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刘军玉 时间:2010-08-15

摘 要:素质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主导思想,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基础素质——健康素质的基地,如何在教学中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就成为我们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校体育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知识时代要求我们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编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核心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让学生内涵高校体育文化的多种品质,并具备一定的高校体育实践能力。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高校体育和其它学科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思想道德修养和健康素质的任务。
1.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高校体育教师应做到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组合等,通过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1.1 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点,它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了解、熟悉、掌握教学内容,明确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因材施教,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可以说,目标教学就是将所有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做到完成每课的小目标,而后完成好单元的部分目标,从而达到完成总目标。高校体育教师在传授新内容前,首先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上提示的教学步骤,再分析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难点是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兴趣爱好,反复钻研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明确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确定每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把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及时交给学生,让学生心里有数,从而达到了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之在课堂上能有的放矢进行体育教学,顺利完成高校制定的体育教学目标。
1.2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应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和“会学”。要做到这点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体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高校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在优化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可采用“启发式”、“学导式”教学法。第一,高校体育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做到深入浅出,以达到“导”在关键上的目的。第二,在学习课前预习,划出教授的难点,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迫切需要教师解难答疑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把握好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当然,除备好课外,高校体育教师还应精心设计,分析哪些教授内容让学生自学;哪些内容由高校体育教师精讲示范;哪些内容用讲练结合形式进行;考虑精讲火候,研究怎样才以讲深讲透,讲得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使讲解富于启发性。同时要避免高校体育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而应把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对所学学科本身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在培养学生自己找,自己做,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1.3优化高校教学方法的结合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课堂上高校体育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它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围绕学生健康素质的进行教学。可采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来作为确定学习状态的特征变量,从而为促进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根据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的特点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技能的相对完整性,可将高校体育教学知识技能发展序列分成几个教学环节。一般来说,除了第一节课以外,每一课教师所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不外乎三个部分:①复习已教过的高校体育技能,②教学新的高校体育技术或知识;③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为此,应采用“五步教学法”;即: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在每一个步骤当中,高校体育教师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采用口、示范讲解、测试、预测、提问等复习方式,利用实物、图片、借助动作等介绍新的高校体育项目;通过分排或分行、两人、小组等进行操练;通过做游戏等方式提高运用高校体育技术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观察全班学生的反应,要随时根据情况变换自己的角色,保证所教的内容大家都能接受,达到完成课堂的整体教学任务。
2.构建素质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高校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书育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高校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必须用马列主义世界观来塑造学生的心灵,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魄健康的一代新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高校体育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最具影响力,优秀的高校体育教师要做到为人楷模,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敢于坚持真理,也勇于改正错误。高校体育教师好的品质能使学生产生敬爱感佩服感,积极模仿并产生积极的作用;反之,会给学生带来消极或恶劣的影响。众所周知,高校体育教学既有高校体育理论课,又有体能训练课。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除了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承担大量的课余训练、群体竞赛及裁判工作。因此,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才能出色地完成这个“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光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不够的,要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要向高校体育教学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这是基础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迫切要求。高校体育教师要创造性地用好教材,把素质教育渗透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