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倍他乐克 临床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多项临床研究证明,β受体阻滞剂可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死亡率[1]。笔者在常规的基础上,加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符合ACC/AHA2001修订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诊断标准,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8年2月内科病房和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例,其中冠心病32例,高血压心脏病20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2例,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例;按NYHA分级,心功能Ⅳ级25例,Ⅲ级33例,Ⅱ级1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62.4岁;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63.1岁。两组年龄、心衰病程、原发病及心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给予利尿剂、强心剂、ACEI,排除禁忌证(支气管哮喘、心率<60次/min、低血压、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倍他乐克1次6.25mg,1天2次口服,如能耐受,每隔2周将剂量加倍,根据患者耐受程度8周内加至最大耐受量,连续应用6个月。心功能Ⅳ级者经常规治疗病情基本稳定后再给予倍他乐克治疗,凡用药后心力衰竭加重或静息心率<55次/ min者及时减量或缓慢停药。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心功能恢复为Ⅰ级,或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治疗后心功能改善1级,但未达到Ⅱ级;无效: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或加重。
3.2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LVEF比较(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 论
目前已知,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塑。交感神经、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RAS)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室重塑[2],造成心功能恶化,更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等,形成恶性循环[3]。因此,阻断过度激活的神经内分泌系统,阻断心室重塑是心力衰竭的关键。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4]:①上调心肌的β受体密度,恢复β受体对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改善心功能; ②减少儿茶酚胺介导的心肌重构,保护心功能; ③抑制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心率,减少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灌注和心肌缺血; ④降低潜在性致命心律失常的发生; ⑤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和纠正基因表达异常。本组结果显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倍他乐克能明显改善心功能。
【】
1 祝善俊.心力衰竭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07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
3 Hasegawa K,Iwaikanai E,Sasayama S.Neurohormonal regulation of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during the regulation of heart failure cell physical,2001,186(1):11?18
4 温 静.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6例临床观察.西南军医,2008,10(1):3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