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四逆散治疗肝纤维化量效关系实验研究
作者:郑旭锐,孙守才,李长秦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不同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合适用量。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大、中、小不同剂量灌胃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加味四逆散中剂量影响效果优于小剂量和大剂量,3组之间的疗效呈中剂量>小剂量>大剂量的关系,中剂量与小、大剂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小剂量与大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有肯定的作用,而且中剂量疗效较好。
【关键词】 四逆散/治疗应用;肝硬化/病;大鼠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66只,体重(180±2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药物及试剂 加味四逆散由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黄芪、丹参、桃仁等药组成(购自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药房,经本院药物鉴定教研室鉴定,均为真品)。药物加水浸泡常规煎煮,过滤,水浴蒸发至每1 mL含生药3.75 g,置于4℃冰箱保存备用。秋水仙碱(云南医药集团云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二甲基亚硝胺(DMN,美国Sigma公司生产),Ⅳ型胶原抗体(0.1 mL兔抗鼠浓缩型,武汉博士德生物制品公司生产),免疫组化试剂盒(第四军医大学免疫组化室提供)。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大鼠在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其余58只均用DMN(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g/mL)以10 mL/kg体重腹腔注射,每日1次,每周连续3 d,连续4周。
2.2 分组 4周造模结束后,58只大鼠共死亡8只,死亡率为13.7%,将剩余50只造模大鼠随机分为:B组(病理模型组)10只;C组(秋水仙碱组)10只;D组(中药大剂量组)10只;E组(中药中剂量组)10只;F组(中药小剂量组)10只。
2.3 给药 A、B组:以生理盐水4 mL/只灌胃;C组:以秋水仙碱0.01 mg/kg体重灌胃;D组:以加味四逆散煎剂20 mL/kg体重灌胃;E组:以加味四逆散煎剂10 mL/kg体重灌胃;F组:以加味四逆散煎剂5 mL/kg体重灌胃。以上各组用药均1次/d,连续用药30 d后结束。
2.4 标本采集与制备 实验结束时将大鼠断头处死取新鲜肝组织左叶,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厚5 μm。
2.5 观测方法 将各组石蜡切片均行常规HE染色及胶原纤维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分级标准为[2]:“-”级,正常肝脏或无明显胶原纤维增生;“±”级,胶原纤维增生,中央静脉和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索放散延伸,但无间隔形成;“+”级,胶原纤维增生,中央静脉和汇管区结缔组织变厚,由此向四周伸出纤维索,形成不完全间隔;“?”级,胶原纤维大量增生,有个别菲薄的完全间隔形成(假小叶);“?”级,完全间隔较厚,假小叶大量形成。
2.6 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组中Ⅳ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按试剂盒说明进行,SP染色法,DAB法显色。
Ⅳ型胶原含量以半定量的分级方式,根据显色深浅,分布范围及密度,分别划为4个等级[2]。0级:阴性;1级:较少,着色浅,高倍镜下明确阳性;2级:少量,着色中等,低倍镜下明确阳性;3级:大量,条索状或小片状分布,着色深。
3 实验结果
3.1 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对大鼠症状表现的影响 实验期间空白组大鼠一直精神状态佳,皮毛光滑密泽,紧贴身体,大便正常,进食无异常。所有造模组大鼠,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饮食摄水明显减少,粪便稀薄,皮毛凌乱,缺乏光泽;治疗组于治疗3周后,大便逐渐干燥,进食、摄水增加,精神状态亦随之好转。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恢复较快,中药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恢复较慢。
3.2 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对肝纤维化组织病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光镜下观察可见,空白对照组:HE染色见肝组织结构清晰,胶原纤维染色仅于汇管区和中央静脉有少许胶原纤维存在。模型组:HE染色见肝组织结构欠清晰,汇管区及小叶内中度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染色显示汇管区大量胶原沉积,呈较宽的条索状纤维深入肝小叶。各组大鼠仅见轻度汇管区炎症,胶原纤维染色显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程度减轻,以中药中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作用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与大、小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肝纤维化各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注:#与B组比较P<0.05,▲与D、F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3.3 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对肝纤维化大鼠Ⅳ型胶原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中药中剂量组肝脏Ⅳ型胶原沉积较大剂量及小剂量组为少,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小剂量组稍优于大剂量组,但二者之间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表2 大、中、小剂量组大鼠中Ⅳ型胶原的等级分布注:#与D、F组比较P<0.05,△与D组比较P>0.05。
4 小结
肝纤维化是向肝硬化的必经阶段,目前,大量的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病理过程[3?7],因此阻断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是治疗肝硬化的关键。减少胶原在细胞内的沉积可有效的阻止肝纤维化。加味四逆散已经证明可有效地减少胶原在细胞内的沉积,实验结束后动物一般症状表现显示,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大鼠活动度较好,皮毛较密集光泽,饮水、进食情况良好,粪便较干燥,而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较中剂量为差。免疫组化结果亦显示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对Ⅳ型胶原的降解作用最强,与大、小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该方用量并非越大越好,存在有效剂量范围,其量效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
【文献】
[1]孙守才,刘光炜.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1):46?47.
[2]施光峰,翁心华,徐肇癑,等.秋水仙碱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Ⅰ、Ⅲ、Ⅵ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0,18(3):180?182.
[3]李益忠,刘旭东,黄 彬,等.行气活血饮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2例[J].吉林中医药,2005,25(7):28.
[4]栗广辉.软肝消痞口服液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3,23(7):9?11.
[5]王劲松.肝纤溶颗粒治疗肝纤维化3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8):50.
[6]陈 新.α1b?干扰素白蛋白诱导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03?305.
[7]金 博,廖 丹,孙 涛,等.人工虫草菌丝及锌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的沉积[J].天津医药,2007,10(35):761?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