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位—述位理论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周海艳 时间:2010-08-19
  关键词: 主位 述位 阅读教学 
 
  论文摘要: 在系统功能语法核心思想的影响下,对语篇中主位与述位衔接的研究可用于指导阅读教学。语篇通过表层结构的衔接以及底层结构的连贯向读者提供了篇章组织的脉络。因此主位述位的反复衔接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指导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指出,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一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克服盲目性和困惑性,也有益于学生把握语篇的结构线索,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好。很多学生阅读文章时,抱着完成任务式的心态。读完一篇文章后让他用英语复述文章内容时,讲得支离破碎甚至连主要的意思也无法表达。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假读”。原因很简单,他并没有真正地读懂文章。而在我国现有的英语教学条件下,阅读仍然是广大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习者可以掌握语言点,汲取语言知识。因此,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课后阅读效果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主位类型、主位—述位衔接模式和主位—述位与篇章衔接三方面来探讨主位结构在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现实意义,文中所选例子均来自《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语言本身有一个对词语进行顺序安排的问题,说话要一个字一个字吐出,书写要一个字一个字落笔。这看来是一个句法的问题,是如何发生的呢?语言学家曾经用类型学的概念,如“主动宾”、“主宾动”、“宾主动”等来解释,但实际语言中的现象远为复杂,如英语中基本是“主动宾”语言,但并不总按这个顺序,如“John his name was”,“His behavior I can’t understand”等句式比比皆是。这就要涉及有关“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的功能主义理论。这就是说,人们说话时,总是按某些词语在交际中所要体现的功能来确定某些话先说,某些话后说。在一个句子里,则某些词语先说,某些词语后说。先说的是主位,Halliday把主位定义为“某个信息的发出点”。拿某个篇章来说,“小句(包括复合句)的主位结构显示和体现了这个篇章展开的方法,通过分析篇章中的一个个的小句,我们能深入了解篇章的篇章现象,并能了解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后说的是述位,是围绕主位逐步展开的实际内容。主位和述位的安排,即信息结构的部署,是说话人的选择。研究主位和述位的重要意义在于观察作者怎样建立话题以及怎样发展语篇话题的。 

  1.主位类型 
  主位首先是在句子中起作用的,但句子可由一个小句构成,也可由若干小句构成。按照“元功能”的概念,Halliday区分了三种基本主位,即话题主位、人际主位和语篇主位。又按它们的出现情况,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的主位结构即“简式主位”(Simple Theme)、“多重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式主位”(Clausal Theme)。 
  简式主位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只体现一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中的一种),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通常简式主位由一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体现。如: 
  例1:Instead,it went to create one more British lord. 
  例2:A few doors down the square,barber Donald Corr sat inside his shop and described how suspicions began to grow. 
  例中黑体为主位结构。主位的功能主要是体现说话人对某句话的出发点,可围绕主题,也可从时空因素和方式,以及个人对事物的估计判断,以至于与上句的逻辑关系出发,总之是为交际服务的。因此,人们选择什么成分作为小句的主位都是从一定的目的功能出发,并非盲目的。在例1中,作者围绕主题(it),将它作为句子的主位,重点突出。其实,在英语中,相当一部分句子都是选用主题作为小句的主位的。而在例2中,作者将状语主位化,使句子的话题由“谁”变为“在什么位置”,从而使作者改变角度,从不同的空间位置来描述事件。当然,作者也可以按不同的时间顺序来描述事件,在此不一一赘述。 
  多重主位是由多种功能成分构成的主位,它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功能的成分,另外还可能含有表示语篇和人际功能的成分。如果这三种功能成分都出现在同一个主位中,其排列顺序为“语篇主位——人际关系主位——概念主位”。如: 
  例3:But most of all,he sunk his dishonest gains into this village that captured his heart with its stone cottages. 
  例中黑体为主位结构。其中,“But”表示与上文的联结,应归入语篇功能,“most of all”是说话人的主观表达,体现的是人际功能。 
  句式主位是指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呈并列关系或主从关系)时,首先出现的整个小句构成主位,因而称为句式主位。如: 
  例4:The undergrowth at the side of the scar was shaken:and a multitude of raindrops fell pattering. 
  例中黑体为主位结构。其中句式主位为“The undergrowth at the side of the scar was shaken:”整个小句。句式主位连同述位中的小句本身仍含有主位和述位,其分析方法同上。
  2.主位—述位衔接模式 
  主位—述位衔接不仅存在于句子与句子之间,而且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出现。国内外有不少学者曾探索各种衔接模式,有的了七种之多。胡壮麟在其著作中总结了三种基本形式: 
  2.1重复前句中的主位,即第一句中的主位继续成为第二句的主位,可以“T1→T2”示意。如: 
  例5:Mr.Williams bought an estate with a fine brick house in England.He bought a beautiful home with white walls and a pool in Spain. 
  此例中第一句话中的主位成分为“Mr.Williams”,而第二句中的“he”则是重复第一句的主位。 
  2.2从前句述位中的某个内容发展为一个新的主位,可表示为“R1→T2”。如: 
  例6:According to the court,Mr.Williams stole more than £8 million over eight years.Most of it came from a secret fund that had been placed under his authority. 
  此例中,第二句的主位“most of it”中的“it”和前句述位中的“more than £ 8million”呼应。    2.3前句中主位和述位的内容一起产生一个新的主位,可表示为“T1+R1→T2”。如:  例7:But the ratio is even greater among active women,affecting up to 80 percent of female endurance athletes.This means,Lyle says,that“too many women ignore the amount of iron they take in”. 
  此例中第二句的主位成分“This”就包括了前句中主位和述位的内容。 
  语篇中的主位—述位衔接可以千变万化,基本形式就这三种。这里要强调的是语义或内容的衔接,不拘泥于词语的小有出入,或语义上的全部等同。 

  3.主位—述位与语篇衔接 
  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住一篇具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的大意是相当困难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学习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将表面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意义,因此,学习者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往往不知所云。功能语言学关于“主位—述位”的理论对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有关篇章结构的理论告诉我们,文章大多包含着一个中心主题,作者常常围绕着这个中心主题,分段落有层次地进行论述。在每一个论述的段落中往往又包含着一个段落主题句,这些段落主题句都是为文章的中心主题服务的,它们构成了文章的大意,是文章的要点所在。对于大多数篇章来说,段落主题句往往为段落的首句。由此,找出文章段落的首句,然后运用功能语言学“主位—述位”的理论排列出主位,文章的大意便可以清楚地自现了。 
  下面看一个例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四单元介绍了美国最著名的五大象征。在此,仅以“The Statue of Liberty”为例,我们列出各句主位:In the mid—1870s(主位1)—At the same time(主位2)—His mother(主位3)—That same year Bartholdi(主位4)—It(主位5)—He(主位6)—The Statue of Liberty(主位7)—It(主位8)。 
  从以上列出的主位序列中可以看出,文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自由女神像的创作过程,创作者的创作原型及其名字的由来。整个部分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就能很快把握作者的写作流程,了解自由女神像的。 

  4.结语 
  主位—述位之间的衔接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主述位理论来分析篇章,应该是快速解读文章的一种好方法。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认识到主位的选择并非是无目的的,而是为一定的信息服务的。通过训练学生分析一些语篇的主位—述位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语篇的中心话题,了解语篇的,语篇的结构和作者的立场,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0. 
  [3][美]斯科隆(Scollon,R.)等著.贾玉新导读.跨文化交际:语篇分析法.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8. 
  [4][英]韩礼德(Halliday.M.A.K.),[英]哈桑(Hasan,R.)著.张德禄等译.英语的衔接:中译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