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8-14
论文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保障,学生获取抽象知识的主阵地,切实可行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坚持不懈的追求.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强化思想观念的转变,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观念,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全面贯彻素质改革的方向.如何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奋勇前行,引领学生走上和谐发展之路,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粗浅探索,现介绍如下,以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处理好师生关系
由于受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学长期以来都是强调“天地君亲师”.在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导,通常表现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指定范围,学生死记硬背”,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提不起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处理好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学生的品行来自于教师的言行举止的影响,俗话说,为人师表,就是说要做一个表率,给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因为老师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接触的最频繁的长者.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时时刻刻关怀学生,和学生多交流、多探讨.要想使数学教学活灵活现,教师必须把情感作为教学的目的之一,使课堂教学成为品质性格的“刻画场”.例如,教师在讲“圆的周长公式’,这一课时,可以带着绕着线的篮球进人教室,学生看见篮球立刻兴奋不已,教师可以提问:绕住篮球的线我们可以测量出来,要使绕住篮球的线离球表面一米远,这个线需要多长啊?教师随后说这需要学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下进人新课
2.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家梁晓生在《情感高于技法》中提到:“如果分析一下自己的某些作品,自己认为较为满意的,总是倾注了我的情感,倾注了我对许多和我有过同样生活道路的人们的情感.”如果我们把一堂数学课比做一份作品的话,那么一堂成功的数学课也必然是倾注了师生共同的情感,与学生亲切人性化的交谈可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产生出一种平等的师生立场,既尊重学生的心理,又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学习“年、月、日”时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要规定四年一闰?”“二月为什么只有28天或29天?”“为什么要分大月和小月?”这时教师切不可对学生的问题置之不理,或者认为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荒唐的,更不能因此而进行批评,而应适时鼓励学生、肯定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并建立起平等和民主的师生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放下尊贵的架子,和学生多交流、多探讨,在学习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生活上多照顾,从而借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来传递老师的爱和关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当有同学“交头接耳”,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时候,有的教师总是会在课堂上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大声地训斥学生,这会使孩子更加叛逆.反之以疼爱的心情和诚意同孩子接触,和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并亲切地说一声:“小朋友,这样行吗?”这时,学生马上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从而使课堂氛围更和睦、更民主、更开放、更.
二、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学会赏识
每名学生的身上都存在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学会赏识,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扬长避短.通过赏识教育,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给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走出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机会和条件.前苏联著名的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知识的愿望,精心营造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以及由此迸发出来的自信心,是教学促进的实质.例如,同样的一节数学课,有的数学教师教学起来气氛十分活跃,教学效率比较高,有的教师教学起来就会觉得沉闷,学生的思维活跃不起来,讲得死气沉沉,没有一点生气.追根究底,是因为前者一使开始唤起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师生的互动情感,使学生感受思维活动的快乐,从而为营造课堂气氛提供保证.但对于后者来讲只是机械式的生搬硬套、死搬教条,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扬长避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学习成果,满足学生渴望“赏识”的欲望,享受成功的乐趣.
2转变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利与弊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班级授课制也不例外.在技术手段还比较落后的情况时,班级授课制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点,而在化教学手段和远程教育发展的今天,因为学生智商有高低,基础有好坏,兴趣有异同,接受有快慢,身心发育早迟,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从而导致班级授课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它重共性、轻个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难以因材施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兴趣.”这句话准确地阐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如今,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任务是转弊为利,它要按照现代化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选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师在执教《圆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学生呈现了小朋友骑自行车的情境,小朋友的自行车轮子是正方形,在平坦的路面上颠簸地走着,引得其他学生循声窃笑,然后竟哄堂大笑起来,接着有同学提出问题,自行车轮子如果是圆的,在平坦的路面上就不会颠簸了.这时教师可以提问:“那是为什么呢?”从而激发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这样不但更贴近于生活,同时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及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德智体美劳”的重要保障.江泽民同志也深刻地指出:“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当学生们在四则混合运算题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这样做不仅能够把握好整体思路,寻找到简便的运算方法,而且能够尽量避免出现抄错数字或抄错符号的现象,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做到认真审题.再如,在平时转班时,碰到读书、写字姿势不正确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尤其是写字课上,更要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总之,只有创新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掌握多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树立了自信心,体现了数学的真正魅力.
下一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