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对糖耐量减低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鹏鹰 刘君英 彭绩 熊静帆 肖洁 李瑛 邬磊 黄耀辉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糖耐量减低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五个区 IGT 患者各 100 例,按照干预方案再分为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组、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和中药组各 100 例。分别于干预前后测定 BMI、SBP、DBP、 FPG、2hPG、HbA1C。结果:饮食运动组干预后 FPG、2hPG 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组干预后 FPG、2hPG、HbA1C 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饮食运动组及中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 0.05);中药组 FPG、2hPG 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HbA1C 低于对照组和饮食运动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上述 4 种方法均有效降低血糖,尤以西药组突出。
【关键词】 糖耐量减低;生活方式;药物;干预研究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Intervention Effect by Different Methods on the Populatio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methods on the population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Methods The total of five hundred IGT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ccording to interventions. BMI, SBP, DBP, FPG, 2hPG, HbA1C were determine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yearly during the follow up. Results By the end of the study, although the FPG and 2hPG slightly decreased in diet plus exercise group,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contrast, the FPG, 2hPG and HbA1C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carbose and Metformin group.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roup, the FPG and 2hP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baseline and in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HbA1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and diet plus exercise group. Conclusion These four methods can effectively lower blood sugar, especially the western medicine groups.
〔Key Word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Lifestyle; Medicine; Intervention
目前认为糖耐量减低(IGT)是糖尿病(DM)的前期,而且是可逆的,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或延缓 DM 的发生。同时 IGT 阶段已存在肥胖、高血压病、脂代谢紊乱,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为此,本研究对 IGT 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以比较其干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市多个社区健康中心、体检中心、门诊及病区选取来自深圳市 5 个区(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的 IGT 患者各 100 例,年龄 25~86 岁,有糖尿病家族史 12 例,高血压病史 21 例,冠心病史 4 例,颈椎病史 7 例,脑梗后遗症史 2 例。IGT 患者均按 1999 年 WHO 标准经口服 75 g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 100 g 馒头餐试验诊断。除外应激、药物等引起的 IGT。入选病例按照干预方案再分为对照组、饮食加运动组、阿卡波糖组、二甲双胍组和中药组各 100 例。对照组男 57 例,女 43 例,年龄(51.32±12.22)岁(27~84 岁);饮食加运动组男 56 例,女 44 例,年龄(50.54±13.24)岁(25~80 岁);阿卡波糖组男 68 例,女 32 例,年龄(50.88±13.13)岁(29~85 岁);二甲双胍组男 61 例,女 39 例,年龄(53.22±12.48)岁(27~86 岁);中药组男 56 例,女 44 例,年龄(51.53±11.10)岁(28~75 岁)。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予 IGT 知识宣教后,病人不能改变生活习惯。饮食加运动组给予糖尿病知识、根据身高、实际体重和劳动强度 DM 饮食和运动强度,药物干预组在饮食、运动教育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药物,阿卡波糖组 25~50 mg,3 次/日,3 餐时与第 1 口饭嚼服;二甲双胍组为 0.25 g,3 次/日,3 餐后服用;中药组所服中药种类和剂量不确定。
1.2.2 观察指标 清晨空腹(禁食 8~10 h )行 2 两馒头餐试验或 OGTT,测定 FPG、2hPG 和HbA1C。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干预前和随访期间每年分别进行上述检查。如果复查时出现血糖转为正常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作为研究终点,不再进行随访。复查时服药病人停药 1~2 d、至少当天停用,再进行 2 两馒头餐试验或 OGTT。
1.2.3 实验方法 血浆葡萄糖采用己糖激酶法,HbA1C 采用液相色谱法。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采用 SPSS 11.5 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数据以 x±s 表示,采用 Levene's 方差齐性检验,多样本均数两两之间的比较采用 SNK-q 检验,同组干预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5 组干预前各项指标的比较
干预前 5 组之间例数、性别、年龄、BMI、SBP、DBP、FPG、2hPG 及 HbA1C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 1。
2.2 5 组干预后各项指标的比较
5 年末,对照组 FPG 较干预前轻度上升,而2hPG、HbA1C 较干预前明显上升(P < 0.05)。饮食运动组 FPG、2hPG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组 FPG、2hPG、HbA1C 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对照组、饮食运动组及中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药组FPG、2hPG 明显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HbA1C 低于对照组和饮食运动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BMI、SBP、DBP 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 2。
3 讨 论
饮食控制对改善血糖显而易见,各种运动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降低血糖。本研究显示饮食运动组的 FPG 和 2hPG 较对照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HbA1C 比对照组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饮食控制和运动对改善血糖是有效的,但同时效果又是有限的,这与陆菊明等[1]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提示生活方式组总体效果比药物组差。DPP[2] 也已证明西方人早期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约有一半的患者不能单纯靠强化生活方式干预而预防 DM 的发生。这可能与干预强度不够、干预对象不能长期配合及患者β细胞功能受损加重有关。
阿卡波糖的作用是竞争性抑制α- 糖苷酶,延缓糖类的消化和吸收,降低进餐后的血糖,间接降低空腹血糖。本研究显示,阿卡波糖组 FPG 和 2hPG 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说明阿卡波糖能有效降低血糖,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似。杨文英等[3]对321 例 IGT 患者进行 3 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阿卡波糖组 FPG 和 2hPG 显著性降低;FA Van 等[4]对 2 360 例 IGT 随访 6 年后,阿卡波糖组 2hPG 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阿卡波糖组 FPG 和 2hPG 也比饮食运动组及中药组低,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效果优于单纯生活方式改变和中药。但部分病人对阿卡波糖有胃肠道副作用,个别病人甚至不能耐受,而且药物费用相对较高,造成病人依从性差,这在 IGT 人群的广泛使用有一定难度。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通过观察,二甲双胍组 FPG 和 2hPG 均有显著性降低,两者与阿卡波糖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同时 FPG 也显著低于饮食运动组,而 2hPG 均比饮食运动组及中药组显著性降低。STOP-NIDDM 研究[5]也证实二甲双胍能较有效干预 IGT 进展为 DM。但二甲双胍最常见的副作用也是胃肠道反应,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乳酸性酸中毒,在老年尤其有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用受到限制。
本研究也观察了中药对 IGT 的干预效果,中医对 IGT 主要按消渴进行辨证论治,通过清热益气、生津止渴起到改善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我们发现中药组降糖作用虽然比饮食运动组好(P < 0.05),但明显差于西药组。这可能与中药服用不方便,患者依从性差或中药降糖力度不够有关,但中药副作用小。
总之,几种干预方法均有效,应用起来各有利弊。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延缓和减少 DM 的发生。
【】
〔1〕陆菊明, 潘长玉, 田慧, 等. 二甲双胍和食物纤维在糖耐量减低人群向2型糖尿病中的干预作用〔J〕. 糖尿病杂志, 2002, 10(6):340-343
〔2〕Knowler WC, Barrett - Connor E, Fowler SE, et al.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 Research Group 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J〕. N Engl J Med, 2002, 346:393-403
〔3〕杨文英, 林丽香, 齐今吾, 等. 阿卡波糖和二甲双胍对 IGT 人群糖尿病预防的效果——多中心3年前瞻性观察〔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3):131-134
〔4〕FA Van de Laar, PLBJ Lucassen, RP Akkermans, et al. 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 for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impaired fasting blood glucose〔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6, 18(4):CD005061
〔5〕Chiasson J-L, Josse RG, Gomis R, et al. Acarbose for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he STOP-NIDDM randomised trial〔J〕. Lancet, 2002, 359:2072-2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