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牙齿前突拔牙矫治的临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朱辛奕,李剑峰,浦铁 时间:2010-07-14

【摘要】  目的 探讨上颌牙齿前突拔牙矫治的方法及矫治前后的牙牙合关系与侧貌变化。方法 15名患者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与记存模型,分析硬组织指标、软组织面型特征,探讨错牙合机制,制定矫治方案,减数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齿,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正畸矫治前后上颌前牙突度发生变化,前突上牙内收,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软组织凸面型改善。结论 上颌牙齿前突减数矫治,有助于上颌和上牙弓的突度减小,使软硬组织面型之间的形态结构一致,特别对上牙弓突度的改善是肯定而持续的。

【关键词】  牙齿前突;拔牙矫治;方丝弓矫治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thods of treating anterior maxillary teeth protrusion by tooth extraction,and changes of the occluding relation and lateral appearanc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Method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and hard tissues of 15 patients were analyzed by studying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and plaster model,then the mechanism of malocclusion was probed and the scheme of treatment was formulated,the malocclusion was treated by edgewise appliance after extracting bilateral maxillary first bicuspids.  Results  Tooth protrusion and facial profile changed in all patients. Maxillary teeth were retracted,and the overjet and overbite were adjusted to right relations,and soft convex tissues face type was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method of treating anterior maxillary teeth protrusion by tooth extraction could decrease maxillary dental arch,help conform the form of soft tissues and hard tissues.

    Key words:eeth protrusion; tooth extraction; edgewise appliance

    上颌牙齿前突为临床儿童中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典型特征为上颌牙齿相对前突,下颌相对后缩,磨牙关系为中性牙合关系或远中牙合关系,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严重者开唇露齿,影响患者容貌,是口腔临床中发病率高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对牙、颌、面形态影响较大,较为复杂。正畸矫治目标为抑制上颌和上牙弓向前发育,内收上前牙,促进下颌及下牙弓向前的生长。我们在临床对儿童上颌牙齿前突的15例患者,采取减数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齿进行矫治,使前突上牙内收,侧貌有明显改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矫治方法、患者矫治前后的牙牙合关系、侧貌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矫治15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岁;其中安氏Ⅰ类6例,安氏Ⅱ1类9例。矫治前后均拍X线全颌曲面断层片、头颅定位侧位片,取记存模型。15例患者均为恒牙牙合,牙列完整,无矫治史;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深覆牙合>Ⅱ度,深覆盖>5 mm,NSA角>83.96,上中切牙突距(⊥?NA距)>5.2 mm。所有病例均设计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齿,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疗程18~26月,平均 21.6月。

    2  结  果

    15例患者矫治后,拔牙间隙关闭,前突上牙内收,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良好,磨牙达到中性牙合关系,NSA角减少,⊥?NA距<2.42 mm,软组织凸面型改善,颏唇沟变浅。

    3  讨  论

    上颌牙齿前突,形成深覆牙合覆盖。临床主要表现为上下颌矢状关系不调,或上下颌牙弓垂直关系发育异常,上颌前突出或位置靠前,面部凸形,可伴有唇闭合无力、前牙槽骨过长、腭盖高拱、牙弓狭窄等合并症状。上颌牙齿前突对患者的面貌影响明显,表现为面中部突出,严重者开唇露齿,随年龄增加,导致患者心理障碍。

    对上颌牙齿前突的患者,通过头颅定位侧位片分析硬组织指标及软组织面型特征,探讨错牙合机制,由此做出诊断设计。软硬组织形态有相似之处,有不一致的地方,软组织形态是人们评价颜面外形的最直接指标,要达到良好的正畸矫治效果,必然要考虑患者的软组织形态。

    15例矫治患者不同程度有Ⅱ类骨面型的趋势,其NSA角>83.96,而上前牙齿均有明显的唇向突出,⊥?NA距>5.2 mm,下颌无明显后缩,牙齿无拥挤。因此通过拔除上颌双侧第一双尖牙,内收前突的上前牙,能明显改善面部突出的侧貌外型。

  

  对于面部及上颌牙齿前突患者,软硬组织面型之间关系密切,形态结构是一致的,软硬组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1],只要牙骨结构协调,便能达到协调的软组织外形。正常的生长发育,SNA角随着生长发育应该是基本稳定或略有增加,而上颌牙齿前突的患者SNA角明显大于正常值。采用方丝弓矫治器上颌拔牙减数矫治方法,限制了上颌向前的发育,使SNA角减小;上颌拔牙减数,使上颌前牙舌侧内收,⊥?NA距减小至2.42 mm,内收上前牙也是矫治前牙深覆盖的主要方法。通过拔牙矫治相对移动牙弓,达到了掩饰性的目的,说明硬组织面型构成了软组织面型的基础和支架,但不同部位软组织不同程度的变异,导致他们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常规的固定矫治器拔牙减数矫治,确定有助于上颌和上牙弓的突出减少,拔牙减数矫治对上牙弓突度的改变是肯定而持续的[2]。

    矫治中增加Ⅱ类牵引,特别是安氏Ⅱ类错牙合,能使上颌骨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使SNA角减小;同时利用拔牙间隙内收上颌前牙,依靠拔除牙齿所造成的楔形效应和牙齿的代偿,使前牙覆盖减少,在骨骼与牙齿的变化中,使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得到改善。同时Ⅱ类牵引能调整上下第一磨牙的关系,使其达到中性牙合关系,在矫治的自始至终,弓丝弯制中加“摇椅形”,压低前牙升高后牙,与Ⅱ类牵引共同调整牙合关系,以解决前牙深覆牙合,矫治结束时,使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

    在关闭拔牙间隙、内收前牙的矫治过程中,要注意支抗的控制。在矫治过程,关闭拔牙间隙,内收上前牙,会导致支抗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为防止支抗的丧失,首先分别远中牵引双侧上颌尖牙,关闭拔牙间隙,之后在采取滑动牵引方法内收四个上前牙,对需要强支抗的病例,可增加腭杆、口外唇弓等增加支抗的方法,防止上颌磨牙近中移动导致的支抗丧失。对于上颌前突,远中移动上颌的难度很大,即使使用口外唇弓的患者有很好的合作,上颌突度(SNA角)的减少也极其有限。因此,临床正畸矫治将上颌骨远中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小[3]。对于有上颌前突或前突倾向的错牙合病例,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口外唇弓,限制上颌向前生长;与此同时,下颌能自由的向前发育追上上颌,最终建立正常的上下矢状关系。口外唇弓虽不能减少上颌突度(SNA角),但却可以减小上下颌间关系不调(ANB角),抑制上颌向前发育却是可以做到的。

    综上,上颌牙齿前突拔牙矫治,能使前突的牙齿内收,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正常,软组织凸面型改善。但上颌单颌拔牙矫治也会碰到上颌间隙难以关闭或支抗丧失,使拔牙间隙过早关闭,前牙突度不能完全解决的情形,在矫治中要引起正畸医生的足够重视。

【】
  [1] 许天民.安格尔Ⅱ1类减数矫治:我们到底能引起哪些硬组织侧貌的变化?[J].口腔正畸学,2000,7(1):13?15.

[2] 郑旭,林久祥,谢以岳.安氏Ⅱ1类错牙合软组织面型相关性的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0,7(2):65.

[3] 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