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技术发展历程概览

来源:岁月联盟 编辑:zhuzhu 时间:2006-11-06
CAD技术发展历程概览内容简介:CAD技术起步于50年代后期。进入60年代,随着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图变为可行而开始迅速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此项技术来摆脱繁琐、费时、绘制精度低的传统手工绘图。此时CAD技术的出发点是用传统的三视图方法来表达零件,以图纸为媒介

CAD技术起步于50年代后期。进入60年代,随着在计算机屏幕上绘图变为可行而开始迅速发展。人们希望借助此项技术来摆脱繁琐、费时、绘制精度低的传统手工绘图。此时CAD技术的出发点是用传统的三视图方法来表达零件,以图纸为媒介进行技术交流,这就是二维计算机绘图技术。

在CAD软件发展初期,CAD的含义仅仅是图板的替代品,即:意指Computer Aided Drawing(or Drafting)而非现在我们经常讨论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所包含的全部内容。CAD技术以二维绘图为主要目标的算法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期,以后作为CAD技术的一个分支而相对单独、平稳地发 展。早期应用较为广泛的是CADAM软件,近十年来占据绘图市场主导地位的是 Autodesk公司的AutoCAD软件。在今天中国的CAD用户特别是初期CAD用户中,二维绘图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1. 第一次CAD技术革命──"贵族化"的曲面造型   
60年代出现的三维CAD只是极为简单的线框式。这种初期的线框造型只能表达基本的几何信息,不能有效表达几何数据间的拓扑关系。由于缺乏形体的表面信息,CAM及CAE均无法实现。

进入70年代,正值飞机和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时期。此间飞机及汽车制造中遇到了大量的自由曲面问题,当时只能采用多截面视图、特征纬线的方式来近似表达所设计的自由曲面。由于三视图方法表达的不完整性,经常发生设计完成后,制作出来的样品与设计者所想象的有很大差异甚至完全不同的情况。设计者对自己设计的曲面形状能否满足要求也无法保证,所以还经常按比例制作油泥模型,作为设计评审或方案比较的依据。既慢且繁的制作过程大大拖延产了产品的研发时间,要求更新设计手段的呼声越来越高。   此时法国人提出了贝赛尔算法,使得人们在用计算机处理曲线及曲面问题时变得可以操作,同时也使得法国的达索飞机制造公司的开发者们,能在二维绘图CADAM的基础上,开发出以表面模型为特点的自由曲面建模方法,推出了三维曲面造型CATIA。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从单纯模仿工程图纸的三视图模式中解放出来,首次实现以计算机完整描述产品零件的主要信息,同时也使得CAM技术的开发有了现实的基础。曲面造型CATIA为人类带来了第一次CAD技术革命,改变了以往只能借助油泥模型来近似准确表达曲面的落后的工作方式。   

此时的CAD技术价格极其昂贵(也许还有人记得,曾几何时,在国内租用一套CATIA的年租金即需15~20万美元),而且软件商品化程度低,开发者本身就是CAD大用户,彼此之间技术保密。只有少数几家受到国家财政支持的军火商,在70年代冷战时期才有条件独立开发或依托某厂商发展CAD技术。例如: CADAM 由美国洛克希德(Lochheed)公司支持

CALMA 由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开发

CV 由美国波音(Boeing)公司支持

I-DEAS 由美国国家航空及宇航局(NASA)支持

UG 由美国麦道(MD)公司开发

CATIA 由法国达索(Dassault)公司开发

这时的CAD技术主要应用在军用工业。但受此项技术的吸引,一些民用主干工业,如汽车业的巨人也开始摸索开发一些曲面为自己服务,如: 大众汽车公司 SURF

福特汽车公司 PDGS

雷诺汽车公司 EUCLID

另外还有丰田、通用汽车公司等都开发了自己的CAD。由于无军方支持,开发经费及经验不足,其开发出来的软件商品化程度都较军方支持的要低,功能覆盖面和软件水平亦相差较大。

曲面造型带来的技术革新,使汽车开发手段比旧的模式有了质的飞跃,新车型开发速度也大幅度提高,许多车型的开发周期由原来的6年缩短到只需约3年。CAD技术给使用者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及颇丰的收益,汽车工业开始大量采用CAD技术。80年代初,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都购买过相当数量的CATIA,其结果是CATIA跃居制造业CAD软件榜首,并且保持了许多年。最近几年,从造型理论上来说,CATIA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CAD技术本身已相对落后。达索公司公布的96年营业额只有2.68亿美元,这并不足以使其稳据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但其庞大用户群的巨大惯性以及由IBM提供的约3亿美元的强有力集成支持,使得它依然排在CAD行业前列。

2. 第二次CAD技术革命──生不逢时的实体造型技术   

80年代初,CAD价格依然令一般企业望而却步,这使得CAD技术无法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为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在有限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以CV、SDRC、UG为代表的开始朝各自的发展方向前进。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大跨步前进,CAE、CAM技术也开始有了较大发展。SDRC公司在当时星球大战计划的背景下,由美国宇航局支持及合作,开发出了许多专用分析模块,用以降低巨大的太空实验费用,同时在CAD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开拓;UG则着重在曲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CAM技术,用以满足麦道飞机零部件的加工需求;CV和CALMA则将主要精力都放在CAD市场份额的争夺上。

有了表面模型,CAM的问题可以基本解决。但由于表面模型技术只能表达形体的表面信息,难以准确表达零件的其它特性,如质量、重心、惯性矩等,对CAE十分不利,最大的问题在于分析的前处理特别困难。基于对于CAD/CAE一体化技术发展的探索,SDRC公司于1979年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基于实体造型技术的大型CAD/CAE软件──I-DEAS。由于实体造型技术能够精确表达零件的全部属性,在理论上有助于统一CAD、CAE、CAM的模型表达,给设计带来了惊人的方便性。它代表着未来CAD技术的发展方向。基于这样的共识,各软件纷纷仿效。一时间,实体造型技术呼声满天下。可以说,实体造型技术的普及应用标志CAD发展史上的第二次技术革命。   

但是新技术的发展往往是曲折和不平衡的。实体造型技术既带来了算法的改进和未来发展的希望,也带来了数据计算量的极度膨胀。在当时的硬件条件下,实体造型的计算及显示速度很慢,在实际应用中做设计显得比较勉强。由于以实体模型为前提的CAE本来就属于较高层次技术,普及面较窄,反映还不强烈;另外,在算法和效率的矛盾面前,许多赞成实体造型技术的公司并没有下大力量去开发它,而是转去攻克相对容易实现的表面模型技术。各公司的技术取向再度分道扬镳。实体造型技术也就此没能迅速在整个行业全面推广开。推动了此次技术革命的SDRC公司与幸运之神擦肩而过,失去了一次大飞跃的机会。在以后的10年里,随着硬件性能的提高,实体造型技术又逐渐为众多CAD所采用。

在这段矛盾碰撞、技术起伏跌宕时期,CV公司最先在曲面算法上取得突破,计算速度提高较大。

由于CV提出了集成各种软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思路,并采取了将软件的运行平台向价格较低的小型机转移等有利措施,一跃成为CAD领域的领导者,市场份额上升到第1位,兼并了CALMA公司,实力迅速膨胀。

3. 第三次CAD技术革命-- 一鸣惊人的参数化技术   

正当CV公司业绩蒸蒸日上以及实体造型技术逐渐普及之时,CAD技术的研究又有了重大进展。如果说在此之前的造型技术都属于无约束自由造型的话,进入80年代中期,CV公司内部以高级副总裁为首的一批人提出了一种比无约束自由造型更新颍、更好的算法──参数化实体造型方法。从算法上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设想。它主要的特点是:基于特征、全尺寸约束、全数据相关、尺寸驱动设计修改。

当时的参数化技术方案还处于一种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技术难点有待于攻克。是否马上投资发展这项技术呢?CV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由于参数化技术核心算法与以往的有本质差别,若采用参数化技术,必须将全部软件重新改写,投资及开发工作量必然很大。当时CAD技术主要应用在航空和汽车工业,这些工业中自由曲面的需求量非常大,参数化技术还不能提供解决自由曲面的有效工具(如实体曲面问题等),更何况当时CV的软件在市场上几乎呈供不应求之势,于是,CV公司内部否决了参数化技术方案。

策划参数化技术的这些人在新思想无法实现时,集体离开了CV公司,另成立了一个参数技术公司(Parametric Technology Corp.),开始研制命名为Pro/E的参数化软件。早期的Pro/E软件性能很低,只能完成简单的工作,但由于第一次实现了尺寸驱动零件设计修改,使人们看到了它今后将给设计者带来的方便性。   

80年代末,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硬件成本大幅度下降,CAD技术的硬件平台成本从二十几万美元一下子降到只需几万美元。一个更加广阔的CAD市场完全展开,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开始有能力使用CAD技术。由于他们设计的工作量并不大,零件形状也不复杂,更重要的是他们无钱投资大型高档软件,因此他们很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中低档的Pro/E软件。了解CAD市场的人都知道,它的分布几乎呈金字塔型。在高端的三维与低端的二维绘图软件之间事实上存在一个非常大的中档市场。PTC在起家之初即以瞄准这个充满潜力的市场,在"旧时王榭堂前燕"尚未来得及"飞入寻常百姓家"之时,迎合众多的中小企业上CAD的需求,一举进入了这块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进入90年代,参数化技术变得比较成熟起来,充分体现出其在许多通用件、零部件设计上存在的简便易行的优势。踌躇满志的PTC先行挤占低端的AutoCAD市场,致使在几乎所有的CAD公司营业额都呈上升趋势的情况下,Autodesk公司营业额却增长缓慢,市场排名连续下挫;继而PTC又试图进入高端CAD市场,与CATIA、I-DEAS、CV、UG等群雄逐鹿,一直打算进入汽车及飞机制造业市场。目前,PTC在CAD市场份额排名上已名列前茅。

可以认为,参数化技术的应用主导了CAD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4. 第四次CAD技术革命─?更上层楼的变量化技术   

参数化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得它在90年前后几乎成为CAD业界的标准,许多软件厂商纷纷起步追赶。但是技术理论上的认可并非意味着实践上的可行性。由于CATIA、CV、UG、EUCLID都在原来的非参数化模型基础上开发或集成了许多其它应用,包括CAM、PIPING和CAE接口等,在CAD方面也做了许多应用模块开发。重新开发一套完全参数化的造型困难很大,因为这样做意味着必须将软件全部重新改写,何况他们在参数化技术上并没有完全解决好所有问题。因此他们采用的参数化基本上都是在原有模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小块的修补。考虑到这种"参数化"化的不完整性以及需要很长时间的过渡时期,CV、CATIA、UG在推出自己的参数化技术以后,均宣传自己是采用复合建模技术,并强调复合建模技术的优越性。

这种把线框模型、曲面模型及实体模型叠加在一起的复合建模技术,并非完全基于实体,只是主模型技术的"雏形",难以全面应用参数化技术。由于参数化技术和非参数化技术内核本质不同,用参数化技术造型后进入非参数化还要进行内部转换,才能被接受,而大量的转换极易导致数据丢失或其它不利条件。这样的由于其在参数化技术上和非参数化技术上均不具备优势,整体竞争力自然不高,只能依*某些实用性模块上的特殊能力来增强竞争力。可是30年的CAD软件技术发展也给了我们这样一点启示:决定软件先进性及生命力的主要因素是软件基础技术,而并非特定的应用技术。

90年以前的SDRC公司已经摸索了几年参数化技术,当时也面临同样的抉择:要么它同样采用逐步修补方式,继续将其I-DEAS软件"参数化"下去,这样做风险小但必然导致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高;

但是否一定要走参数化这"华山一条路"呢?积数年对参数化技术的研究经验以及对工程设计过程的深刻理解,SDRC的开发人员发现了参数化技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全尺寸约束"这一硬性规定就干扰和制约着设计者创造力及想象力的发挥。   

全尺寸约束,即设计者在设计初期及全过程中,必须将形状和尺寸联合起来考虑,并且通过尺寸约束来控制形状,通过尺寸的改变来驱动形状的改变,一切以尺寸(即所谓的"参数")为出发点。

一旦所设计的零件形状过于复杂时,面对满屏幕的尺寸,如何改变这些尺寸以达到所需要的形状就很不直观;再者,如在设计中关键形体的拓扑关系发生改变,失去了某些约束的几何特征也会造成数据混乱。实事上,全约束是对设计者的一种硬性规定。   "一定要全约束吗?""一定要以尺寸为设计的先决条件吗?""欠约束能否将设计正确进行下去?quot;沿着这个思路,在对现有各种造型技术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和比较以后,一个更新颖大胆的设想产生了。SDRC的开发人员以参数化技术为蓝本,提出了一种比参数化技术更为先进的实体造型技术──变量化技术,作为今后的开发方向。SDRC的决策者们权衡利弊,同意了这个方案,决定在公司效益 .

正好之时,抓住机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日后落后无疑。于是,从1990至1993年,历经3年时间,投资一亿多美元,将软件全部重新改写,于1993年推出全新体系结构的I-DEAS Master Series软件。在早期出现的大型CAD软件中,这是唯一一家在90年代将软件彻底重写的厂家。   

众所周知,已知全参数的方程组去顺序求解比较容易。但在欠约束的情况下,其方程联立求解的数学处理和在软件实现上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SDRC攻克了这些难题,并就此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变量化造型理论及软件开发方法。在I-DEAS Master Series(以下简称I-DEAS MS)软件系列中,变量化的理念是按如下步骤一步步实现的:   

I-DEAS MS 1 用主模型技术统一数据表达,变量化构画草图;

I-DEAS MS 2 变量化截面整形;

I-DEAS MS 3 变量化方程;

I-DEAS MS 4 变量化扫掠(曲面);

I-DEAS MS 5 变量化三维特征,VGX;

I-DEAS MS 6 变量化装配,PMI等。

变量化技术既保持了参数化技术的原有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它的许多不利之处。它的成功应用,为CAD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机遇。而且SDRC这几年业务的快速增长,也证明了它走的这条当时看起来是充满风险的研发道路是绝对正确的。也许DaraTech的96CAD市场评论是对的:"看起来SDRC要飞黄腾达了"。事实上,I-DEAS MS1发布时,SDRC市场排名仅位居第9,而在此以后,SDRC每年的排位都要超越一、两位同行,截止到去年,SDRC的市场排名已上升至第3位。无疑,变量化技术成就了SDRC,也驱动了CAD发展的第四次技术革命。   

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众多CAD厂商的成败无一不与其技术发展密切相关。温故而知新。CAD技术基础理论的每次重大进展,无一不带动了CAD/ CAM/CAE整体技术的提高以及制造手段的更新。技术发展,永无止境。没有一种技术是常青树,CAD技术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与探索之中。正是这种此消彼长的互动与交替,造就了今天CAD技术的兴旺与繁荣,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CAD是一种巨大的生产力,不断加入到用户行列之中。愿CAD技术的发展伴随着人们对它认识及应用水平的提高,日新月异,更上层楼。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