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影响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论文摘要:成人学习具有自身特殊。作为当下基拙改革的一种主流理论,建构主义对成人学习同样具有实用性。该文在论述建构主义的基拙上,从成人学习中的经验、自我导向和情境三个方面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影响。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
许多学习观或学习理论均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策略”下围绕学科进行的。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新知识的过程。
(一)建构主义学习的涵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具体来说,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和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要求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于学习者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理解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利用“情境”要素来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和学生以协作方式对搜集与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假设并验证、评价学习成果直至达到意义的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者在学习程中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又能在协作中发掘首创精神。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样,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和制订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即师生之间通过讨论与交流对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进行共同考证、协商和辩论。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以此来丰富和提高原有的认知结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的特点
1.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导的积极性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应该是积极的,学习者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如果学生能够意识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进行学习,那么掌握知识的效果才是最好的。 (一)开发、利用成人学习者丰富的经验
成人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拥有生产、生活等丰富的阅历,积累了许多经验,这些经验是成人用以说明自己个性及与他人不同之处的依据,也是其参与和学习的依据。建构主义学习认为,经验是学习者建构、解释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成人人格化的经验更是成人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其一,成人参与学习时原有经验形成的认知结构已经十分丰富,后继的学习必定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一方面成人需要根据已有的经验来确定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另一方面,成人需要在原来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联想、想象、对比等理解、接受新的信息。成人最善于学习那些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新知识和技能,因此开发、利用成人经验是成人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其二,美国心家马斯洛(AbrahanH. Maslow)认为成人的经验是其自身的一种潜力。成人不断地从其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事情中,如婚姻、养育子女、找工作等吸取经验。他们依据这些日常经验认识自我、认识周围世界,并学会辨别是非、摆脱困境、弃恶扬善。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学习是成人最普遍的学习形式,因此成人的经验在非正式的学习中更具举足轻重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所拥有的经验也是一把“双刃剑”,丰富多样的经验既能促进成人学习的顺利开展,也能阻碍成人接受先进理念和思想。当新的知识与原有经验背道而驰时,成人往往产生心理抵触,容易墨守成规。
(二)加强成人学习者的自我导向学习
自我导向学习是近年来世界教育领域兴起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在成人教育领域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关注。诺尔斯认为,自我导向学习是指在他人协助或无人协助下,个人主动地诊断自己的学习需求,形成学习目标,寻求学习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执行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评鉴学习结果的历程。加格利尔米诺(Guglielmino)指出,自我导向学习者是指个人能够自己引发学习,并能独立而继续地进行。学习者具有自我训练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信心,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发展完成学习的计划和利用时间加以进行。
虽然两位学者对自我导向学习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都认同了自我导向学习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包括自我监控、自己设定目标、积极参与学习等。建构主义同样认为,学习者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进行学习时,掌握知识的效果才是最好的。成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设定学习目标、开展自我评价,这充分体现了对成人自我概念的尊重,由此成人的学习热情也将大大提高。
(三)创设真实的社会文化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境中发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情境认知理论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建构和意义的制定,更是社会的协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源于建构主义,十分重视学习者的经验。同时,在情境学习中,学习者需要和他人建构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种角色,此外还要不断地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
成人学习者具备大量的经验,同时强烈希望学到的知识能迅速应用到实践当中。情境学习为成人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首先,在学习过程中为成人设置真实与逼真的情境,以利于成人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的问题解决中;其次,为成人提供扮演角色的机会,并且促进成人学习者建构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支撑知识的社会协作性建构;最后,引导成人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不断反思,以汲取经验、扩展知识。 2.以学生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为目标的建构性学习
学习是建构性的,知识的获得有不同的水平,建构性学习要求对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对有关现象做出自己的判断,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对知识深层理解,这是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主义一条重要信念。
3.以目标定向为原则的目标指引性学习
在建构主义的学习中,学生之所以主动积极,是因为学习者感受到问题、刺激,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建构主义学习是目标定向的。学习的目标是形成于学习过程的内部,是由学习者自己设定的。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起着导向的作用。
4.以自我监控为标志的诊断性和反思性学习
诊断性和反思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学习者的自我监控包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先前知识产生探究任务,形成学习目标,并最终达到深层理解,这是他们对学习环境以及先前的经验进行了自我监控的结果。
5.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性学习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解释现实的。学习中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以前的学习。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成人学习的影响
成人学习具有自身的特殊。美国著名成人家诺尔斯(Malcolm. S. Knowles)对成人学习的特点进行了归纳:首先,成人积累了大量经验,这些经验不但使成人形成自己的个性,也是成人学习丰富的资源。其次,成人学习是自我指导型。在学习中,成人希望能平等地与教师共同讨论,自己诊断学习课题和学习要求,自己确定学习计划。成人选择和参加何种学习计划,都是以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为背景。这些已经人格化了的经验构成成人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再次,成人的学习意愿与他的社会职责、任务密切联系。成人需要学习的是那些与他作为一个家庭主要成员、劳动者、组织的成员和指导者等的社会任务相符合的“需要学习”的东西。最后,成人的学习大多出于对现实生活压力的认识和反应,因此学习是为了解决当前生活和工作问题的过程。成人学习者的独特性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成人学习提供了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