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实录:过程改进方法BMK与Heavy Model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zhuzhu 时间:2007-09-13
聊天实录:过程改进方法BMK与Heavy Model内容简介:嘉 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教授、赛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 刘又诚先生;苏州浩辰发展有限公司的工程师 侯放先生) 主持人(赛迪网IT技术编辑 凌云通先生)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

嘉 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教授、赛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 刘又诚先生;苏州浩辰发展有限公司的工程师 侯放先生)

 

主持人(赛迪网IT技术编辑 凌云通先生)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邀请到两位软件度量方面的专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教授、北京赛柏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咨询师 刘又诚先生;苏州浩辰发展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侯放先生。

 

对于企业来说BMK和Heavy Model对企业来说有什么区别呢?

 

刘又诚: 并不在于Heavy Model还是BMK,最重要的是企业用起来有效。

主持人: 相比之下谁更有效一些呢?

侯放: 从企业角度来说不管是Heavy Model还是BMK都是有用的,也许一些企业实施基础不太好做BMK可能有一些优势。有些企业对外做的多一些 Heavy Model更好一些。我们所侧重的是给企业自身发展起到真正效果的就是最好的。

主持人: BMK与Heavy Model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或者矛盾呢?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它?

刘又诚: 这两个方法不能对立来看,他们是可以互补的。

刘又诚: 刚才谈到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效果更好?也不能简单的说哪一种好,哪一种哪一种一定不好,要看企业需要。因为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从基准比对方法来讲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易行,容易实施,评估周期短、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它是更适合,更适用一些。

刘又诚: 另外这个方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进行外部比较,就是在同行里面它的水平处在一个什么样级别?在国际上处在什么样的级别?相比而言主要是内部自己跟自己比,自己找一些差距。所以基准比对方法有它的适用性。

刘又诚: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CMMI有它的长处,最主要的长处就是CMMI能够从过程改进的角度,全过程中找到改进的机会和方法。有一些改进的机会和改进的方法光用数据表达不出来,所以从这点来讲基准比对的方法和CMMI之间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各有各的用处,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适合自己的。当然CMMI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多改进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但是和基准比 对方法比较它的周期比较长,特别是成本、人力的投入比较大,这对一般的中小企业来讲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主持人: 两者的驱动力不同。是否意味着一定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呢?

刘又诚: 所谓选择并不一定是取一个舍一个,可以两者结合起来,也可以两者交叉使用,也可以取其中之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需要和自己的条件而定。

侯放: 像我们公司做的过程中,因为我们是一家做产品的企业,我们最近也在做关于CMMI方面的评估,对于我们企业来说简单的取Heavy Model很多地方并不适合,因为我们发现Heavy Model是基于国外的一些成熟经验所形成的一个过程模型。这个模型不一定很适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做的不一定好,所以企业级改进中我们是以BMK驱动CMMI不断往前走,这样与我们的市场目标同步也能达到Heavy Model的需要,同时也借鉴一些成熟的Heavy Model方面所提到的标准过程,因为这些过程对我们来说可以进行参考。所以两者之间不一定非要选择谁,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企业来说更好。

主持人: 度量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如何度量才能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呢?

刘又诚: 一个要坚持,在度量过程中包括产品质量,成本、开发周期的控制是要通过项目管理来实现的,项目管理特别是对项目进行监控一个很有效的量化手段就是度量,往往有一些企业觉得要做度量有很多额外的支出。特别是做度量工作跟当前直接进行开发工作有矛盾的时候往往不肯在度量方面下工夫或者投入时间,这样往往不能坚持下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度量数据发生的时候必须要及时的记录下来,不能事后追忆,因为这样会使得数据失真。所以度量使得数据真实的话一个是坚持,一个是及时。

侯放: 我们做度量的话会要求项目经理必须给我们一些反馈,同时利用我们公司的QA,他作为一个项目数据采集监管人员,通过他可以有一个及时性的保证。同时我们公司现在在使用数据度量方面的采集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进行数据采集的工作。因为有些时候做数据采集过于复杂,我们会考虑到配合工具,这样有一个很好的监管制度,及时的采集,这样度量才能做的比较好。

主持人: 我们请刘先生介绍一下BMK的部署重点是在哪儿?

刘又诚: 我想说的部署不是针对企业而是针对行业。现在基准比对方法部署的重点,首先是要发动软件、硬件、共同支持中国软件过程基准用户组建设好的基准数据库,从行业角度要承担起这样的任务。基准比对方法的应用和效果最关键取决于基准数据库的数据,如果没有一个高质量的基准数据库,基准比对方法是没法用的。基准数据库的数据质量又取决于一个庞大的样本空间。这个庞大的样本空间就必须要软件界众多企业大家支持、大家提供,如果没有这一条这个数据库是建设不好的。还有一个基准比对方法从本身来讲就是一个类比的方法,只有同类才可相比,软件的数据跟项目的类型很有关,项目的类型的分法是很不一样的,根据规模有大型、中型、小型的,根据软件和硬件结合密切的程度有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从应用理论来讲就更广泛了有管理类的,公共类的,系统类的、工具类的,所以分法不一样。这样一分要获取的数据空间样本空间更庞大了,这就更需要软件业界大家共同支持,不然收集来的数据没有办法形成一个统一规律能够成为一个基准的数据。所以目前要使得基准比对方法很好的用起来,很重要的一个部署工作就是推动软件业界大家共同支持基准数据库的建设。

主持人: 同行或者同类企业既然他们的数据可以用于企业的参考标杆,那么这个数据如何获得呢?

刘又诚: 各个企业要很重视度量自己的数据,就是要保证自己的数据是符合真实的情况的,

刘又诚: 而且要积极的给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踊跃的提供。当这个数据库能够很好的建设起来以后,对于全行业来讲大家都可以共享,都可以从中受益。将来从基准数据库里面获取数据的制度、政策是怎样的,还有待于过程改进分会基准比对用户组制定出一个好的方针,使得这个数据能够真正受大家欢迎,并且大家能够方便的共享。

主持人: 部署了Heavy Model的企业是否还可以实施BMK呢?

侯放: 实施了Heavy Model的企业有了CMMI 三、四级认证了,要部署BMK两者并不是非常矛盾。Heavy Model给我们的参照物比如现在三级了要过四级,四级过后有五级,BMK我们会更贴近实际,企业今天是这样,同类型的企业有做的更好,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他们那样的,过程改进分会通过这样一个基准数据库,我们可以进行比较,从而获得我们不断往间驱动的驱动力。比如CMMI五级是最高等级了Heavy Model是提的不断改进的过程。

侯放: CMMI还是为企业寻求一种更长远的过程改进的模式,这种模式和BMK所要求的模式并没有直接的冲突。所以对于Heavy Model来说当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来部署BMK,或者用BMK驱动Heavy Model的实施也是可行的。对于部署了Heavy Model的企业并不需要担心没有办法做BMK,或者说做了BMK之后对Heavy Model有很重大的影响,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只要把握不管Heavy Model还是BMK是真正为企业服务的,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

主持人: 刚才侯先生提到了CMMI五级,对企业怎么判断呢?

侯放: 中国最近几年在WTO之后中国很多软件企业都过了CMMI三、四、五级,中国是否真的有企业达到CMMI这样的水准,企业界认为并不一定。如何一个评估企业过程能力的高低?CMMI提供了一系列的模型认定,但是对企业老板来说真正认为自己水准的高与低跟企业的盈利状况是直接相关的。同时,我们的投资回报率能达到最合理、最高的程度那么过程改进是有效的。过程改进到一定阶段成熟度如何,盈利和当年的状况相比是怎样的?如果说建立一个基准的数据库同样可以看得到企业在整个行业里面是处在什么准确。

侯放: 评判一个企业CMMI等级的高低除了CMMI自己那套东西以外,更深层次的就是为企业带来了多少利益。企业是否从CMMI或者BMK里面获得了持续的市场竞争力,这样的评判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 作为印度这种国家,他们的CMMI执行的是什么情况呢?

侯放: 在印度和日本CMMI部署情况要比中国要好。中国进入WTO以前印度和日本通过CMMI的企业很多的,CMMI进入中国之后中国追赶的速度比较快了,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面临国际市场做了一些外包业务,很多国家包括欧美国家他们认为Heavy Model、CMMI被认为是他们当地的主流制度。比如一个案例,美国曾经有一家在全球具备相当实力的跨国企业,如果说我们要跟他们谈合作,首先我们企业自身必须要有CMMI评估等级三级以上,没有这样的等级并不认为你是有资格的。这是中国现在驱动CMMI发展的原动力。但是中国和印度有很大的差异,印度软件产业最重要的盈利点还是软件外包。但是我们国内软件产业外包只是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因为中国相比印度来说,印度的人力成本、教育体系、人员的管理难度来说都比中国优势大。印度一个程序员只需要做程序,设计、管理跟他没有关系,所以人力成本非常低。他在推CMMI的时候规模化就很肉一,中国现在并不是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 刚才侯老师提到了CMMI在印度和日本不同国家的应用,那么请刘老师介绍一下BMK现在应用的情况。

刘又诚: 我对基准比对方法的了解是去年以来参加了过程改进分会他们所组织的一些沙龙活动,听过他们的一些报道,从他们介绍的情况才知道基准比对方法。我也感觉到基准比对方法在国内来讲是一个可以用的方法,特别是去年1月份以来他们成立了基准比对用户组,这个用户组结合了国内一些企业界比较优秀的年轻专家,他们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的确很有成效,至少在国内目前这个工作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初步建立了基准比对的数据库。要使得这个数据库走向实用还需要走一段路,需要努力工作。这就需要软、硬件业界的企业大家一起支持,我想这个还是很有前途的。

侯放: 从我们公司自身来看BMK的实施从成本核部署的难度上,对企业改进快的效果上是优于CMMI的。现在过程改进协会不断的做基准比对库,如果说这个基准比对库得到了其他企业的支持,做到了一定的规模,因为据我所知这个比对库在美国分类是很详尽的,不同的企业有什么样的水准?IT产业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硬件下面有软件,比如我们公司主要做CD产品,这种产品开发我们客户需求是明确的,产品开发多的是自己想。我们怎么样把一个项目开发的过程套到产品中来,这本身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所以更是通过项目开发把BMK驱动到产品开发中。企业里来看BMK在未来的发展是很有潜力的,对所有的IT企业都应该是有帮助的。

主持人: 哪些标准属于重量级标准呢?

侯放: 全球范围内是挺多的,像ISO9000、ISO9001,都属于重量级标准。重量级标准遵循的原则是以模型驱动的都可以看作是一个重量级的标准。比如IBM做的REP它也可以看成是Heavy Model。包括我们知道的在美国一些州内有一些学校也有研究类似的过程标准。

主持人: 这些重量标准他们之间是什么联系呢?和BMK怎么结合呢?

侯放: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CMM和CMMI是一个,ISO是另外一个,他们的联系是都是基于以前成熟的经验所形成的模型驱动的模式。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最深层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都是基于成熟企业经验形成的模型。把这些成熟的经验推广给其他企业,然后不断的重复成功,这是他们之间包含的关系。

侯放: 拆开来看BMK是各个重量级模型形成的一个过程。做CMM、CMMI的过程中比如一些大学也是拿BMK的做法形成CMM、CMMI的经验。所以他们之间并不冲突,甚至是一个有机体,他们之间的关联应该这样看。最重要的都是为企业打造盈利目的的一种手段。

网友: 目前我们企业实施Heavy Model和BMK是为了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同国际接轨?

刘又诚: 不管是哪一种方法,首先要考虑提高自己企业的能力。作为CMMI这个模型来讲还用一个评估的目的。

刘又诚: 评估目的刚才侯先生已经讲了,就是为了取得市场准入证的意思,就是为了取得市场对你的产品质量的认可需要进行评估,并且这个评估的结果要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认可以后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CMMI这个模型一个是过程改进,一个是作为评估的模型。 评估的目的就是有市场需要,这是作为重量级模型来讲这两个兼有的。

刘又诚: 比对方法更着重的是找到自己的差距、改进的机会,更着重于过程。

侯放: 企业实施Heavy Model还是BMK,不管是为了跟国际接轨还是改进,首先要知道老板想什么问题。因为CMMI和BMK部署中第一点要取得公司高层对于这次改进目标的共识。也许你们公司高层认为目前要做的是为了取得国际准入制度,由此改变当前的过程。这样即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同时做到了自身的修改。我们并不一定关心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只要知道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就可以了。

主持人: 基准比对与CMMI两者是互补的,不能互相替代,主要体现哪些方面呢?

刘又诚: 基准比对投入比较少,时间比较短,比较容易掌握。有一些企业可能需要比较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差距,比较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改进的机会用这种方法比较合适。另外一个角度来讲CMMI能够帮助我们从全过程中找到改进的切入点,也有很多具体的改进措施。这是过程比对方法所不能完全替代的,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市场效益,基准比对方法也是不能取代的。所以他们可以根据企业过程改进的目的,个阶段想要怎样改进?就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是为了市场、为了长远的改进的话可能还是要用CMMI的模型来做更合适一些。

主持人: 什么是重量级模型和轻量级模型?

侯放: 重量级模型核心是基于眼前一系列成熟的过程改进经验所形成的一系列的对企业能力评估的模型。这个模型侧重点是在于企业和目标所达到的一个过程和这个过程的成熟度。BMK是基于企业现状比对一下行业里面优秀的案例或者是行业目标,我们找到当前企业的情况把它实施为企业的坐标,我们找到坐标和目标之间的方法,怎么样从坐标到目标实现这样的过程,这是在BMK中比较重要的。Heavy Model和BMK侧重点是对企业软件开发的过程,Heavy Model提出的是不断重复一个始终能成功的过程。而BMK是不断的修整这个过程,而他们最底层都是过程改进。

主持人: 刚才侯老师为广大网友介绍了很基础的知识,在这儿解决一下一位网友的问题。

网友: 我的朋友从事开发,并没有接触Heavy Model和BMK,那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侯放: 做开发的时候所要执行的流行这是Heavy Model或者BMK。这个流程是怎么定义的,或者模式,是Heavy Model过来的。BMK是当下的流程是这样的,接下来怎么改进。开发更重要的是出成果,Heavy Model和BMK更看重怎样的过程才能达到最好的成果。

主持人: 没有涉及不同的领域?

侯放: 还算同一个领域。因为我们平常做过程改进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开发员才能开发的最好因为每一个开发人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我们不能使劲的推这个过程,我们会循序渐进的来做。开发人是过程改进中的一个点,而过程改进是一个线,这个线由很多点组成。

主持人: Heavy Model在实施过程中怎样解决管理的技术问题?

侯放: 很多企业实施成本太高,比如我们公司做CMMI,咨询费、过级费、投资费等可能有七、八十万,再加上我们投入的人力陈源、时间资源整个投入可能两、三百万,对于老板来说必需品看到CMMI短期的效益。核心管理技术一方面是实施成本,第二CMMI在推行过程中很有可能流程不一定符合企业自身的需要。如何融合呢?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问题产生之后应该怎么解决呢?很多企业做过程改进认为一个流程出来之就一直不变了,如果企业实施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修改它。CMMI评估的时候会有人判弱,我们可以被接受一些流程是不按CMMI来走的。

侯放: 比如做需求管理,整个过程可能做法跟CMMI并不一样。国外曾经有企业按照我们这个流程走是成功了,如果你按照这个流程走也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并不是一定。所以做CMMI的时候一定要马上做一个简单的的流程先用,因为只有用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如果不用的话,就在那儿想永远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所以要从基础的模板来找,最终找到企业所需要的。对于企业来说憋足劲什么最终需要,都是一个不断找寻的过程。

侯放: 第二,很多老板不能理解为什么花这么多钱做这个事儿?我们跟很多同行沟通之后就得出一定要首先说服老板,因为做了这些能够让企业获得长线的利益。取得高层的认识是很周期的。

侯放: 第三,同行的比较对自身的驱动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 轻量级别和重量级模型相比的时候会不会有一定的矛盾?

侯放: 很多企业当前想会有矛盾,真正实施的时候并不会发现不匹配的地方,这是我们实验所得到的经验。

主持人: 介绍一下BMK与其他模型实施的复杂度对比,包括时间、人员、实施条件?

刘又诚: 这两种模型区别在哪儿呢?基准比对方法的确比较省时间、省人力,方法比较简单。因为主要还是基于结果的比对,结果的比对就不需要很复杂的技术、经验来参照。模型,对模型本身的掌握和理解都要比较深的研究和学习,这是他们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

刘又诚: 另外从成本来讲,主要是模型方法为了取得市场的效益需要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具体来讲CMMI最终都是由美国的SEI认可的,由它认可成本就上去了,这对中小企业来说就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大的企业来说没有问题,除了请外部的人评估需要付出的代价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本身也要投入很多的人力陈本个额外的时间,这些往往是造成一些企业在实施CMMI时有顾虑的地方。

刘又诚: 我很同意侯先生的看法,实际上很多企业实施CMMI过程里遇到两个比较大的困难一个是跟当前生产任务的矛盾。当前生产任务在人力、资源上互相是有冲突的。还有一个就是跟人有关的文化和习惯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是一些企业实施CMMI中都遇到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高层经理在思想上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很好的权衡。要看到作为实施CMMI模型不是立竿见影的,它的效益是比较长的时间以后才能看到的。基准比对可以比较快的见到一定的效果。高层经理在认识上对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权衡,对自己的资源和企业现有的条件做出综合的统筹安排。至于说文化上的差异情况,我觉得中国过去比较轻管理,重生产技术。现在实际证明管理和生产技术相符相称不能把它看成一种矛盾的争资源的对立的。还有一些生产习惯上不太适合现代化的做法。

刘又诚: 特别是软件国内企业精英模式影响比较明显,一个人去一个地方工作,劳动力的使用力上不是根据每个人的人力水平有层次的摊开任务的,这样经营模式会形成一些不适应现代化工程化生产的习惯。模型所要求的就是完全按照公司化的方法开展工作。所以一个是要解决领导的认识,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结合,还有一个就是旧的习惯和好的人家的成功经验都很好的结合起来,改变我们原来的一些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的不好的习惯。

主持人: BMK相对于ISO和CMMI是属于轻量级模型,那么不同的国家他们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侯放: 我所了解的日本企业,他们在自过程改进中很多时候本质上一开始要用BMK。BMK产生的时间比CMMI还早,最早是用于一些生产型企业。比如在日本这样一个工业发达的国家,他们觉得BMK这种模式在企业本身是一种基本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基于这个制度对企业的前途进行一种评估。在此之上再引入一些CMMI的东西。CMMI相当于是一个向导,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模式是迟早的,包括日本、英国、爱尔兰,他们很多企业都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做。

主持人: BMK更适用于中型企业,对于大型企业也想使用BMK的话,怎样才能体现出大型企业基准比对的独特之处?

侯放: 大型企业在国际上是非常具有规模的,甚至说是独一无二的,对大型企业来说BMK两方面可以有比较好的点。一方面是短线的小修、小改上BMK可以很快的提出一些修改之间。第二做BMK过程中对它战略性的决策也是可以起到一定驱动作用的。比如大型企业规模比较大,地位比较高,在市场上找不到其他的标杆了,那么他可以讯求自己,可以横向比较自己最近几年的情况,以及市场、客户基础发展的现状,基于这个方法纵向的看未来的方法怎么样,然后再做BMK方法。CMMI和Heavy Mode是实行中逐步的。BMK会驱动到Heavy Model在部署中所能要做到的事。

刘又诚: 大的企业从总体规模、水平上比中小企业更有条件,做的更好一些,更有优势。它的文化、制度化各方面都更加正规一些。但是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做的好,所以侯先生说的在某一点上有一个比较快的提高,用比对方法是比较见效。

主持人: 国内有这样一个企业,企业想做外包,所以做了CMMI,过了级以后就解散了这样一群人这个怎么看?

刘又诚: 这是一个短视的表现。因为作为企业来讲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继续努力的话水平要退下来的,而且现在也讲了每次评估有效时间是18个月,过了八个月以后再重新阻力有关的队伍进行过程改进的话就来不及了。过去历史上也是有一些企业进行另一次评估的时候倒退了。所以这是一个短视的表现,作为企业来讲应该更重视自己保持自己高水平的成熟度。

网友: 需要采用哪些手段确保数据的真实?

侯放: 我们以三权分立的制度,数据采集方采集的同时我们会有QA人员保证到他的数据采集是有效的。同时还有过程改进组的人员监审OA人员的数据是不是真的,最终要落到企业当前的成果进行比对,通过这样互相循环的办法,通过高层领导的推动,最终保证数据能够尽量接近真实而且是实际有效的。

刘又诚: 现在软件企业有几方面人员,做度量来讲有类似专门的度量人员,有直接提供数据的数据员,数据员往往是每天记下工作日志、工作成果和记下每天自己遇到的问题。度量员提供数据的人还有一个是QA还有一个是项目经理,这几方面都要对数据负责,都要认真的按照制度所规定的,包括度量规程大家都要遵守这个规程的要求对数据进行采集、认证、分析。

主持人: 一家小型企业没有专职从事过程改进的人员,如果我们想加入BMK应该怎么做呢?

刘又诚: 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在开发和管理人员里培养一些人做度量,度量本身有一些技术和方法的,包括统计数据的分析,包括过程控制,这些都需要有一定的培训,但是这个培训不是专做度量的人,也可以是其他的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作为小企业来讲可以这样来做,可以节省成本。

主持人: 最后请两位嘉宾为我们总结一下?

侯放: 不管是Heavy Model还是BMK也好,从企业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并不一定要遵照某种模式去做,要根据企业自身需要的办法去做。BMK提供了这样一种手段,包括过程改进行业协会有了自己的基准数据库,通过这个库可以更好的定位自己在行业中的水准,这种水准的体现可以纳入社会信用制度来看,便而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商机和平台。对于中国软件企业和IT企业来说更重要的不要只听CMMI或者BMK,真正自己要做,而且不要把做什么复杂化,不要想的很难。小型企业并不一定需要有专职人去做,中、大型企业也不一定有多少人专职去度量。更重要的是大家真正动起来,要去做,即使流程很烂,根本不入流也可以先定出标准,逐渐改。很多开发人员知道有瀑布模型、圆心法,我们要用起来,逐渐的把过程进行修订、修改。同时告知自己的老板,让老板知道一个好的过程可以有机会决定一个好的产品。所以对过程改进真正的要做起来。

刘又诚: 我想说的就是千万不要把这两种方法看成是对立的互相矛盾的,更多的应该看到他们是互补的。CMMI里有两个很重要的作为项目级管理的过程,一个是PP,一个是PMC,就是过程策划和过程监控。这两个过程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对将要开展的项目进行项目估计,项目估计对国内很多企业来讲都缺乏历史经验。现在基准比对数据库一旦建立起来以后对于很多缺乏历史经验的企业来讲就可以借鉴过程比对数据库里所提供的基准数据。这对国内实施CMMI很好的有效的支持。反过来,在CMMI模型实施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各个企业组织要建立自己的过程资产库,这个过程资产库是每一个企业经过实施CMMI三级以后都会建立的。这样的企业也可以把自己的过程资产库里面的数据提供给基准数据库。使得基准数据库里面的数据更加充实、全面。这两种模型在国内实施和开展起来以后互相都互补、互相支持。所以以后我们应该更多的看到这两种方法各有所用各有所长,可以取长补短,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国内把这两种模型很好的推动起来。

主持人: 谢谢刘老师和侯放,由于时间的关系这次聊天到此结束,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登陆赛迪网技术社区给我们留言,感谢您对赛迪网的支持,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到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