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贷款还款计划模型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3
关键词:高校贷款、财务风险、还款计划
一、问题的提出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银行贷款行为的规范化管理,控制高校贷款规模,防范财务风险,2004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发了教财〔2004〕18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该文件的出台对控制高校银行贷款规模防范财务风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贷款规模仍然很大,最近财政部已紧急通知各省市教育厅上报高校贷款情况,据初步估计2005年年末全国公立高校贷款总额不低于2000亿元(1),不少省份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其中部分高校达10多亿元,风险系数≥1的高校不在少数,在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高校正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面对高校潜在的高财务风险,在财政尚无足够的财力支持学校还贷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加强贷后管理,制订还贷计划,化解财务风险是教育主管部门、高校、银行三方面共同关心的课题,对保证高校健康可持续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笔者根据我国高校的特点,提出以维持高校正常运行为前提,逐年压缩贷款余额为基础的“贷新还旧”的还贷模式。即当高校在扩建期间形成的项目贷款到期却一时无足够资金偿还时,不足部分通过流动资金贷款来偿还到期债务。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借新债还旧债,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而建立在借款单位具有长期偿还能力、贷款余额逐年下降的基础上的以延长还贷期限来化解高校贷款危机的非常举措。构建了高校贷款还贷计划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方便地制订出贷款高校每年的借、还款计划,预测清还贷款的期限。这样既可以帮助高校缓解财务风险,也利于银行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
二、基本思路
按照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贷新还旧”是违规的,其实这是从贷款的角度出发而制定的,并不适合高校贷款。因为企业贷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大再生产,当企业生产的产品变为商品出售后便可收回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金,收回的资金即可用于还贷。如果企业需“贷新还旧”就可能意味着生产的产品没有能正常出售并收回投入的资金,从而也就可能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对银行而言就面临着无法收回贷款的风险,显然这种“贷新还旧”是不允许的。 但对高校为扩大招生规模,集中实施基本建设所形成的项目贷款给予“贷新还旧”的特殊政策却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高校不同于企业,首先高校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机构,不具备社会生产职能,主要从事非营利性业务,高校在从业务活动中的资金消耗不可能像企业那样通过生产经营成果的销售来实现价值补偿并取得利润,进而实现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高校的资金一部分形成了固定资产,另一部分则通过高校的业务活动形成非补偿性的业务支出,并随着支出的核销退出高校的资金运动(2)。②高校具有相对稳定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高校的各项支出具有一定的性和限定性。要一次性拿出大额资金用于建设或还贷是不可能的。但高校通过扩大办学规模,降低办学成本,接收社会捐赠,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研究,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支出,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是完全可行的, ③高校有着比企业更顽强的生命力。据2003年提供的数据,我国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是7~8年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3),我国高校的平均寿命虽然没有看到权威统计数据,但美国教育学家加洲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教授曾做过统计,1520年前成立的组织现在仍用同样名字生存的全世界只有85个。其中70个是学校。这足以说明学校有着比企业长得多的寿命。虽然高校一次性资还款能力差,但在相当长的期限内具有相对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因此,对高校这样一个特殊对象因基本建设而形成的贷款,银行应该允许以流动资金贷款的形式“贷新还旧”,通过“贷新还旧”有计划的做好还贷工作,保证高校资金链的连续性,在一定期限内清还贷款,化解业已存在的潜在风险。
本还贷计划模型是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应用本模型可以预测出任一贷款高校为保证按期还款,在一定的年限内每年应向银行借新的贷款的数额以及还清全部贷款的期限。
三、基本假设
1、学校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已完成,不再有大的建设投入;
2、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3、不考虑其它不可预测因素;
4、银行对高校允许“贷新还旧”,高校具有一定的还款能力;
5、尽量提前还款,使得利息最省。
四、模型的建立
1、已知某高校本年银行贷款余额为A0,最长一笔贷款的期限为自次年起之后的N年,N年内每年到期的贷款额分别为S1。S2, S3。••••••Sn ,贷款平均年利率为g,为简化模型,设每笔贷款均为每年的年末到期;
2、各年的还款能力参照教财〔2004〕18号文件中非限定性收入的方法确定,但本模型中的必要刚性支出中不考虑贷款利息支出;设每年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分别为R1.R2.R3…Rm ,Ri含新老贷款的利息;
3、设当可用于还本付息的资金不足以偿还当年应付利息和到期本金时,需新增短期流动资金贷款H1.H2.H3…Hu , 自u+1年后将不需要新的贷款便可正常还贷;
4、第i年年末贷款余额Ai,Ai为当年到期老贷款与上年新增贷款之和。
第1年 应还本金 S1+H0、利息A0g , (H0=0),
H1=S1+H0+A0g-R1
A1=A0-S1-H0+H1
第2年 应还本金 S2+H1、利息A1g
H2= S2+H1+A1g-R2
A2=A1 –S2-H1+H2
第3年 应还本金 S3+H2、利息A2g
H3= S3+H2+A2g-R3
A3=A2 –S3-H2+H3
第u年 应还本金 Su+Hu-1、利息Au-1g
Hu= Su+Hu-1+Au-1g-Ru
Au=Au-1 –Su-Hu-1+Hu
设自u+1年起无须贷新还旧,且在偿还当年本息后尚有剩余资金Ti用于偿还次年贷款(Ti >=0);u+i>N时Su+i=0。则
第u+1年 应还本金 Su+Hu,利息=Aug
Tu+1=Ru+1- Su+1-Hu- Au*g
Au+1=Au-Su+1-Tu+1
第u+2年应还本金 Su+2 利息Au+1g
Tu+2=Ru+2- Su+2 - Au+1*g
Au+2=Au+1-Su+2-Tu+2
显然u+v年
Tu+v=Ru+v- Su+v - Au+v-1*g
Au+v=Au+v-1-Su+v-Tu+v
当Au+v<=0时表明已还清全部贷款,偿还年限为u+v,为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和资金链的连续性,学校需在u年间每年向银行借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Hi (I=1,2,3….u)。
五、示例
某高校为满足社会需求扩大招生规模,以项目贷款的形式向银行贷款3.5亿元用于建设新校区,现建设已基本完成。各年度贷款到期金额和还款能力如下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到期贷款额 7000 5000 7000 4000 3000 4000 2000 3000
还款能力 3000 3000 3500 4500 4500 5000 5000 5000
平均贷款年利率按6%,自2010年后均有5000万元/年的还款能力。
应用根据以上模型编制的机程序,可以方便地计算出该校在12 年内可还清全部贷款,自2006年起每年分别向银行借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6100 10146、15634、17032、17274、17851、16222、15375、11298、6976、2394万元。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发现该模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应用价值:①预测清还贷款的期限;②确定每年应借新贷款的金额;③为新的“银校合作”机制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1998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利用收费权质押等方式与银行开展了广泛的合作,高校从银行以信用贷款的形式得到了急需的建设资金,银行扩大了高校这一块放贷市场,这是我国高校和银行之间首次大范围的合作。现在为化解贷款风险,高校和银行应该再度合作,其方式就是银行给高校予“贷新还旧”的特殊政策,与高校共同制订还贷计划,上级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中锁定每年的还款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到银行。只要主管部门、高校、银行共三方面共同努力,在新的“银校合作”机制下,采取“借新还旧”的模式,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期限内清还贷款,化解高校的财务风险和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和社会稳定。
:
1、 彭文麒.高校贷款规模的财务约束.教育财会研究,2005.1:25~29
2、 刘稳全等.高校的贷款风险及其控制.财会月刊(综合),2005.9:22~23
3、 张鸿.寿命问题研究.商业研究,2005.16: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