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的投资价值
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有劣势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与古代书画相比,以目前行情较好的明、清名家作品为例,由于频仍发生的战乱、灾害及人为殃及等原因,存世数量极其有限,况且距今年代久远,鉴定的专业性、技术性要求高,没有较高的素养和造诣,不能染指,因此投资、收藏的难度极大。与近、名家作品相比,近、现代名家作品这几年价格高企,泡沫现象严重,市场空间狭窄,不少大家的作品已提前实现了二十年、三十年后的价格,市场正呈快速回落之势,目前仍处于挤净泡沫过程中,且鱼目混珠,赝品充斥,投资与收藏的难度同样很高。当代中青年名家由于其生活、创作的年代与我们同步,且贴近市场,其画作有较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些名家因受地域影响,或因包装、宣传不够,缺乏影响力,从而使画作应实际达到的价格被大打折扣。就因为如此,其作品作假作伪的可能性就小,投资与收藏的风险也就相对变小。同时,一般而言,由于画家创作和事业正处于向上的阶段,作品创作时的认真度高、精力旺盛、想象力丰富,画作一般都代表了画家较高的水平。因此,随着其功力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这一阶段的作品其升值潜力将不断凸现。于是,投资与收藏当代中青年名家的作品风险相对较小而升值空间则较高,对于大多数初入藏界的人而言,也更为适合。
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的真正投资价值在哪里呢?
首先,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具有较高的欣赏与收藏价值。当今活跃在上海、苏州、深圳、广州、杭州、宁波、香港等地拍卖会上的当代中青年名家的作品,大多数属于画家精心创作所为,或山或水或人或兽,或静物或写意,或中堂或轴头或横披,虽然风格各异但创作是用心的,画家的水平与风格在画上可一揽无遗。走俏当今市场画作的作者绝大多数是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院校教授,既有一定的功力又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某一区域内画坛的代表,冀中画院王舜来、李砖红的山水、西北虎王王喜林的虎、牛学勇、杨骅的油画均具有较高的水准。虽然区域性制约了他们作品的价值,但却掩盖不了作品本身的欣赏性和收藏价值,相反,因为目前价格低,却反使它更具诱惑力,对于初涉此行的新人或喜欢此道却实力尚差的人而言更为有利,因为,无论欣赏亦或是收藏,都讲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忌讳一口吃成胖娃娃。
其次,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是装帧居室的“靓”品。用学的观点解释,物质是基础,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后者可以反作用于前者,但倘若没有前者,后者则将是空中楼阁。与此相映证,多少年里,尽管人们的住室并不宽畅,作为点缀,家中也会挂上一二幅照片或印刷品。以后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又挂上了精致的挂历、大幅彩照。但这些毕竟是印刷品,批量生产,虽说它们是百花凋零年代里可怜的文化象征,然而品味不高。改革开放,春风化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改变,与之相适应,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居住条件质变了,人们也就不再满足于在宽畅的家中悬挂诸如日历、照片之类的印刷品了。在家中挂挂书画、油画,摆摆文物古董,既能起到装帧作用,还可随时欣赏,也能体现主人的文化底蕴和身价。但是,不是每位新居的主人都可以一掷千金购买历代书画、名家作品,更不是每位新居的主人都具有一定的休养和鉴定能力的,于是,与物质、精神消费能力相适应,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成了不少城市首先富起来同时意识前卫人士装帧家居的首选,上海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从上世纪未开始于上海国拍的类似拍卖会上,大量买家买画的目的就是居室悬挂,尤其是新开盘中高档住宅小区,买家有时结伴而来,不少开发商在装修样版房时也不会忘了买几幅书画挂上,甚至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购房者。虽然十年过去了,类似拍卖仍在上海大行其道并扩散到沿海十余城市。近期,沪上画家彭鸣亮油画新作展开进了小区,其目的也是为了锁定购买新居的客户群。在宽敞的住房里有名家原创画作点晴,主人的文化底蕴及身价不用介绍便自明了,那是耗费巨资豪华装修所实现不了的。
再次,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是馈赠亲友的高尚礼物。礼尚往来,是我国的传统,绵绵流长。当人们收入提高,亲朋好友间走动、或过年过节、或遇乔迁之喜、或有出国出省定居,老套、简陋的礼品已难以出手,在礼品琳琅满目价格不菲却质量良莠不分、俗不可耐,难以抉择时,送上一幅中青年名家作品,既有文化,又十分高雅体面,却又化钱不多,对方在欣赏、陶冶情操之余,还可享受他日升值的幸福,因此以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作礼品,实在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和做法,你赠送的是礼品更是文化。而一场拍卖会,三五百幅作品,选择余地大,定价也不高,一些作品虽有竞价,但一番较量下来,最终的成交价也不会很高,你还因为亲历了一场零距离角逐而感受刺激,又因为最后的价格你说了算而平添了几分成就感。一些城市每到重大节日前类似拍卖会常常爆满,不少买家便是为挑选礼品而来,难怪人们把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视为挂在墙上的存折、锁在抽屉里的商品房,而当代中青年名家作品则可能成为你欣赏书画啖的头汤、进入收藏界的第一张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