基础母羊后,羊群产权属于农户。水城县为全省10个养殖大县之一,为达到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五年内建设100万只存栏羊”的目标,县政府于9月19日召集扶贫、畜牧、发改、财政及各项目乡召开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工作会议,迅速安排落实2009年度新增和2010年度草地生态畜牧业科技扶贫种草养羊项目。但从水城县草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变化情况来看,其存在着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滥垦和过度放牧等不合理利用引起的草地面积减少、优质草场比重下降、草质和草场生产力下降等[2]。为此,笔者通过对水城县的草地资源进行实证研究,寻找影响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因素,探讨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体系和对策体系。
  1水城县草地资源发展现状
  1.1优质草地面积较少
  由于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人工种草所形成的半人工草地等,使水城县个别地区的草地情况略有好转,但总体来讲,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的建设速度赶不上草地的退化速度。草地退化面积严重,可利用草地越来越少,草地质量也在下降,产草能力越来越低。分析其原因,各乡情况各不相同,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地表及地下水缺乏、沙化面积扩大,客观上造成草地退化和生产力下降。
  1.2草地经营粗放
  科学的草地利用原则应当是“草畜同步,以草定畜”,而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草地载畜量无限论”和“开光草滩,牛羊上山”等错误思想指导下,对草地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80年代以后,又由于牲畜归户饲养、草地产权不明、“公共牧场”效应,很难真正做到以草定畜。另外,长期对草地重利用、轻投入。建国以来到90年代末,每年草地累计投资仅为0.25元/hm2,近2年才增加到0.50元/hm2。这种对草地极少投入、靠天养畜的草地经营方式,导致其抗灾能力弱,草畜生产力水平低,且极不稳定。草地粗放式经营的直接后果就是:草地生态系统生态产出能力差,直接制约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即造成单位面积草地可承载的羊数减少。
  1.3冷、暖季饲草供给不平衡
  统计数据表明,按冷、暖2季计算所求得的羊单位年需草地面积和全年总载畜量,均比不分季节求得的草地面积有明显增大[3]。据理论载畜量与全年羊单位所需草地面积比较,均明显高于全年。这种冷暖季饲草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草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使水城县牧区存在比较严重的“夏壮、秋肥、冬瘦”现象。畜牧业靠传统季节转场利用,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整载畜量,则会造成牲畜因缺草而大量死亡。
  1.4较低的抗灾能力
  对水城县很多地区生态环境的调查可以看出,恶劣的气候以及其所造成的经常性自然灾害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该地区的干旱缺水、雪灾、霜冻等。究其原因,除了自然因素,如降水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地域间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外,最根本的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本身比较脆弱,而人畜压力远远超出其资源承载力。其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分析草地退化原因可以看出,一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加重了水资源的紧张情况,同时还造成了草场的退化。二是人为破坏和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的长期恶性循环。水城县牧区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暴风雪、冰雹和冻灾,这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牧区时有发生,对其草地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的破坏,其特征是危害性大、来势猛、强度大、覆盖面广,一旦发生,牲畜死亡率高,甚至局部地区牲畜全部死亡。
  2加强水城县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加强草地资源保护的宏观管理
  针对草地退化情况,一方面,要减轻草地压力,以草定畜,另一方面,要对其进行改良,在“保护为主、建设为辅”的原则下,通过自然修复,同时加大人工治理的力度,完善草地设施、水利建设以及相应的技术与政策体系。比如当前该地区部分连片草场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属未明确,项目户只知道利用草场,不去管理草场,造成草场产草量低、载畜量低,土地资源未充分发挥作用。为此,水城县草地畜牧业发展中心及相关部门应指导项目村将草场管理权属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属划定。在项目实施期间,连片草场属农户承包土地建设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户,草场管理权由村委会根据草场覆盖项目户的多少平均划定;草场属集体荒山、荒坡建设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按照草场覆盖项目户的多少划定管理权,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进行。
  2.2加快建设高标准的人工草场
  人工草地产草量高,品质好,比如水城县某地区有沙打旺人工草地66.67 hm2,年产鲜草2 250 kg/hm2,为原来天然草地的17倍。且大部分人工草地是以豆科牧草为主,其粗蛋白质含量为15.5%,为禾本科为主的天然草地的2.5倍。培植人工草地应采取以下措施:①牧草品种的选择。要根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牧草品种。如盐碱沙荒地可选种沙打旺;轻碱地可种草木樨;较重的盐碱涝洼地可种高冰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可种黑麦草、苜蓿等。②牧草间的搭配。禾本科牧草与豆科牧草,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牧草合理搭配,如苜蓿和苇状羊茅、沙打旺和牛尾草、苜蓿和苏丹草、苜蓿和多年生黑麦草、三叶草与黑麦草搭配等,以利于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生长,营养的互补和当年产量与长期产量的结合。③要施足基肥,合理追肥。人工草地大部分播种的是多年生牧草,利用年限较长,因此,在播种前应施足基肥,这在土壤瘠薄的地块尤其重要。在牧草每次刈割后,也应及时追肥[4]。追肥时,豆科牧草以磷、钾肥为主,可施过磷酸钙375 kg/hm2和硫酸钾150 kg/hm2,禾本科牧草则以氮肥为主,可施尿素150~225 kg/hm2。在牧草收割后10~15 d,将肥料撒于行间。
  2.3合理配置和利用草地资源
  一是加强对河流径量、地下水以及雨水的资源化利用。干旱少雨、牲畜用水困难是水城县很多地区草地利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有必要通过蓄水建水窑、修水库等水利工程以及对水资源的集、贮、供、管体系来合理分配水资源的利用,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应当合理分配水资源,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从而解决粗放式利用水资源的问题。二是通过季节性畜牧业,改变牧区“夏壮、秋肥、冬瘦”的现象。在草地生产力高的季节,按照草地的承载力,提高放牧载畜数量;在草地生产力低的季节,通过提高牲畜的出栏率、提供人工饲料等方式减轻草场压力。针对当地夏秋草场利用不足、冬春草场过牧问题,适时转场轮牧,提高夏秋草场草地利用率,减轻冬春草场压力,并在秋末冬初根据草地状况以草定畜,将多余牲畜推向市场,及时转化为商品。另外,在夏秋季节及时将利用不完的人工牧草制成青干草或青贮,可作为冬季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