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对回鹘史的研究——简短的回顾*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9-06
19世纪初在巴黎出版了克拉普罗特(Klaproth)的德文名著《回鹘语言文字考》[5],在圣彼得堡出版了俄国东正教神父比丘林(Bichurin[Iakinf])的《古代和现在准噶尔盆地和新疆概况》和《古代新疆民族史料》[6]。之后为布莱施耐德(Bretschneider)关于维吾尔历史的著作《中世纪维吾尔史》。多桑( D’Onsson)的《蒙古史——从成吉思汗到帖木儿》一书也涉及了维吾尔历史[7]。
19世纪下半期由于新疆动荡的局势,从而引起西方学者对维吾尔历史的关注。格里高里也夫(Grigor’ev)用俄文撰写的两卷本的《自然地——新疆》收集了从古代到19世纪70年代有关维吾尔族历史、民族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材料[8]。此书现在仍未失去其价值。
当时尽管已出版许多关于维吾尔历史的著作,但有关其族属问题仍未解决。蒙古学家施米特(Ya. Shmidt)和班扎罗夫(D.Banzarov)甚至不认为维吾尔人是突厥人。从19世纪末俄国出版了两种专著后,对此问题再也无人产生怀疑了,那就是拉德洛夫(W. Radloff)的《维吾尔人历史考》[9]和波兹涅也夫(D.Pozdneev)的《维吾尔历史概要》[10]。波氏书的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关于维吾尔历史已出版的论著。
巴拖尔德(W.W. Bartol’d)的下面著作对研究维吾尔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七河史》、《中亚出差报告》、《中亚》、《蒙古统治前中亚的基督教》、《吉尔吉斯人》、《突厥-蒙古人民历史》[11]等(现都已收入巴氏10卷本的全集中)。
此外,19世纪许多俄国旅行家也对居住在东部天山地区的维吾尔族和其他民族的历史给与了注意,如格鲁木-格尔日麦罗(Grum-Grzhimaylo)的《中国西部旅行记》[12]。在此书的第二卷中有关于北山过去历史的专章记述。他也像上述格里高里也夫氏书一样,综合了不同作者关于维吾尔族历史的材料,并加上了自己的看法。
法国汉学家和中亚史学家沙琬(Ed. Chavannes)和伯希和(P. Pelliot)对新疆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13]。法国另一位汉学家叩节(H. Cordier)的四大卷《中国通史》中的第二卷全是关于突厥、蒙古史的论述[14]。
维吾尔史在法国著名学者格鲁塞(R. Grousset)的《远东史》和《草原帝国史》也占有重要位置[15]。
1934年俄国著名的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措夫(B. Ya.Vladimirtsov)的《蒙古社会制度——蒙古游牧封建制》一书[16]对研究维吾尔历史也具有指导意义。书中强调了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统治阶级的剥削方式。
1947年雅库包夫斯基(A. Yu.Yakubovskiy)发表了《阿拉伯波斯史料中的高昌王国(9-10世纪)》一文。文中依据阿拉伯、波斯史料研究了9-10世纪吐鲁番回鹘王国的历史[17]。
德国的冯·加班(汉文名字葛玛丽)(Annemarie von Gabain 1901-1993)一生献给维吾尔语文、文化、历史、宗教和的研究,生前共发表这些方面的论著三百多种,是公认的世界维吾尔学奠基人。她从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末与其老师邦格(W. Bang)一起刊布了6大卷的《吐鲁番突厥(回鹘)Tuerkische Turfan-Texte》、《回鹘文玄奘传研究Die uigurische Uebersetzung der Biographie Huen-tsangs》。1941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古代(回鹘)语语法》(Alttuerkische Grammatik)。60年代以后,她主要转向对维吾尔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的研究。在这些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早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她就发表了诸如《古代突厥人生活中城市的作用》(1949,Der Islam)、《维吾尔人的早期历史》(1952,载《东亚自然与民族学协会通讯Nachrichten der Gesellschaft fuer Natur-und Voelkerkunde Ostasiens》、《突厥回鹘人中的佛教Buddhistische Tuerkenmission》(1954,载Asiatica—F.Weller教授纪念集)、《古代(回鹘)人的纪年》、《中亚的佛教》(1961,载《东方学手册》)、《高昌回鹘王国》(1961年美因茨院出版,由我翻译的汉译文,载《新疆大学学报》,1980年,2期)、《土鲁番收集品中的印刷术》(1967,载《德国科学院会议报告SDAW, 人文科学类》、《高昌王国的生活》(二卷)(1973年,此书有邹如山的汉文译本,书前载有我写的对葛玛丽教授的简单介绍)、《中亚学导论》(1979)等许多重要著作。在对古代维吾尔艺术研究方面,除了《维吾尔的佛教艺术》(为她1982年秋访问我国时所做的学术报告,收入《(中国)突厥语研究通讯,9,1983》外,尚有《回鹘文十王经中的木刻插图研究》等[18]。
法国回鹘史专家哈米勒屯(J. Hamilton)(原为美国人,1974年加入法国籍)于1954年完成《五代回鹘(按即古代维吾尔,下同)史》(Les Ouigours a l’epoque des Cinq Dynasties d’apres les documents chinois)的博士论文,于1955年出版(我国有耿昇的汉文译本。 1988年出版了此书法文的补正版)。另外,1971年他又以《敦煌本回鹘文善恶两王子的故事》(Le conte bouddhique du bon et du mauvais prince en version ouigoure)获突厥语文学博士学位(此书曾两次被译成土耳其文出版)。1983年以《敦煌9-10世纪回鹘文写本研究》(两大卷)(Manuscrits ouigours du IXe-Xe siecle de Touen-houang)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他一生除专著外,尚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重要的有《九姓乌古斯与十姓回鹘考》。在这篇论文中,他从突厥语言学的角度,论证所谓古代突厥碑文中多次出现的Toquz Oghuz(九姓乌古斯)实际上就是汉文史籍中的“九姓”。“九姓”源自toquz oghush(意为“九姓,九个氏族”),也就是说oghush “姓氏、氏族”一词因受到前面词toquz “九”中尾音 z 的类比同化影响,从而也变成oghuz。这一点正与汉文史籍相符(在汉文史籍中只载有“九姓”或“九姓铁勒”,而不见“九[姓]乌古斯”);所谓“九姓”(突厥文称“九(姓)乌古斯”)实指“九姓铁勒”或“铁勒九姓”。回纥(回鹘)只是九姓铁勒之一。回鹘一般自称十姓回鹘(On Uighur)。
1964年出版了美国学者萨莫林(W. Samolin)的《12世纪前的新疆East Turkestan to the 12th century》(此书是在其1961年的博士论文《塔里木盆地的突厥化》基础上写成)。
1966年前苏联吉洪诺夫出版了《10-14世纪回鹘经济社会结构》(D. I. Tikhonov: Khozyaystvo i obshchestvennyy story uygurskogo gosudarstva X-XIV vv. , 1966)一书。此书由下列章节组成:1)导论,2)6-9世纪的回鹘,3)东部天山的回鹘王国,4)农业,5)城市和手,6)贸易和高利贷,7)租税和劳役,8)土地占有制,9)封建主和依附农户,10)村社,11)文化和风习[19],12)结束语。
1983年出版了马里亚夫金(A. G. Malyavkin)的《9-12世纪回鹘王国Uyg. Gosudarstvav IX-XII vv.》。
1988年开始出版由俄国学者集体撰写(主编为:S. L. Tikhvinskiy 和B. A. Litvinskiy)的多卷本(已出四卷)《古代和中古早期新疆史》[20]专著代表西方学者研究新疆和维吾尔历史的最新成果。在第一卷的第六章,大量引用古代希腊、罗马关于古代新疆的史料,使我们习惯于汉文史料的中国学者耳目一新。其第一卷内容是:1)导论,2)研究史,3)石器时期,4)青铜器时期,5)早期铁器时期,6)古代(希腊、罗马)史料中的新疆,7)公元前三世纪到公元后六世纪的新疆,8)7-10世纪的新疆,9)伟大的丝绸之路。第二卷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新疆古代的民族、文献和宗教。第三卷内容是关于古代新疆的社会经济。第四卷是关于新疆民族的服饰。
1991年由多位前苏联学者集体编写的《维吾尔族简史》(Kratkaya Istoriya Uygurov)写得不错,由下面7章组成:1)导论,2)原始公社制度时期的新疆,3)公元前一千年下半期到公元后第一千年初期新疆民族历史的态势,4)公元5-10世纪的早期封建王国,5)诸封建王国的形成,6)蒙古统治下的维吾尔族,7)9-13世纪时期的维吾尔文化。
最近获悉2001年在阿拉木图出版了喀马罗夫K. Kamalov的《8-9世纪的古代维吾尔人》(Drevnie Uygury VIII-IX vv.)。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80-90年代组织出版了多卷本的《中亚文明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迄今为止已出版五卷六册)。其中的第四卷分别载有西诺(D. Sinor)教授撰写的《回鹘汗国》和我撰写的《高昌王国》。
1990年由西诺教授主编出版的《剑桥早期内亚史》(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有澳大利亚维吾尔学家马克拉斯(Colin Mackerras)撰写关于回鹘的专章(此人1972年根据两唐书曾撰写出版了《回鹘汗国》一书)。
1992年美国学者郭尔登(Peter Golden)出版了《突厥人民历史导论》的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s),其中第六章为回鹘史。
1992年德国学者沙尔立普(W. Scharlipp)发表了书名为《中亚的早期突厥人》(Die Fruehen Tuerken in Zentralasien)的著作,其中关于回鹘史的部分内容为:1)回鹘人的早期历史,2)(蒙古高原)回鹘汗国,3)新疆和甘肃的回鹘王国,4)现存回鹘文献:世俗文书和宗教文献。
2000年由国际东方学会组织出版的《前伊斯兰时期诸突厥民族历史》一书[21]中载有我的长篇论文《古代突厥草原汗国》(德文)和西诺的《蒙古高原回鹘汗国》、德国茨木(P. Zieme)教授的《高昌回鹘王国》(德文)、以及哈米了屯的《甘州回鹘王国》(法文)等[22]。
以上简单介绍了西方学者近二百多年对回鹘(维吾尔)历史研究的概况。我认为我们在研究维吾尔历史中对西方和日本学者的有关论著注意的不够。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就和我国学者的外语功力差、不注意国外新的研究成果及使用回鹘等新疆古代语文材料有关。汉文史料对研究新疆史、维吾尔史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何况一百多年来大量新疆出土的文物都流失国外,他们有近水楼台之便,在这方面不断有新的专著出版。希望我国年青一代维吾尔学学人能更上一层楼,青出于兰胜于兰,为我国维吾尔学的做出贡献。
* 此处西方主要指俄国和欧美。此外日本学者也对回鹘史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拟另外撰文介绍。
[1]Histoire de Gentchiscan et de toute la dinastie des Mongols , Paris , 1739.
[2]Memoire sur l’origine des Huns et des Turcs , Paris , 1748; Histoire general des Huns , des Turcs , des Mongols et des autres Tartares Occidentaux , 4 tomes ,Paris , 1756-1759.
[3] Histoire de la Tartarie , Paris , 1779.
[4] Descriptions geographique , historique , chronologique , politique 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La Haye , 1736.
[5] Ueber die Sprache und Schrift der Uiguren ,Paris ,1820.
[6] Opisanie Chzhungarii I Vostochnogo Turkestana… 1829; Sobraniy svedenii o narodakh obitavshikh v Sredney Azii v drevnie vremena , 1851.
[7] Histoire des Mongols…, 1834-1835.
[8] Zemlevedenie K. Rittera… vyp. I-II , 1869-1873.
[9] K voprou ob uygurakh , in Radloff: Das Kudatku-bilik , 1893.
[10] Istoricheskiy ocherk uygurov,1899.
[11] 1) Ocherk istorii Semirech’ya, 2) Otchet o poezdke v Srednyuyu Aziyu, 3) Turkestan , 4) O khrestianstve v Turkestane v domongol’skiy period, 5) Kirgizy, 6) Istorriya turetsko-mongol’skikh narodov.
[12] Opisanie puteshectviya v Zapadnyy Kitay,t. I-II , 1896, 1899.
[13] Un traite manicheen retrouve en Chine ,Journal Asiatique , 1911-1913等等.
[14] Histoire generale dela Chine, Paris , 1920-1921.
[15] Histoire de l’Extreme-Oient, 2 tomes , 1919; L’empire des Steppes,Paris , 1939(后一书的本题作The Empire of Steppes—A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1970).
[16] Obchshestvennyy stroy mongolov-- Mongol’skiy kochevoy feodalism , L. , 1934.
[17] Arabskie I persidskie istochniki ob uygursko-turfanskom kniazhestvev IX—Xvv., Trudy otdela vostoka gosudarstvennogo Ermitazha, vyp. IV , L. , 1947.
[18]详见拙文《维吾尔学大师葛玛丽教授逝世十周年》,《西域研究》,2003,4。
[19] 此章我在很多年前曾译成中文,发表在社会院民族研究所的《民族史译丛》,6,1978。
[20] Vostochnyy Turkestan v drevnenosti I rannem srednevekov’e, Moskva, 1988.
[21]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s in the Pre-Islamic Period ,Berlin , 2000.
[22]由于篇幅所限,尚有其它西文著作不能在此一一列举。
上一篇:20世纪黎轩、条支和大秦研究述评
下一篇:近年来国外对古代突厥碑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