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生活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林语堂 时间:2010-08-13
文学有一种含有教训意味的文学与一种优美悦人的文学二种的区别,前者为真理之

运转传达工具,所谓“文以载道”之文,后者为情愫之发表,所谓“抒情文学”。二者之区

别,至为明显:前者为客观的,说明的,后者为主观的,抒情的。中国人都一致推崇前者,

认为其价值较后者为高大。因为它改进人民的思想,并提高社会道德之水准。从这一个观点

出发,他们遂轻视小说戏剧这一类文学,称为“雕虫小技”,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唯一例外

为诗,诗虽同样为抒情文学,他们对之非但不予轻视,且珍爱修养之盛,过于欧美。事实

上,中国文人全都暗里欢喜读读小说和戏剧,而官吏阶级虽在其冠冕堂皇的里说仁道

义,可是在其私人说话里往往可以发现他们很熟悉《金瓶梅》或《品花宝鉴》中人物,二者

都是淫猥的两性小说。

     其理由易见。那些说教的文学大体上均属品质低劣的次等作品,充满了宣扬道德的陈腐

之说,和质直的理论。思想的范围又为畏惧异端邪说的心理所限。故中国文学之可读者,只

是那些含有西洋意识之文学,包括小说,戏剧和诗,这就是幻想的意象的文学而不是思考的

文学。读书人本不是专家,而编写讨论捐税的文字,文人学士手未尝一执刈镰,偏写讨

论农耕的文字,而家本非工程师,乃大写其“黄河保护计划”——这一类是很普遍的题

目——在思想限阈内,象中国的俗语说法,读书人都在孔夫子门槛里翻筋斗。他们都轻视庄

子,却人人读读庄子,庄子为毁谤孔氏学说的伟大著作家。有几位学者胆敢玩玩佛学,不过

他们对于佛教仪式并不崇奉,茹素戒荤亦不虔诚。他们的畏惧异端学说,有如畏惧达摩克而

兹(Damocles)的利剑,畏惧异端实即畏惧新思想。文学本生存于发生的境界中,却配

备以经典的传统思想,心的自由活动之范围乃大受限制,这在孔夫子门槛里翻筋斗,不问其

本领如何高大,终不过是孔门界限里的翻筋斗而已。

     总之,一国的学者赓续讨论仁义达二千五百年之久,自难免重复,不是瞎说,一篇荣膺

殿试第一名的大文章,倘译成简单的,真要以其幼稚浅薄使读者陷于百思不得其解的困

境。伟大的智慧所产生的伟大文艺,予人以一种虱子戏一样的异样诙谐的印象。一个作家是

以只能在小说戏剧的境界限以内,才能发挥其创作天才,因为他们在小说戏剧的园地上,始

能舒泰地保持一己之个性,于是幻想的意象得以活泼地创造。

     衡之实际,一切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乃为作者心灵的发表,其本质上是抒情的,就是发

表思考的文学也适用这种原理——只有直接从人们心灵上发生的思想,始值得永垂不朽。爱

德华·杨格(Edward Young)早于1795年已在《原始作文之研究》一书中,很清楚的

说明这种观点。金圣叹是十九世纪的杰出批评家,在他的著述中屡屡这样说:“何为诗,诗

者是心之声。可见之于妇人之心中,可见之于婴孩之心中,朝暮涌上你的心头,无时无刻不

在心头。”文学之原始实在是这么单纯,不管一切文法上修辞上的技巧,怎样的会叫一般大

学里的教授埋头磨炼起来。金圣叹又说:“文人非勉强说话,非被迫而说话,但意会所到,

出自天机,有不期说而说者。有时叙事,有时抒其胸中积愫,所言者既已尽所欲言,即搁笔

不复赘一字。”文学与非文学作品之不同,就在有的写在笔下,倍觉美丽,有的写来,拙直

无味,自然那些写得越是美丽胜过别人的,越能永垂不朽。

     文学之抒情的素性,使吾人得以把文学当作人类性灵的反照,而把一国的文学,当作一

国的精神的反映。倘能把人生比作大城市,那么人类的著作可以比作屋子顶阁上的窗口,人

们可由以俯瞰全景,读着一个人的著作,吾人乃从作者的窗口以窥察人生,因而所获得的人

生之景象一如作者之所见者,星,云,山峰,创出地平线的轮廓,而城市里的一切走廊屋

顶,彼此似属相同,但从窗口里面窥探的城市景色是具个性的,是有各自的特殊面目的。检

阅一国的文学,吾人是以仅在获取人生底一瞥,一如中国最优智慧所能见到而经由他们特殊

的、个性的手段所表现者。

 

语言与思想

     中国文学手段,即中国语言之语格,实为决定中国文学特殊的主要因素。与欧洲语

言一加比较,很可以循索出中国思想与文学之特殊性,乃单纯的受所谓单音语言的影响,其

程度至深。中国语言之发音,如“金、昌、张”,其所生之后果,至可惊人,此单音组织决

定中国著作之特性,而此著作特性产生中国文学传统的持续系统,复因而影响及于中国思想

之保守性。更进一步,亦为文言与口语分别之原因。这又转而使从事学问,倍感艰难,于是

其势难免成为少数阶级的专利品,最后,此单音组织直接影响中国文学格调的某些特殊性。

     每个国家,都发展一种最适合于本国语言的文学作品。欧洲并未发展一种象形主义的作

品,因为印度欧罗巴语派之发音结构其子音比较的浪费,而其缀合又变化无穷,是以需要一

种分析的字母,因而用这种文字于象形的表示,必至陷于不可救药的不正确,因为文字的象

形制度,不能单独应用,以中国文字为例,我们觉得它需要发音原理来辅助,始能产生任何

重要发展。这些基本的象形文字之连缀,其作用纯在乎求发音上之功效。而实际上中国字典

所收录之四万以上的文字,其百分之九十系建筑于缀音原则上面,差不多用一千三百个象形

字作为发音记号。语言之单音组织如中国文字者,仅有四百个左右之缀音组合,如“秦、

昌、张”等,也就够用了,但是日耳曼语系中,发明一种新的记号以代表各个新的声音缀合

如德文中之 Schlacht及 Kraft或英文中之 Scrtched 及 Scraped,显然是不可能

的,中国语言之未尝发展西洋意味的表声书体,因为象形记号之发音的应用已足敷应付。倘

中国语言中曾用到过象德文 Schlacht Kraft、英文 Scratched Scraped 那样的文

字,他们感于迫切的需要,老早就发明了一种表声的书体了。

     单音缀合之语言与书写字体间之完全调整盖易于理会。语言缺乏表声的形式结果,

产生多数发声相同的文字。Pao一个声音,可以表示一打以上的意义:包,抱,饱,泡,依

此类推。因为象形原理的应用,只限于具象的事物或行动,在古时已感觉运用之困难,故原

始文字“包”用作纯粹的发声符号,而假借以表示其他同声的文字。结果发生很多纠纷,而

在汉代文字大定以前,吾们有许多这样的假借文字,以一字表指许多不同的事物。事实上之

需要,迫使中国人加添符号(称为字根),以表示意思的群体,这就是这个 Pao 字欲用

以指示者。

     发声记号的使用,不是十分严格而正确的,吾们有下例名字在中文中读作 Pao 

或 Pao 二种读法,但每一个字陪衬着一个分数记号或字根,例如抱跑袍饱泡鲍炮胞咆

砲刨苞雹。象这个样子,包加上手旁字根,其意义为怀抱之抱,加足旁字根,意义为奔跑之

跑,加衣旁字根,意义为长袍之袍,加食旁字根,意义为吃饱之饱,加水旁字根,意义为泡

沫之泡,加火旁字根,意义为花炮之炮,加鱼旁字根,意义为鲍鱼之鲍,加肉旁字根,意义

胞胎之胞,加石旁字根,意义为枪砲之砲,加口旁字根,意义为咆哮之咆,加艹头字根,意

义为苞芽之苞,加雨字头字根,意义为冰雹之雹,加刀旁字根,意义为刮刨之刨。这就是解

决同音异义问题的调整方法。

     假定这个问题不是在同音异义的问题上,假定中国文字里头也有象里头 Scraped 

Scratched 那样的字,则首先就感到有区别发音的必要,这样,恐怕中国文字也就会有了

欧洲语系的字母,因而识字的人也会普遍了。

    中国文字既属于单音组合,殆无可避免的必须用象形字体。单是这个事实,大大地变更

了中国学术的特性和地位。由于它们的底本质,中国文字在口语发音中不易多所变化。

同一记号,在不同方言中,可以读作各别的声音,不同的方言甚至可以视为不同的语言,如

基督十字架的记号在英文中读作 Cross,在法文中可以读作 Croix。这是与中国古代文化

的一贯性具有密切的关系的。更重要于此者,使用此等文字使吾人隔了千百年以后还能直接

诵读孔氏经书。孔氏的经书在吾们自己的纪元第六世纪时几乎变成不可诵读,试一想及此,

很觉有趣,倘真遇到这样情形,孔子的尊崇地位将受到何等影响呢?

     的确,中国文字当秦始皇焚书坑儒之际,发生过重大变革,至今研究孔氏学说的学者,

分成二大营垒,其一信仰“古文”的经书本子,所谓古文据说是砌藏于孔氏居宅壁间,得免

燔灼,而经后来坏壁发现的原本;别一派信仰“今文”书本,这是年老儒生口授传诵而笔录

下来的,这些老儒生系将经书熟记,幸免于暴秦的厄运者。但从此以后(纪元前213年)

屡有写作,在形式上有比较不甚重要之改进,此等写作对于孔氏经书之深入中国人心之催眠

作用,有很大贡献。凡符合于孔氏经书早期写本者,亦符合于全部文学的传统,继汉代以后

者尤然。一个中国学生,凡能诵读百年以前之著作者,即能由此训练诵读第十三世纪,第十

世纪。甚至第二世纪的著作,亦犹现代家之欣赏维纳斯,欣赏罗丹之作品同样容易。倘

今古代学术不能若是易于了解,那古典文学之传统势力还会这样雄大,而中国人的心理还会

这么保守吗?怕未见得。

     但使用此象形文字,一方面有助于固定不变的文言之产生,致与口语判离而使寻常学子

几难于通畅。至于发声组合的字体,天然将依随现行语言的变迁与惯用语法。书写的语言如

其不甚依赖发声,在惯用语与文法方面,获得较大之自由。它不消遵守任何口语的法则,它

有它自己的结构法则和大量的惯用语,系自历代著作收集而来的文学成语。如此,它乃产生

一种独立的实体,多少是服从文学范型的。

     随时代之进展,此文学语言与当代通行语言间之差别,愈来愈巨,直至今日,学习古代

语言,从心理上感到之艰难观之,几等于学习外国语言。普通句段结构之法则,书写的文言

与口说的白话是不同的,是以你不能仅把古文字眼填入现行字的地位便可算写成一篇古文

了。例如一个简单的连语“三两银子”,在文言中却要变更造句法,写成“银三两”。又似

现行语中说“吾从未见过”,古文中的惯用语为“余未之见也”。此目的格的一字,经常置

于动词之前,倘其动词为否定格的时候。现代中国学生是以常易犯语风上的错误,有如英国

学生在学习法文时之说 jevois vous。恰等于学习外国语言,在一个人真能写确实流利的

古文以前(至少需十年),需要范围广泛的使用法之熟习,是以练习之时,经常累月的背诵

古代杰作亦为罢不了的手续。又恰如很少有人真能畅通外国语言一样,也就很少中国文人真

能写确实流利的古文。实际上,中国今日仅不过三四人能写流利的周代经典式的古文。吾们

大部分乃不得不苦苦忍耐这种书本上的语言,此在外国人固非难于治理的。这书本上的语言

且又缺乏语言本身的真意味。

     使用中国的象形文字,使脱离语言真意味的文字得以逐渐,文字与发声原则分离而

独立,加速它的单音组合的性质。而且事实上口语中的二连音的字眼,仍可以用单音文字来

代表,因为文字本身由其组合使用已使意义表显得很清楚。例如吾们在口语中需要一个二连

音“老虎”以资在听觉上辨别与其他读“虎”字音的字眼相混淆,但在书写文字中用一个

“虎”字已够了。文言是以较之白话更见倾向于单音,因为它的基本是在视觉上,而非在听

觉上。

     从此极端的单音主义乃发展一种极端简洁的格调,这种格调不能用口语来模仿而获免不

可理解的危险的,而此格调亦即为中国文学之特性的美点。如是吾人乃创造一种韵律,恰恰

每七字一行,可以包括大致似英文无韵诗的二行那么字的意义。这种技巧在英文中是不可想

象的,在其他别种语言中亦是不可想象的。不论在散文或诗词中,此用字之,产生一种

风格,其间每一个字每一音节,其韵调轻重衡量务须达到“恰到好处”之程度,而往往负担

过分之意义。如那些丝毫不苟的诗人,一字一音莫不细予斟酌。是以此爽利的体裁之真实的

练达,实即选用字面之极端老练。由此兴起一种用字矜饰的文学传统,它后来变成社会的传

统观念而最后成为中国人的心智之习惯。

     文学技巧上的困难,限制了中国识字的普遍,识字教育本无需乎推敲修饰的。此识

字的限制又转而变更中国社会的全部组织,改易了中国文化的全部容貌。有些人有时真会发

生疑问;倘中国人民的语言是一种活用变化的语言,因而使用字母排列的文字,则他们是否

将这样驯良从顺,这样尊敬其长上?我有时而感觉到倘中国人能设法在语言中保留较多殿末

或起首的子音字,不但他们将根本动摇孔子的权威,复很可能的早就击碎了传统的结

构。赖于知识的普遍,经过数千年的闲暇,将进研其他学术而徐徐超越文学之技巧,说不定

也能给予世界以较多之发明如印刷火药之类,并影响地球上人类文化的了。

 

下一篇:易卜生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