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生卒年考證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高 正[1] 时间:2010-09-01
郭沫若先生推算屈原生於公元前340年[2],此說雖爲一些工具書所採用 , 但並非定論 。 其他推算屈原生年的學術觀點還很多, 比如前353年[3]、前343年[4]等等。這乃是關於屈原和楚辭研究方面的常識[5]。

前人推算屈原生年,往往局限於《離騷》中“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這一句所指的“寅年、寅月、寅日”,而忽略了同篇的“老冉冉其將至兮”,和屈原在投水前半年左右所寫的《涉江》中的“年既[6]老而不衰”。說“老”將至,說年已“老”,那麽,“老”在當時一般指多大年紀呢?許慎《說文解字》:“七十曰老。”王逸《楚辭注》亦同。《禮記·曲禮(上)》注、《國語·吳語》“有父母耆老”注並同。《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傳文“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注:“七十稱老。” 可見,當時“老”是指七十歲[7]。

顯然,《離騷》中云“老冉冉其將至兮”,那時其年紀應未到七十;而《涉江》中云“年既老而不衰”,當時則應已年過七十。《涉江》是屈原在投水前半年左右所寫,故其投水時已七十出頭,應是很清楚的[8]。

依據文獻材料推算,屈原活到了七十出頭的年紀。那麽,屈原是哪一年投水自盡的呢?他最後的作品是《哀郢》、《懷沙》、《惜往日》[9]。在其作品中,只有郢都遷陳,而沒有割地和陷郢。從屈原作品來看,前280年楚割地予秦,屈原沒有見到;而前278年秦兵陷郢,屈原更不可能見到。他在開始遷都不久就投汩羅江自盡了。

據《史記·六國年表》,楚頃襄王橫即位後,秦攻楚,取十六城。《史記·楚世家》記載:“頃襄王橫元年,秦要楚王不可得地,楚立王以應秦,秦昭王怒,發兵出武關攻楚,大敗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當時,楚國已成驚弓之鳥。頃襄王在忍受屈辱、接受與秦和親之後,無奈又被逼反秦。據《史記·楚世家》記載,頃襄王十八年(前281年),“頃襄王遣使於諸侯,復爲縱,欲以伐秦;秦聞之,發兵來伐楚”。當時,秦兵伐楚,進逼郢都,楚遷都已勢在必然。而且,秦兵進逼正是導致楚遷都的直接原因[10]。至於後一年楚答應割地給秦,那當然就更須遷都,因爲割了上庸、漢北給秦之後,郢便完全失去了屏障,直接暴露在秦兵面前了。

前人把遷都定在郢都陷落以後,顯然是不合理的。遷都只會在割地(前280年)之前,而不會在陷郢(前278年)之後。秦兵攻陷郢都之後,還能讓楚遷都嗎?所以,事實上應是前281年仲春二月,因秦兵進逼,楚開始遷都;當年農曆五月初五日[11]屈原投江;到前280年,楚割上庸、漢北與秦;再到前278年,秦兵繼續進攻,郢都陷落。

屈原活到七十歲出頭,於前281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投汩羅江自盡。那麽,他出生的那個“寅年、寅月、寅日”,便只能是前352年(己巳,太歲在寅)農曆正月二十七日(庚寅)[12]。

爲什麽前352年(己巳)是攝提格、太歲在寅之年呢?這是由於所謂的“超辰”現象所致。歲星(木星)實際約11.86年(而不是整整12年)繞天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