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作者:成智勋,杨咏梅,杨增芳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收集90例HIE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且于生后10天内进行CT横断位扫描检查。结果:HIE临床以激惹、兴奋或抑制、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CT表现为脑叶内的局限或普遍低密度区,同时可合并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结论:CT扫描可以明确HIE脑损伤的部位、性质及范围以及评价脑损伤的程度,是临床诊断、正确处理、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头颅CT;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宫内窘迫或生后窒息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伤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和以后造成神经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仔细分类、分型、对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对降低HIE的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有着极其主要指导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0例HIE患者中男65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2.6∶1。胎龄<37周20例,37周~42周60例,>42周10例。初产妇60例,占66.7%。窒息原因:胎头吸引23例,胎位不正18例(包括臀位13例、横位5例),产程异常15例,前置胎盘7例,脐带绕颈6例,脐带过短3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子痫9例,产钳术、羊水过多、母亲重度贫血及急产共9例。发病时间:出生后至24 h 36例,25 h~72 h 45例,>72 h 9例。合并肺炎27例,脐炎5例,头皮下血肿20例。临床表现:出现程度不同的反应迟钝、哭声低弱、发绀、面色苍白、嗜睡、惊厥、尖叫、前囟饱满甚至昏迷,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消失等。
1.2 检查方法
本组90例HIE患儿于生后10天内用美国GE-9000Ⅱ型CT机,以OM线(听 线)为基线,取5 mm的层厚、层距进行初次头颅横断扫描。部分复查扫描时间在6个月~1.5岁,平均8个月。
2 结果
根据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标准[1],按照CT影像表现特征,将HIE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脑内散在局限性,边界清楚低密度区不超过两个脑叶,CT值≤18 Hu,无占位表现,本组38例;中度:低密度区范围超过两个脑叶,但未累及整个大脑半球,灰白质界限模糊,脑沟、脑池受压,部分病例可有少量颅内出血,本组32例;重度:双侧大脑半球广泛低密度区,脑室系统受压变窄,合并颅内出血,本组20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脑室内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室管膜下出血1例。
3 预后及随访
90例HIE患者于发病后6个月~1.5岁随访。轻度38例均于两周至2个月痊愈。中、重度52例患儿中,22例痊愈,3例死亡,27例头颅CT复查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其中脑积水(包括脑外部积水)12例,脑瘫4例,癫痫5例,智力低下4例,局限性脑软化灶2例。
4 讨论
HIE是围产期缺氧、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性病变,主要发生在宫内和分娩过程中,只有10%发生于产后[2];缺氧是发病的核心。生前缺氧主要是胎儿宫内窘迫,表现为胎心率异常、胎动减少及胎粪排出污染羊水,严重的宫内窘迫,是使胎儿处于抑制状态,甚至持续产后。出生时缺氧:可以使宫内窘迫的延续,也可以由各种原因的异常分娩或分娩过程中吸入大量羊水胎粪所致,不恰当的复苏可以加重延长窒息缺氧;产后缺氧主要原因是严重影响机体氧合状态的新生儿疾病,如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频发呼吸暂停、重度溶血、休克等[3]。缺氧原因有心跳骤停、严重心动过速、心力衰竭、败血症等致循环衰竭。缺氧与缺血互为因果,最终造成脑组织内能量代谢障碍,脑细胞内处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肿,严重者脑细胞坏死液化;当脑血管受损时,则出现蛛网膜下腔,窒管膜或脑叶内出血等,临床表现为激惹、兴奋或抑制、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惊厥或呼吸异常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本组90例HIE患儿中以初产妇最多。窒息原因以胎头吸引术、胎位不正和产程异常占多数。因而产前检查、产时指导非常重要。应严密观察产程,试产时间不宜过长,严格掌握手术产适应征,以避免产伤。对于早产、难产、手术产及曾有窒息的新生儿,应加强监护,若有呼吸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等表现,应考虑有本病可能。CT检查能清楚的显示HIE时脑组织灰白质低密度灶的CT值、部位、范围、脑室大小,是否合并颅内出血及颅内出血的部位、类型,并能确切地分度,作出定性、定量、定位诊断,为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华儿科杂志,1997,35(2):99.
[2]卜定方.新生儿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85.
[3]金汉诊.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