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风道诱导风机通风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方法
摘要 无风道诱导风机空调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空调系统,本文介绍了其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提出了可供工程设计的气流组织方法,提供了计算所需要的,以实验为基础获得的实验数据。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步骤和计算例题。对多股平行非等温射流、贴附射流对射流特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诱导风机 空调系统 气流组织 设计方法 | ||||||||||||||||||||||||||||||||||||||||
1 引言
为了确保无风道诱导风机通风空调系统的可靠性,笔者委托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TOPVENT® 2型诱导风机机组和空调机组用DVN球型喷口性能进行了检测,图2为诱导风机用球型喷口的轴心速度常数K1和图3是DVN球型喷口的轴心速度常数K1的测试结果。 |
由于无风道诱导风机空调系统是利用空气气流来分布处理过的空气,因此气流组织形式,即空调机组和诱导风机的位置,以及布置方式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使用效果影响甚大。
空调机组一般沿墙布置,可以是单侧送风、双侧对送,对角线对送。空调机组,即送风口的高度和角度应该通过确定,以保证在设计的射程内,射流能到达第一排诱导风机所处的位置,宜采用贴附送风。空调机组之间的距离,应考虑到气流的覆盖面,由于射流的出风平角一般为22°,因此应该通过作图的方法,尽可能减少气流无法覆盖的区域的面积。为了解决冷风过早的进入工作区,同时解决热风难以下送的难题,空调机组应该采用送风角度可以电支调节的喷口,DVN球型喷口可以用手动和电动方式和上和向下调节30°,合理的送风角度应由计算确定。
第一排诱导风机的离空调机组的距离,诱导风机之间的距离,应由计算确定。诱导风机排间距的确定与空调机组之间的距离的原则相同。当空调系统总射程较远,空间较大,射流离地面较高时,宜采用TOPVENT?® 2形式诱导风机机组,可以在诱导风机的前部布置两个喷口,在诱导风机的下部布置一个喷口,使得在形成向前的主气流的同时,在诱导风机的下部形成一股垂直向下的空调送风气流,以便减少室内的区域温差,这点对冬季需要送热风的建筑尤为重要。对于层高不高的大面积空间,宜采用平面送风形式的诱导风机,由于这种诱导风机的出风口角度可以向上下各调节30°,出风口为很宽的扁平射流,因此空调效果更加理想。
4 结论
无风道诱导通风系统应用于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的空调系统设计方法。理论和实验研究,以及工程实践证明这种空调系统是可选择,在上优于常规空调系统。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经工程实践验证可供工程设计计算。但是要使得这一先进的空调系统使用到更广泛的建筑中去,并取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家很多课题需要探讨,其中在设计计算方法中,如温度衰减计算、速度衰减计算、多股非等温水平射流计算等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
究。
参考
1 И А Шепелев. Аэродинамика воздушных потоков в помешении. Москова: Стровицдат. 1978
2 殷平,无风道诱导风机通风空调系统研究-1 地下停车场工程实测与经济分析(待发表)
3 ASHRAE,2001 ASHRAE Handbook Fundamentals. Atlanta: ASHRAE 2001
4 Z H Li, J S Zhang, A M Zhivov, L L Chritians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user air jets and airflow in occupied regions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rooms-a literature review. ASHRAE Transactions. Vol99(1), 1993.
5 A Zivov,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ir distribution with inclined jets. ASHRAE Transactions. Vol99(1). 1993
6 清华大学,西安治金建筑学院,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空气调节,北京:建筑出版社,1985。
7 Z Yue, Velocity decay in air jets for HVAC applications. ASHRAE Transactions. Vol.106(2). 2000
8 A T Kirkpatrick, J S Elleson (美国)著,低温送风系统设计指南,汪训昌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