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window.name解决跨域问题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zhu 时间:2008-09-06
使用window.name解决跨域问题内容简介: window.name 传输技术,原本是 Thomas Frank 用于解决 cookie 的一些劣势(每个域名 4 x 20 Kb 的限制、数据只能是字符串、设置和获取 cookie 语法的复杂等等)而发明的(详细见原文:《Session variables without coo

  window.name 传输技术,原本是 Thomas Frank 用于解决 cookie 的一些劣势(每个域名 4 x 20 Kb 的限制、数据只能是字符串、设置和获取 cookie 语法的复杂等等)而发明的(详细见原文:《Session variables without cookies》),后来 Kris Zyp 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强化了 window.name 传输 ,并引入到了 Dojo (dojox.io.windowName),用来解决跨域数据传输问题。

  window.name 的美妙之处:name 值在不同的页面(甚至不同域名)加载后依旧存在,并且可以支持非常长的 name 值(2MB)。

  window.name 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

使用window.name解决跨域问题

  name 在浏览器环境中是一个全局/window对象的属性,且当在 frame 中加载新页面时,name 的属性值依旧保持不变。通过在 iframe 中加载一个资源,该目标页面将设置 frame 的 name 属性。此 name 属性值可被获取到,以访问 Web 服务发送的信息。但 name 属性仅对相同域名的 frame 可访问。这意味着为了访问 name 属性,当远程 Web 服务页面被加载后,必须导航 frame 回到原始域。同源策略依旧防止其他 frame 访问 name 属性。一旦 name 属性获得,销毁 frame 。

  在最顶层,name 属性是不安全的,对于所有后续页面,设置在 name 属性中的任何信息都是可获得的。然而 windowName 模块总是在一个 iframe 中加载资源,并且一旦获取到数据,或者当你在最顶层浏览了一个新页面,这个 iframe 将被销毁,所以其他页面永远访问不到 window.name 属性。

  基本实现代码,基于 YUI,源自 克军写的样例:

 

  (function(){
  var YUD = YAHOO.util.Dom, YUE = YAHOO.util.Event;
  dataRequest = {
  _doc: document,
  cfg: {
  proxyUrl: 'proxy.html'
  }
  };
  dataRequest.send = function(sUrl, fnCallBack){
  if(!sUrl || typeof sUrl !== 'string'){
  return;
  }
  sUrl += (sUrl.indexOf('?') > 0 ? '&' : '?') + 'windowname=true';
  var frame = this._doc.createElement('iframe'), state = 0, self = this;
  this._doc.body.appendChild(frame);
  frame.style.display = 'none';
  var clear = function(){
  try{
  frame.contentWindow.document.write('');
  frame.contentWindow.close();
  self._doc.body.removeChild(frame);
  }catch(e){}
  };
  var getData = function(){
  try{
  var da = frame.contentWindow.name;
  }catch(e){}
  clear();
  if(fnCallBack && typeof fnCallBack === 'function'){
  fnCallBack(da);
  }
  };
  YUE.on(frame, 'load', function(){
  if(state === 1){
  getData();
  } else if(state === 0){
  state = 1;
  frame.contentWindow.location = self.cfg.proxyUrl;
  }
  });
  frame.src = sUrl;
  };
  })();

 

 Web 服务器如何提供 window.name 数据

  为了让 Web 服务器实现 window.name,服务器应该只寻找请求中是否包含 windowname 参数。如果包含了 windowname 参数,服务器应该返回一个设置了 window.name 字符串值的 HTML 文档,回应此请求并传送到客户端。例如:

  http://www.planabc.net/getdata.html?windowname=true

  如果服务器想用 Hello 响应客服端,它应该返回一个 HTML 页面:

 

<html>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name="Hello";
  </script>
</html>

 

  同样也可以转换为 JSON 数据:

 

<html>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name='{"foo":"bar"}';
  </script>
</html>

 

  如果你手动创建资源,书写大量的多行的 JSON 对象为一个引用的字符串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并且易于出错的。可以使用这样的 HTML 样例简单的创建 JSON 数据,将会转换为一个 JSON 字符串而无需手动转义 JSON 为字符串:

 

<html>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name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innerHTML.match(/temps*=([wW]*)/)[1];
    temp= {
      foo:"bar", // put json data here
      baz:"foo"
    }
  </script>
</html>

 

  同样的,如果你想传递 HTML/XML 数据,这里有一个样例实现,而无需手动将这些数据转换成字符串:

 

<html>
  <body>
    <p id="content">
      some <strong>html/xml-style</strong>data
    </p>
  </body>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window.nam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innerHTML;
  </script>
</html>

 

  window.name 传输技术相比其他的跨域传输的一些优势:

  它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它和其他的基于安全传输的 frame 一样安全,例如 Fragment Identifier messaging (FIM)和 Subspace。(I)Frames 也有他们自己的安全问题,由于 frame 可以改变其他 frame 的 location,但是这个是非常不同的安全溢出,通常不太严重。

  它比 FIM 更快,因为它不用处理小数据包大小的 Fragment Identifier ,并且它不会有更多的 IE 上的“机关枪”声音效果。它也比 Subspace 快,Subspace 需要加载两个 Iframe 和两个本地的 HTML 文件来处理一个请求。window.name 仅需要一个 Iframe 和一个本地文件。

  它比 FIM 和 Subspace 更简单和安全。FIM 稍微复杂,而 Subspace 非常复杂。Subspace 也有一些额外的限制和安装要求,如预先声明所有的目标主机和拥有针对若干不同特殊主机的 DNS 入口。window.name 非常简单和容易使用。

  它不需要任何插件(比如 Flash)或者替代技术(例如 Java)。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