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国家课程的实施、调整及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方展画,吴岩 时间:2010-08-17

摘要:2005课程改革”是南非民主政府为推行国家课程而进行的最大的改革,从计划到所有年级全部实施长达十年。在这十年中,南非政府委托南非课程改革委员会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从课程的设计结构到课程的评价标准、学习领域、教师的培训等各方面进行不断地跟踪调查与反思,并对改革及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南非国家课程;“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问题与对策;启示

南非“国家课程”是南非民主政府成立以来在基础教育上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改革举措。是南非长达十年的“2005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它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南非基础教育改革与,也影响南非整个国家的发展。正如南非政府在2001年在《面向21世纪的南非2005课程改革报告》中所说的“意在消除种族隔离并把一个新的南非带入21世纪”。

一、南非国家课程的实施及其特色

南非前政府留给南非民主政府的是一个分隔的、发展极不平衡的教育体系。在种族隔离政策下,有十九个被种族、地理及观念所分隔的教育部。每个教育部所实施的课程都是不相同的。1994年民主选举之后,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南非政府颁布的《南非教育与培训发展白皮书》(1995年)、《南非质量法案》(1995年)和《南非教育法案》(1996年),全面阐述了南非新政府对学校有关课程的政策与规范化的要求。在这三个法案的基础上,南非国家教育部进行课程纲要修订和课程科目合理化改革。主要目的是奠定国家核心课程的基础,使南非中小学课程走向规范化。课程改革合并与合理化了原存课程,删除了与种族隔离相关的内容,以及不经常使用的语言,标志着民主政府与过去决裂,力求体现教育的主体价值;并从学校和课程中消除种族歧视;为各种族、所有性别及各阶层提供一种能相互尊重、平等发展的平台。南非教育部原规划从1995年开始实行新课程,到2000年将在所有年级(从学前到12年级)全部实施新课程。但是由于准备不足与资源、师资等问题,从1997年开始在1年级与7年级进行,把所有年级实施的时间定于2005年,并把新课程实施年级定为从1年级到9年级,所以这次改革就被称为“2005课程改革”。南非国家课程由学习领域、学生学业结果与国家评定及三个方面组成。

南非国家课程的颁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各区教育部对于课程决策的直接权力,改变了基础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混乱情况,促使学生价值观的统一。从总体上看,南非国家课程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在设计出发点上由教师的教学目标、科目目标转向学生的学业结果

以学生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可以说是南非2005国家课程的最主要的特色。杜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用主义、以学业成就为基础的教育、融合课程理论是对2005课程设计产生影响的最主要的三种理论。以“学生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是由斯派蒂(B.Spady)提出的,是在20世纪80年所流行的“以能力为基础”(competence-based education)或“以绩效为基础”(performance-based education)的教育上发展起来的。一些教师认为,他们对于学生的教学或评估是以“能力”或“绩效”为基础的。“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清楚学生在学历结束时应达到什么样的结果,然后通过寻找、设计有效的内容与方法使他们达到这些结果,由教师直接评估学生的学业成就。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考虑他们何时能“完成任务”,直到学生能证实预期的结果,才算获得成功。对于那些已经达到成功的人来说,他们得到的指导集中于他们需要发展的、明确定义的能力上,他们所获得的证书清楚地反映哪些能力标准已成功达到了。“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中,所有的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学生的评价与学业成就证书,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业结果来组织的,真正做到了以全部的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材、时钟或日历为中心。“结果”是在一段学习经验或经历结束后,学生所达到的可看见的、可证实的成果。这种成果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上:学生知道了什么;以学生所知道的,他们真正能干什么;在证实成果中学生的信心与动机。

以学生的“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系统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学习成功的,但不是在同一天、以同样的方法;成功的学习促进更成功的学习;学校控制的条件直接影响该校学生学习的学业成就。“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认为教学的适应性与教学内容一样地重要。但是学业成就的设定并不依赖于内容,要求学生将其生活中的多种内容与学业结果联系起来。其主要特征有六点。1.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具有发展性的学习过程。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结束后所能达到的水平。2.通过活动课程来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批判性思考的能力。3.只规定教学的目标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认为教师是课程的设计者与实施者。4.通过学业结果反向来要求教学过程,把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看得一样重要。5.强调教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高期望值。在“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中由教师来评价学习者是否具有某种能力,当然这种评价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的。6.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的提出者斯派蒂本人和他的理论对南非的“2005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与南非急于结束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结束各地教育发展的巨大差异是分不开的。因为“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通过对于“结果”的规范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与实现教育公平,通过“输入”的自由又能考虑到个体与各地的差异,当然,“输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输入”决定的。“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是否成功是由教师的质量、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对于各种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以及他们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与教材的了解程度所决定的。

南非政府在1996年的《南非教育法》中规定“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在设计中由以下部分组成:1.关键的跨学业结果(后来被称为关键性的学业结果与发展性的学业结果);2.特殊学业结果;3.评价标准。

关键性与发展性的学业结果是建立在南非民主宪法与《南非质量法案》基础上的。其中关键性的学业结果是:1.能够批判性、创新地确定、解决问题并作出决定;2.能够作为队、组或任何组织的一员与其他人一起有效地工作;3.能够负责有效地管理自己与自己的活动;4.收集、分析、组织与评价信息;5.能够用视觉的、符号的或语言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6.通过有效的批判性地运用科学与技术来表现对于环境与他人的责任;7.知道世界是相互关联的,某种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发展性的学业结果是:以负责任的态度参加地方的、省的与国家的团体;对于社会环境有文化与审美的敏感性;追求终身教育与职业的发展机会;发展创业机会。这些关键性与发展性学业结果可以看成是南非的教育目的或者“2005课程改革”课程目标。也就是说是在10年的教育结束后,学生所拥有的基本能力。

特殊学业结果是普通教育结束后学生应该知道的知识、形成的技能与价值观的描述。而评价标准是对学生学业结果绩效水平与对绩效陈述方法的陈述。南非的“2005课程”有八个学习领域组成:语言、数学、科学、人文学科、与文化、生活相关、管理科学、技术。以7年级的生活相关课程为例来说明它的学业结果与评价标准的关系。学业结果从学前到9年级都是相同的。但是评价标准是每个年级都不相同的(见表1)。

生活相关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健康促进、社会发展、个人发展、身体发展与运动、职业倾向性。

1  7年级生活相关课程的学前年级学业结果与评价标准对照。

 

在“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中,老师与学生时时知道他们正在努力达到什么结果以及为什么,这避免了学习中的盲目性。“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意味着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以相同的方式、同样的学习速度来学习的,这样做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对所有学生的成功期待,意味着全体教师对学生建立较高的、具有挑战性的绩效标准,并在接受他们的结果之前,乐意接受他们已达到的“结果”。这样会给每个学生更大的学习挑战。“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从“结果”进行反向设计,这保证学生有一条清楚的路径可以达到最终的结果。同时课程也将把重心集中于有利于“结果”实现的实质性东西。

(二)在课程的设计上注重文化的多元性。

南非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加上上的种族隔离政策,南非民主政府在设计国家课程时充分考虑了文化的多元性。这主要体现在对于不同文化的尊重上。体现在语言、人文学科、艺术与文化等学习领域的陈述上。关于语言的陈述是:语言学习包括南非语言委员会批准的所有11种官方语言,也包括布莱叶盲文与手语。南非是一个多语言国家,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精通至少两门语言,以便在其他语言运用区进行交流在这国家课程的陈述中,11种语言都被认为是母语、第一外语或第二外语,并没有主次之分。并规定学习多种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理解与欣赏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在艺术与文化学习领域中特别说明“文化与艺术包括南非的所有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文化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个人的创造能力,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认同南非宪法中所铭记的民主价值。学习艺术与文化意在为每个学习者提供艺术与文化教育,矫正历史的不平衡。艺术与文化的学习将促进与发展南非人的创造力,使其丰富、繁荣。学习者将有机会发展不同的技能、知识,培养艺术与文化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建立公平、民主的国家,并为学习者自己的生存、生活及终身学习做准备。使学习者认识、理解:文化的差异性;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特别与其他文化相融而发生变化;过去的不平衡导致并加深了文化的“国际化”,这削弱了文化的地方性,艺术与文化的学习将消除这种不平衡。

(三)国家课程标准更具有包容性

所谓包容性(inclusive)是说国家课程标准要适当考虑到所有孩子的需要。由于南非“2005课程改革”是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这点是特别明显的。即对学生提出适当的学习挑战,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在此不再赘述。

(四)国家课程具有极强的整合性

1.南非国家课程强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整合。在《南非教育发展白皮书》中对教育改革的前景是这样认为的:“结束过去的分隔状态,建立社会公平、人人享有人权的民主政府;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并使人人都能发挥其潜能。”在课程的学习领域的确定上,体现了上述整合原则。在八个学习领域中,生活相关课程一直放在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活相关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个人健康与个人生活方式选择的相关性,具体包括:营养、环境健康、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安全与暴力等内容;要求将个人的发展放在不同文化的社会发展背景中,同时把在以前的正规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个人发展作为国家课程的重要内容,认为个人的情感发展是其在其他方面取得发展的中心,是个人对社会与社区做出贡献的关键。让学习者理解自己的情绪与精神发展过程,具有自我知识、自我概念与自我价值,重视学生身体的发展,拥有良好的职业观。在“2005课程改革”中将学前到9年级分三个阶段来实施新课程:基础阶段(学前到3年级),中间阶段(从4年级到6年级),高年级阶段(从7年级到9年级)。在基础阶段的国家课程只有三门:语言、数学与生活相关课程。在中级与高级阶段,在1995年制定的课程的内容中是八个领域,后来由于课程繁多,学生没有自由学习时间而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2001年课程修订委员会的建议下减为六个领域:即语言、数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艺术与文化、生活相关。在基础阶段、中间阶段与高级阶段,生活相关课程的课时比分别是20%、15%、15%。2.注意教育理念与学科的整合。如:南非民主政府极重视环境教育,但是并没有将环境教育作为单独的国家课程,而是将环境教育的理念整合在人文学科、艺术与文化和生活相关等学习领域中。3.注重学科的整合。南非国家课程设了八个学习领域(learning area)。学习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和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科群的发展趋势而规划的。能更好地反映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指导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有利于整合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避免了从彼此孤立的单科的逻辑体系为中心组织课程的状况,使课程既关注了学科群的内在联系,又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和发展的需要。另外还注重不同的学习领域与不同学习方法的整合,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实际的整合。

(五)突出评价中的表现性评定

表现性评定(performance assessment)的主要特点是:明确的评价标准、客观的评分规则、灵活的评价方式以及有效的评价结果。南非《面向21世纪的南非2005课程改革报告》中将表现性评定定义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意见是学生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学习的过程或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侧重评价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得出自己独特的答案,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教师是主要评价者,在表现性评定中,教师必须根据详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对学生进行评定。如,要求7年级的学生观察昆虫,并要求他们画下来。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就可评价学生是否具有观察活生的生物并画出草图的能力。表现性评定强调:评定与课程与教学相整合;教师的操作目标中的内容与学科内容相整合;操作目标中的知识内容必须与教师所教的内容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将操作目标的内容与自己所教的学科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具体的学科的教学来达到操作目标,这个过程是教师将抽象的操作目标具体化的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交流和自我评价。表现性评定通过学生外在的、可观察的行为或学业结果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运用,不仅为学生展示和证明自己的学业进步提供了机会,也为教师更真实地了解学生提供了机会。

(六)国家课程的设置由终身思想统领

南非“2005课程改革”从一开始就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具有宏观意义的国民教育新体系。即从终身教育的立场出发,把基础教育置于大教育的背景和框架之下,来重新评定基础教育的作用和功能,从整体上去构建基础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关系。

二、南非国家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与调整

南非2005课程自1997年开始实施以来,南非课程改革委员会对实施过程进行了跟踪调查,分别在1999年9月、2000年5月,2000年7月、2001年3月、2001年12月向南非政府提交了五份报告,提出了2005课程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改革建议。

(一)课程结构与设计的不合理。新课程的陈述造成许多概念性的混乱,课程的结构与设计的陈述与实施不明晰。这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2005课程”的陈述中语言复杂与使用术语混乱。使用了一些无意义的术语与模棱两可的语言,用不必要的、不熟悉的术语代替了熟悉的语言,使理解产生歧义。如对于“以学生的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就有许多不同的理解。2.课程的内容过于繁重。在普通教育中设置八个方面的学习领域,意味着没有时间留给学生必要的能力,如阅读能力、数学能力与对于核心概念理解的能力。3.设计进程与步骤上的混乱。2005课程在设计时只强调了其整体性而忽视其一致性。

为了减少普通教育中过于沉重的课业负担,课程改革委员会建议把学习领域从八个改为六个,以便给语言与数学的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这六个学习领域是:语言、数学、科学与技术、社会科学(与地理)、文化与生活相关课程。减掉了管理与技术课程。同时建议修改了国家课程要求,国家课程要求包括:关键性学业结果和学习领域的特殊性学业结果及其评价标准,这两个方面是互为整体的。建议保留十二条关键性与发展性学业结果,其他的六十六条特殊性学业结果与评价标准可适当降低,以便为语言与数学学习留出更多的时间。

(二)课程与课程评价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这种缺乏联系与课程的陈述不明晰有关。一方面有太多的时间花在评价上了,而对于课堂的教学工作留的时间就相对少了。许多教师被太多的评价搞得筋疲力尽。评价标准是按阶段而设计的,而不是按年级而设计,所以教师在每年级教学没有相应的依据。同时,对于课程的设计与计划没有重视。课程改革委员会要求加强评价政策与课程内容和过程陈述的一致性,关注教师对于新课程准备过程的评价。

(三)教师培训不充分。新课程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表现在:过于注重对术语的解释,而不是“2005课程”的实质性要求。有教师这样抱怨,就培训者自己都不能理解“2005课程”及其培训中如何运用“以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的。这是因为许多培训者并不从事基础教育,或者已不从事基础教育许多年了,对于基础教育并不理解。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在许多学校中生活相关课程、经济管、技术等新增学习领域根本就没有适合的教师上课。培训时间过短使教师很难获得一些可操作的实践技能。因此,课程委员会建议应将教师培训的重点从概念的解释转向对教师教学实践操作和如何与学生进行合作研究、如何使用教材等实用技能方面;强调对生活相关课程、经济管理学、文化与艺术、技术等新的学习领域教师培训;建议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将教师的岗前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运用适当的方式与时间,提高培训的质量与培训教材的质量,进行培训内容与方法改革,为教师提供课堂观摩的机会;为教师提供在高校进修的机会,多培养黑人教师。从国家到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给予全面支持。

(四)学习材料质量的不稳定且不易获得。“2005课程”的学习材料的实用性较差,质量缺乏稳定性,教师的培训资料同样如此。其主要原因:一是“2005课程”的设计缺陷与评价过程的不现实性所导致的,二是新设学习领域教材与教具缺乏,同时,教师间对所使用材料意见不统一。因而导致这样一些问题:教育政策、对于学生的期望与教材间缺乏一致性;教师的教学书中没有特定的模式;在教材内容与背景的选择上存在不同学习领域的内容与主题重复的现象;教师拿到教材的时间太晚,教师没有时间准备和理解教材;由于规定了1年级与7年级的实施时间,因而仓促上阵;教材的使用语言不统一,要求在基础阶段要使用本族语,但是由于缺乏掌握本族语的教师,或者没有用本族语言编写的教材,教师宁可用来教学。为此,课程委员会要求教师不仅加紧新的学习材料的编写,强调教材的编写应该规范,还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对旧教材进行使用。

(五)课程要求与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不现实。“2005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要求每个教师能够自己编写教材,但这是不现实的。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理解整体学业结果的结构,成为每个领域课程内容与背景选择的专家,同时具有绘图与编辑的能力,这对于大部分现有教师来说是不现实的,使许多教师生活在巨大的压力下,对于“2005课程”缺乏热情。“2005课程”的学习内容过于繁重,时间安排不合理,当学习结束时,学生并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如许多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并没有学会阅读与计算基本的要求。介于上述原因,南非课程改革委员会对于学习内容与时间进行了调整。详见以下两表(表1,表2)的比较:规定在基础阶段至少有70%的时间用于语言与数学的学习。在中高级阶段至少有50%的时间用于语言与数学的教学与学习。

2  1995年制定的学习领域与课时分配

表3  2001年12月制定的学习领域与课时分配

三、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南非2005课程改革注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制定到全部实施的时间长达10年。我国在2001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正如南非“2005课程改革”一样,我国的课程改革面临同样复杂的问题与挑战。反思南非“2005课程改革”给我国课程改革以以下方面的启示:第一,教育改革需要将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南非“2005课程改革”运用了许多新的理念与名词,如“以学生学业结果为基础的教育”、“表现性评定”等,但是改革的成功不能只照搬新的时髦名词。改革没有现成的规章可循,由于每个国家的社会发展条件不同,教育的历史沿革与传统不同,因此全新教育思想或理念一定要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第二,我国幅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要注重课程的包容性与文化的多元性,使每个孩子和各民族的文化都得到发展。第三,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我国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课程综合化”作为改革目标之一,明确提出:“改革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规划了“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课程结构。在综合程度和形态上表现为三个层级;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学科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其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进行不断地探索。第四,注重评价标准的多维性、可测性、层次性和表述的精确性。从评价的选拔功能转向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第五,教师培训和充足的教学设备,是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南非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培训与课程改革要同步进行,否则课程改革步伐将受到阻碍。当然在南非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我国的新课程教师培训中同样存在,如新课程理念讲座停留在理论层面,专家间讲课内容的重复,没有与实际结合,对前线教师的调查不够,针对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如上述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新课程的理念就不可能在教学中体现。第六,国家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应适量。国家课程规定的内容过多,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就要加重,教师可能因负担过重而对改革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设计课堂教学缺乏热情,不考虑每个学生的学习需要,没有自由时间开发校本课程。学生可能因负担过重或学习内容繁多,而最基本的技能得不到发展。反之,规定学习过少而又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第七,在课程改革方面,国家应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对于参加实验的教师给予全面支持。

 2005 South African Curriculum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The Department of Edcuation in South Africa,2005 SOUTH AFRICAN CURRICULUM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Sol Plaafje House,Pretoria,2001,3,page 32.

Revised National Curriculum Statements Grades R-9(schools)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Sol Plaafje House,Pretoria,2001,3,page 4

The Departme 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Reference Group Statement on the Streamlined and Strengthened Curriculum 2005 Revision,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Revised National Curriculum Statements Grades R-9(schools)Life Orientation》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Sol Plaafje House,Pretoria,2001,3,page 14

 ⑥⑦⑧《Revised National Curriculum Statements Grades R-9(schools)》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Sol Plaafje House,Pretoria,2001,3,page 19,page 26.

⑨《Revised National Curriculum Statements Grades R-9(schools)》published by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in South Africa, Sol Plaafje House,Pretoria,2001,page28.

⑩ 《南非教育发展白皮书》,South Africa(Republic).White pap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R].CapeTown: Government Printer,1995,page 17.

⑾ 《LANGUAGE AND TERMI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STREAMLINING AND STRENGTHENING CURRICULUM 2005》;《Reference Group Statement on the Streamlined and Strengthened Curriculum 2005 Revision》;《REPORT ON THE PROCESS TO STREAMLINE C2005 FOR THE PERIOD OCTOBER 2000》;《LEARNING OUTCOMES AND ASSESSME NTSTANDARDS》《2005 South African Curriculum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

⑿《2005 South African Curriculum for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