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方式结构优化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黄文升 时间:2010-06-25
  摘要:开放条件下的贸易方式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互动转型升级关系。由于甘肃省现有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构建有利于促进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贸易方式结构,有利于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快速和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加快建立国际分工模式,不断提升甘肃省的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贸易方式;产业结构;甘肃省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遵循传统比较优势原则,利用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经济,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甘肃省仍是我国最贫穷的省份之一,与发达省份的差距越来越大,形成了贸易条件恶化、贫困化增长的趋势。究其原因,除环境和社会因素外,也与现有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有关。
  
  一、贸易方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按照传统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家应主要出口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而从发达国家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按照这种国际分工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化之路将变得非常艰难。传统的比较优势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之间的矛盾、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的扩大、贸易条件的恶化和贫困化增长趋势使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审视、反思并分析建立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上的国际分工模式、贸易方式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适应性,力图打破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局面,将目光投向动态比较优势,以确立与产业结构形成良性互动的国际分工模式和产业结构。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进步和要素的不断积累,该国的比较优势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国的贸易方式、贸易规模、贸易流向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拉动该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因此,贸易方式结构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转型升级关系,而要形成这种良性互动关系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两者的相适应性,即该国贸易方式结构的构建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要存在相互促进、相互拉动的关系。
  
  二、甘肃省进出口贸易方式结构现状分析
  
  甘肃省进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在进出口总值中仅占较小的比重。如表1表2所示,甘肃省加工贸易出口额从2001—2006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在逐渐减小,一般贸易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而同期作为全国主要贸易方式的加工贸易出口额却一直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2以上,而这种贸易方式却占了不到甘肃省出口总额的1/3。加工贸易制成品实际上只是在我国组装加工的外国产品,我国承担的只是价值链中附加值较低的简单加工装配环节,而附加值高的环节大多都由外资企业掌控,许多产品只是“在中国制造”而不是“由中国自己制造”,绝大部分贸易利益被国外公司所分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一般贸易出口额有逐渐超过加工贸易出口额并成为主要贸易模式的趋势。而由表1可知,甘肃省出口贸易方式与全国贸易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但事实上,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我国东中部发达省市走的是“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一般贸易”的贸易发展之路。最初通过发展一般贸易出口初级产品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品,然后通过引进国内短缺的资金和技术,形成强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当资本、技术得到一定量的积累后,部分国际竞争力强的企业就会进行技术模仿创新,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生产高新技术产品,开始向一般贸易转变,最终形成以一般贸易为主的贸易方式。而从甘肃省贸易出口额和进出口贸易商品种类可知,尽管一般贸易是甘肃省主要贸易方式,但这种贸易方式是低层次的,与我国部分省份较高层次的一般贸易在商品内容上有着质的差别。
  
  三、甘肃省贸易方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限适应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进出口贸易虽然得到了一定发展,但无论从总体规模上还是内部贸易方式结构上来看,都不能满足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其贸易方式结构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非常有限。
  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甘肃省应提高一般贸易的层次,进口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本品,出口工业制成品,同时,注重吸引外资,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来提高本土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但实际上,甘肃省一般贸易出口主要以粗加工的硅铁为代表的贱金属及其制品,很少涉及高附加值的制造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产品则主要为非合金铝、非合金镍等低附加值的简单加工品。低层次的一般贸易所占比重过大和加工贸易在低端市场的缓慢发展,既严重阻碍了甘肃省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也不利于甘肃省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和资本品的积累。“两高一资”(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型企业的大量存在和快速发展,既污染了环境、耗竭了资源,又造成了暂时的GDP增长,诱导投资向初级产品或原材料市场发展,而对矿产品等初级生产要素的密集使用使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调,从而又恶化了贸易方式结构,最终形成了贸易方式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限适应性关系。因此,要打破贸易方式结构与甘肃省产业结构之间的这种恶性互动关系,必须着眼于甘肃省经济发展现状,构建有利于促进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贸易方式结构,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四、甘肃省目标贸易方式结构的构建
  
  甘肃省现有贸易方式结构既不利于的长远,也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因此,甘肃省应正确处理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关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甘肃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贸易方式结构,有利于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和动态比较优势产业加快建立的国际分工模式,不断提升甘肃省的产业竞争力和促进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提高一般贸易的产品层次和技术含量,努力提升一般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几年,全国部分省市一般贸易额已超过加工贸易额而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同时,国家也开始逐步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面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甘肃省一般贸易企业应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型企业的规模,抑制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提高一般贸易进出口商品的层次,增加收益。同时,保证一般贸易在生产经营上享有与加工贸易同等的待遇,给予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为一般贸易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通过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资金转向较高层次的一般贸易生产,提高一般贸易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其次,我国开始逐步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和向更高层次的升级换代,并最终进入贸易方式的第三阶段即高层次的一般贸易阶段。但这些政策的出台,是以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和企业竞争力有了明显提高为基础的,而甘肃省由于仍处于低层次的一般贸易阶段,加工贸易企业竞争力不强,发展不充分。因此,甘肃省应优先支持加工贸易发展,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层次,缩短加工贸易阶段的发展时间,通过加工贸易引进甘肃省发展经济所需要的资本、技术等资本品,引导外商投资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部门,通过技术扩散和渗透效应,逐步实现这些产业的本土化,为高层次一般贸易的发展积累力量。具体来说,甘肃省可以利用国外第二代投资者更多地把资金投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和运输业,将优惠政策更多地倾向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加工制造业,努力扶持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并重点培植部分石化、机械设备等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甘肃省商品进出口结构的转变,为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创造条件。
  
  :
  [1] 聂元贞,孟燕红.西部地区贸易模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J].财贸经济,2006,(8).
  [2] 王晨钟.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2005,(2).
  [3] 朱启荣,贺桂欣.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