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易到们对出租车行业是趁火打劫还是顺水推舟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exp 时间:2014-12-17

  导读:这绝不仅仅是创业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的烧钱行为,而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一种新的组织、管理和调配资源的方式。只是恰好,这也是一个大生意。

  在应对突发的天灾人祸时,Uber、易到们已经把出租车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车队已在高速上,二十来辆,浩浩荡荡从望京出发了,满载着望京人民的爱心,滞留在首都机场的亲们,我们接你们回家!”

  这是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夜中,由市民自发组织的爱心车队发出的微博,这些车主通过微博集结,在深夜大雨中打起双闪灯,到首都机场义务把滞留的旅客送回了家。

  当年,这被称作“双闪正能量”,被认为是现代公民精神的体现。微博作为新技术的代表,也大受赞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租车,大雨中出租车拒载、漫天要价的行为激怒了焦急的乘客,也挑动了公众舆论,关于出租车司机是否应该在大雨天涨价的讨论也在微博成了热门话题。

  支持者认为,允许涨价才能刺激出租车司机冒着危险在雨天出门载客,市场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对者说,出租车行业的垄断性导致供求关系极其不合理,所以出租车行业就有了公共交通工具的属性,在雨天涨价不合情理。

  Uber今天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

  当地时间今天早间,澳大利亚悉尼市发生人质劫持事件,在悉尼商业区中心马丁广场的一家咖啡馆内,一名疑似持枪男子劫持了多名人质,并在窗户上挂出一面伊斯兰旗帜,疑似为恐怖袭击。

  这导致马丁广场附近的人们非常恐慌,纷纷乘坐交通工具逃离,这个时候,Uber的需求量开始暴涨。

  于是Uber开始涨价了。

  悉尼中央商务区的一名高管(兼Uber老用户)MatthewLeung给美国科技新闻网站Mashable发了一张截图,显示Uber出租车的价格猛涨了四倍,起价100美元,每公里高达9.59美元。

  Uber悉尼的官方Twitter帐号在上午10点35分发布消息称,目前打车需求十分强劲,为了吸引更多Uber司机到场,打车价格已经自动做了上调。

  

 

  与暴雨相比,这样的情况可能更加危险,同时,作为纯粹的私人企业,Uber也没有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义务,涨价从情理上来说似乎无可厚非。

  不过用户显然不这么看,上述的高管同时也是Uber的老顾客,他说自己是Uber使用量排名1%内的老顾客,但是从来没有看到打车价格上涨到平日价格的四倍。他表示:“我能理解企业经营的方式,需求越高,收费自然越高,但是四倍的价格,100美元起步实在离谱,简直是最糟糕的价格勒索行为。”

  对这样的呼声,Uber很快就做出了反应。

  

 

  Uber悉尼的官方帐号就再次发出消息,为该地区的乘客提供免费服务,并在博客中解释此前的做法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司机到现场去。Uber还将退还此前已经付款的乘客的车费。

  Uber还特别号召每辆车都要坐最多的人。

  这条Tweet发布于上午11点42分,距离上条宣布涨价的Tweet仅过去了1小时7分钟。

  想象一下,如果是在传统的出租车行业,这样的举动几乎是不可能的。

  首先,在决策阶段,涨价或免费都要经过价格部门的讨论和审批,按照这些部门一贯的效率,很可能在他们做出决定时,灾难已经过去,或者已经无法挽回。出租车司机自发的涨价几乎成了缓解问题的唯一方法,但涨价的幅度往往难以统一,最后就成了漫天要价。

  另外,即使价格审批部门快速地达成了一致,在通知司机时,很可能也无法做到像有app的Uber一样快速高效。而需要给出租车司机的补贴支出,也可能会成为政府和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博弈。

  出租车行业号称有着权威的、强大的监管机构,但它们可能也只是在“监管”的时候才是有力的。

  今天还有一个小的例子。

  “外面的风要把人吹成狗!”这是我今天在办公室听到最多的话,天气预报显示,今天北京部分地区阵风可能达到9级。

  然后,我就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我想,两年前的暴雨如果发生在今天,情况会有所改善吧。

  这绝不仅仅是创业公司为了抢占市场的烧钱行为,而是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一种新的组织、管理和调配资源的方式。只是恰好,这也是一个大生意。

  相比出租车行业,这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的例子吧?

  据说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