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簡佚詩《交交鳴█》劄記
馬承源先生对楚簡佚詩《交交鳴 交交鳴
按:此字從鳥、於聲,“於”與“烏”同屬影母魚部,讀為“烏”是合適的。《穆天子傳》卷三:“於鵲與處。”郭璞注:“於,讀曰烏。”然而從詩中“集于中梁”“集於中渚”“集於中澫”句推斷,此處的“烏”並非常見的烏鴉,似乎是一種棲息在水濱且善於鳴叫的烏類。 “交交鳴烏”,在结构上與之最類似的當屬《邶風·匏有苦葉》:“雝雝鳴雁。”毛傳:“雝雝,雁聲和也。”故“交交鳴烏”之“交交”亦當與鳴叫聲有關。《秦风·黄鸟》:“交交黄鸟。”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交交,通作咬咬,鸟声也。” 若豹若虎,以自為□ 按:“若”讀為“如”,更合乎《詩經》的通例,如《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岡如陵。” “以自為□”缺佚一魚部字,廖名春先生補為“雅”,季旭昇先生補為“禦”。筆者認為,當補為“武”。《管子·形勢解》:“虎、豹,獸之猛者也。”《大雅·常武》:“進厥虎臣。”《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孔疏:“矯矯然有威武如虎之臣。”《鄭風·羔裘》:“羔裘豹飾,孔武有力。”鄭箋:“甚勇武而且有力。”可見,把君子比做虎豹,是說君子有“威武、勇武”之貌。“以自為武”之“武”,其用法、含義类似于《鄭風·叔于田》:“洵美且武。”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武者,謂有武容也。” 若□若貝 廖明春先生補為“若珠若貝”,釋為“就像奪目的珍珠和寶貝”。 季旭昇先生補為“若金若貝”,釋為“像金像貝一樣堅貞美好”。 按:所補之字應與“貝”構成語義上的並列。《衛風·淇奧》:“如金如錫。”《大雅·棫樸》:“金玉其相。”則“金”與“貝”不相並稱。廖名春先生所補“珠”,可備一說。然釋“貝”為“寶貝”,似可商。“貝”當指玉,《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齒如含貝。”張銑注:“貝,玉也。”“珠貝”可以並舉,《莊子·盜蹠》:“齒如齊貝。”成玄英疏:“貝,珠也。”《釋名·釋喪制》:“含,以珠貝含其口中。”“珠貝”犹言“珠玉”。 不過,此詩第一章已言“如玉如英”,把君子比作玉石,第三章又言“如珠如貝”,有重複之嫌。“貝”似可釋為“ 图片内容最近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