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思考
[摘要]本文借鉴安徽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试点经验,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一个层面,结合工作实际,从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现状,阐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对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方式方法的观点,并对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 监督管理 创新 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财政作为履行国民收入分配和实施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在保证经济发展运行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为了适应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编制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政府采购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由于财政覆盖面广,贯穿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难免出现工作不到位和不尽如意的地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以为,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与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已成为财政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实现这一任务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和制度。然而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现状看,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
财政支出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活动,是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为确保财政资金的高效运转,由此而产生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这是我国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可以肯定,这项制度在追踪财政资金的使用去向起到了积极地监督约束作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目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尚局限于使用结果的评价,不能覆盖整个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
现状一:工作机制不顺畅。就财政部门内部而言,对绩效评价工作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正规的工作流程,影响了工作的交流,指导,协调和监办,不利于绩效评价工作的全面推进和开展。
现状二:制度不健全。目前,没有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法律制度,缺乏绩效评价长效机制。
现状三: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现今绝大部分评价指标只对少数行业、部门、项目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且指标设置也比较粗放,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的计分等也缺乏科学的方法,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
现状四:评价结果仅限于对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对基本支出的绩效评价比较欠缺。由于财政资金总是处于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因而,没有使财政资金在运行分配环节,购买环节,支付环节等达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覆盖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
现状五: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不明显。目前的评价结果仅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制度层面,未能与财政管理相衔接,没有把结果运用到预算编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上来。
从以上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现状可以看出,绩效评价工作还不能跟上当前经济发展的步伐。作为财政工作者,还需要我们强化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在规范评价程序,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实践,为绩效评价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创新财政绩效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具体内容
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其指导思想应着眼于建立和健全绩效评价工作的一种符合现实发展的政策制度,将绩效评价工作变成一个具有指令性,经常性,制度性的工作,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增强评价工作的权威性。
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制的工作目标是:规范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规范项目申报行为,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增强部门,单位使用资金的责任意识。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创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应着重从四个方面入手。
1.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从领导和从政策研究的专业层面讲,要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工作相关的制度或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性意见与办法,对绩效评价的内容、方法、指标、组织管理、对象、工作程序及结果应用等进行统一规定,确保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规范性。从工作落实层面讲,负责绩效评价工作的单位和部门,对不同的评价目标,分别制订实施细则,指导资金使用单位,部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法制基础。
2.在资金运行的环节上,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不能只限于对大宗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果进行评价,而应以财政资金的最终使用成果为出发点,来评价财政资金支出绩效状况,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覆盖整个财政资金运行的全过程,并形成一种制度加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