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苜蓿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做法及趋势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5-01-02

               作者: 王富裕 王顺霞 辛健 马莉 罗晓玲

  摘要:总结了宁夏苜蓿产业从传统的种草养畜自种自给到“立草为业,引草入田,兴草富民”指导思想形成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对今后苜蓿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见解和思路。
  关键词:苜蓿产业;快速发展;主要做法;趋势;宁夏回族自治区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最广的饲草,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之后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1]。种草养畜在宁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传统习惯。20世纪80年代广大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在种草种树、发展畜牧的政策号召下,宁南山区种草养畜有了较快发展,仅固原地区种植苜蓿就达5.6万hm2。2000年以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宁夏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促使了人工种草的较大发展,特别是2003年全区天然草原实施禁牧封育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种草养畜的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全区以种植紫花苜蓿为主的人工种草的快速发展,也为农区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2-3]。紫花苜蓿实际保留面积38.01万hm2,每年增加优质蛋白质牧草逾600万t,从整体上解决了禁牧封育后发展畜牧业饲草料短缺的问题,确保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促进了以放牧为主的传统养殖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了畜牧业的产量、品质和效益,实现了增草、增畜、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的目的。
  1紫花苜蓿种草的发展现状
  1.1保留面积和分布情况
  据调查统计:到2009年底宁夏全区种植多年生紫花苜蓿保留面积38.01万hm2,其中水地2.06万hm2,占5.4%,旱地35.95万hm2,占94.6%。分布情况是:固原市21.27万hm2,占55.7%;中卫市6.61万hm2,占17.5%;吴忠市8.78万hm2,占23.2%;银川市7 993.33 hm2,占2.1%;石嘴山市5 586.67 hm2,占1.5%。按年度统计分别为2003年以前保留14.36万hm2,2003—2009年新增23.65万hm2。按土地利用现状分农耕地种植31.81万hm2,占83.7%,退耕还林地林草间作种植6.2万hm2,占16.3%。
  1.2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产草量情况
  在宁夏引黄灌区和有其他灌溉条件的水地紫花苜蓿:正常年份平均产鲜干草4.5~45.0 t/hm2,其中:4.5 t/hm2以下的有200 hm2;4.5~7.5 t/hm2的有3 433.33 hm2;7.5~15.0 t/hm2的有9 993.33 hm2;15 t/hm2以上的4 633.33 hm2。旱地紫花苜蓿:正常年份平均产鲜干草4.5~22.5 t/hm2,其中:4.5 t/hm2以下的9.70万hm2;产干草4.5~7.5 t/hm2的有17.808万hm2;产干草7.5~15.0 t/hm2的有4.828万hm2;产15 t/hm2以上的1.96万hm2
  1.3种植品种及种草效益情况
  宁夏种植紫花苜蓿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和中部干旱带,旱地种植的品种以当地苜蓿为主,主要有陇东苜蓿、陕北苜蓿、新疆大叶苜蓿、美国威龙、朝阳等,建植方式多以苜蓿单播为主,偶有以苜蓿和红豆草混播草地。引黄灌区种植品种主要有金皇后、WL系列品种和阿尔冈金等。据调查人员实地测算,旱地苜蓿一般产鲜干草4.5~22.5 t/hm2,水地7.5~45.0 t/hm2,通过养畜转化,纯收入可达3 750元/hm2左右,相当于1 133.33 m2粮田的效益。在降雨量250~380 mm的雨养农业区缓坡丘陵地,紫花苜蓿平均产鲜干草量6~9 t/hm2,按2009年的市价计算,可收入2 400~3 600元/hm2,同类地块正常年景种粮食作物产量为1 200~1 500 kg/hm2,收入为1 500~2 250元/hm2,种紫花苜蓿是粮食作物的1~2倍。而且苜蓿一年种植,多年受益,生产成本低、田间管理简单,省工省时。在海原县贾塘乡王淌村一种草户2009年种植的1.33 hm2三年生紫花苜蓿一年出售鲜干草收入2万余元。
  1.4草产业龙头企业发展状况
  2000年以来,宁夏自治区先后成立了8家牧草产品加工企业,其中,草产品加工企业4家,种、养、加一体化企业2家,草产品专业合作社2家,从业人员350余人。生产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16万t,产品以草捆、草粉、草块、草饼、草颗粒为主,2009年实际生产8.2万t。生产的草产品自用2.1万t,占25.6%,销售6.1万t,占74.4%。年销售收入0.7亿元。苜蓿鲜干草2009年收购价格为850~1 000元/t,草产品销售价格1 100~1 550元/t,产品销路主要在我国上海、江苏、广州、四川、内蒙等地,部分销往日本、南韩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对宁夏自治区的苜蓿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经营较好的草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盐池绿海苜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宁夏贺兰山茂盛草业公司、彭阳荣发草业公司、惠农卉丰农林牧场。已建成苜蓿生产基地逾3 333.33 hm2,辐射带动种草农户近4万户,累计加工出售各类牧草产品84万t,创产值6.7亿元,其中出口创汇1亿元。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种、养、加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
  2取得的经验
  2.1宁夏紫花苜蓿种植发展的经历和定位
  宁夏种植紫花苜蓿从2000年以来大体上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位。2000年以前保留紫花苜蓿草地逾6.67万hm2,其中固原地区就达5.6万hm2。当时种植紫花苜蓿主要目的是自养自给,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当地农民有在房前屋后种植苜蓿的习惯,因种植的苜蓿地快肥力好,管护措施到位,产草量长期稳定。2000—2003年,全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重点突出生态造林种草,当时要求集中连片,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的种,部分紫花苜蓿草地选在不适宜种粮、坡度较大、收割拉运不便、远离村庄的地块,一部分直接种在退耕还林地的林带空闲地上,没有充分考虑利用和田间管理等问题,这些苜蓿草地产草量低而不稳,且收割、运输、管理极为不便,逐步演变成了保持水土的“生态草”。2003年以来实施天然草原封山禁牧和退牧还草工程建设,为了培育壮大后续产业,实施“百万亩人工种草工程”,把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列为农业产业化13个特色区域优势产业之一,确立了“立草为业,引草入田,兴草富民”的指导思想,给全区人工种草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推动下,全区紫花苜蓿种植得到长足发展,到2009年底,多年生人工草地留床面积达到38.01万hm2,紫花苜蓿产业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