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结构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 时间:2010-06-25
【摘要】新疆水平与结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农村金融取得了较大发展, 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 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对推动新疆农业和农村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
【关键词】新疆农村金融取得了较大发展  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
【正文】
一、新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结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 新疆农村金融取得了较大发展, 金融资产总量迅速增长, 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对推动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持作用。农村金融资产(主要包括金融机构涉农存贷款和农业保险保费收入) 总量的变化是新疆农村金融发展的表征, 此指标已从1980 年的10. 3亿元发展到2005 年的718 亿元, 增长了68. 7 倍, 年均增长16. 8% 。但从金融资产的结构分析, 用于支持农村生产的农业贷款相对数还是很小, 各年均不到40%, 而从2000 年后更是低于30% , 乡镇贷款也没有增长,最高比率也就在10%左右, 2000 年后已从6. 1% 逐年下降至2005 年的1. 2%, 反映出大量农村资金流出了农村金融领域。特别是农村金融发展偏向指标( 即农村存款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 该指标值越高, 实际上表明农村向外输送了更多的金融剩余, 金融发展偏向越严重。) 更加表明了资金外流的严重性, 自2000 年始则从1. 78逐年升至2005 年的3. 01, 而此项全国指标只在1. 45 左右, 这说明新疆农村金融存贷结构十分不合理, 本来农村资金就不充足, 再抽走大量资金势必造成农村金融的严重“贫血”现象,也极大影响了新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疆农村资金严重流失的原因分析首先, 邮政储蓄只存不贷的特殊制度安排是新疆农村资金外流的最大管道。邮政储蓄凭借网点多、结算通畅、深入农村的特点, 在巨大的利差推动下, 县域邮政储蓄业务迅速膨胀,储蓄总额急剧增加, 加剧了农村金融资源的持续外流。新疆邮政储蓄自1986 年5 月恢复开办以来, 依托原有的邮政优势, 将其大部分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 至2005 年末, 全区邮政储蓄共有572 个网点, 汇兑网点1168 个, 分布在1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92 个县, 是新疆唯一网点遍布所有县市的金融机构, 其中50% 的储蓄网点和60% 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邮政储蓄余额从1986 年的1104 万元增长至189亿元, 年均增速45% 。新疆辖区县及县以下农村邮政储蓄网点占到总数的84. 5%, 其吸储额也占到邮储总额的75. 8%。邮储占全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比例也由0. 24% 升至10. 41% ,邮储增长率远高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增长率, 而这其中至少有2/ 3 来自县及县以下的农村。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行进而分流向城市, 使得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失衡, 直接导致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得不到充分供给。其次, 商业银行吸收的农村资金通过系统内上存转移到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 农信社通过吸收同业款存放在商业银行或上缴人行, 也形成大额农村资金的分流。再者, 由于商业银行及农信社的大量撤并, 县域层次金融萎缩使得县域资金日趋紧张, 在税费改革后地方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 将使县以下农村资金被通过各种形式抽到县级,间接造成农村资金外流, 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稀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