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比较
【摘要】 目的 评价注射用阿奇霉素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50例)和乙组(50例),甲、乙组分别静脉滴注阿奇霉素10mg/(kg·d),一日一次,疗程3~5d;静脉滴注红霉素20~35mg/(kg·d),一日二次,疗程7~14d,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甲组有效率为9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乙组有效率7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较静脉滴注红霉素有较高的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红霉素;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将我院100例患儿随机分为甲组(50例)和乙组(50例),甲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13岁,体重7~38.8kg;乙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5个月~13.5岁,体重7.5~39.7kg。患儿主要表现为:①有呼吸道症状,以咳嗽为主;②胸片示肺部有炎症性改变;③MP-IgM≥1∶160;④无肺外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甲组用阿奇霉素(每支0.125),按照10mg/(kg·d)静脉滴注,一日一次,连续使用3~5d;乙组用乳糖红霉素,按250mg/(kg·d)静脉滴注,一日二次,连用7~14d。两组均常规给予止咳、平喘、化痰等治疗措施。
1.3 疗效判断标准
临床疗效按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进行评定,以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总有效率,临床观察结果。痊愈:用药3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等症状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正常。显效:用药3d后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等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复查胸片明显好转。
2 临床疗效
阿奇霉素(甲组)和红霉素(乙组)临床疗效见表1,结果显示甲组疗效高于乙组。
3 不良反应
两组不良反应见表2,甲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乙组。
4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小儿肺炎的特殊类型之一。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并且出现发病率增高及好发年龄提前的趋势[1],本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资料显示发病年龄最低6个月,现已成为儿科临床医师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治疗细菌感染不同,只能选择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一类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是以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物,由于其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本组资料显示,用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50例中出现胃肠道症状有8例,以恶心呕吐为主,其次为腹痛、纳差,小儿难以忍受,使其生活质量下降;出现局部反应5例,以局部疼痛最常见,故使补液速度更慢,患儿不能接受。另外,由于红霉素广泛应用,可能会因耐药导致疗效差。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氮杂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药动学呈多房室模型,在细胞和组织内的浓度可超过血液浓度10~100倍,感染部位的浓度较非感染部位高出6倍,这种较优化的体内分布有其独特的治疗效果,十分有利于对致病菌的抑制和消除作用[2]。
本组资料显示,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50例,治愈率80%,好转率92.0%;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50例,治愈率60%,好转率72.0%,阿奇霉素疗效明显好于红霉素。两组比较阿奇霉素组比红霉素组不良反应低,阿奇霉素组总不良反应率12%,红霉素组总不良反应率32%,说明患儿对阿奇霉素耐受性好,且阿奇霉素组用药简单(一日一次静脉滴注),疗程短(3~5d)。患儿及家属易接受。阿奇霉素价格稍贵,因疗程短,故住院总费用与红霉素组接近。总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比静脉滴注红霉素组疗效显著,且疗程短,不良反应较红霉素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1] 袁壮,董宗祈,胡仪吉,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 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2 ]陈海生,濮泽琼,张梅红.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对照观察[J].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4):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