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思考
[摘 要] 收益质量,是影响公司生存和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了收益质量的分析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
公司的收益能力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公司的正常评价,影响到公司的价值、股票的价格等。因此,公司管理当局常用各种手段粉饰报表,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会计报表反映的收益质量的高度关注。
所谓收益质量,是指财务报告收益的可信程度或现金的保障程度以及公司持续获得收益的能力。一般情况下,报告收益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反映出公司收益质量的好坏。如果报告收益能如实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好;如果报告收益不能如实地反映公司业绩,则认为收益质量不好。
一、影响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因素
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会计政策的选择。公司在选择可接受的会计政策时,有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赋予公司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是任何国家的会计规范都存在的,只不过程度有区别。公司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可以采取稳健的态度,也可以采取乐观的态度。采取稳健的会计政策,通常认为比采取乐观的会计政策收益质量高。稳健主义减少了高估收益的可能性。例如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和加速折旧等。(2)会计政策的运用。在选定会计政策之后,如何运用会计政策,公司仍然有一定的自由决定能力。例如,在选定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之后,提取多少数额,公司仍有自由决定权。公司在广告费、营销费、修理费、研发费等酌量性费用的发生时间上有一定的自由决定权。利用这种自由决定权,公司可以操纵报告利润的水平。例如,任意收缩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具有不良影响的支出(如研究开发费、资产维护费、广告费及员工训练费),经营欠佳时,有意减少这类开支,可以提高收益。这种操纵使报告收益与实际业绩的相关性减少,降低了收益质量。(3)收益与经营风险的关系。经营风险的高低,与环境有关,也与公司的管理战略有关。经营风险大,收益不稳定,会降低收益的质量。影响经营风险的因素包括经营周期的长短、收益水平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程度、收益的稳定性、收益的可变性、收益来源的构成等。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影响因素,如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原则、资产的质量、财务结构和汇率波动性等。
二、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方法
(一)对利润表进行内部结构分析
对公司收益的增长尤其要关注伴随挣利润增长的同时,由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所占比重的大小及其相应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大小。 公司收益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组成。在收益的总体构成中,营业利润,特别是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大小,决定着公司收益的来源是否稳定可靠。通过利润表的内部结构分析,可以知道各种收益来源所占的比重。一般情况下,经营收益的比重逐年加大,则收益质量高;反之,经营收益的比重逐年下降,非经营性收益的比重逐年上升,则收益质量越来越差。例如,2001 年12月申请破产的安然公司,从1997年开始净利润逐年大幅度上升,而经营利润逐年下降,非经营利润的比重逐年加大。这是净收益质量越来越差的明显标志。该公司的收益越来越依靠能源证券交易和资产处置。
为什么非经营性收益的比重越大,收益质量越差呢? 非经营性收益的来源主要是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资产处置不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不反映公司的核心能力。许多公司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增加股东财富,主要靠运气。一个人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好,如同买彩票不会每次都中奖一样。如果公司靠证券交易获利,不如把钱还给股东,让他们自己去直接交易,还可以节约一部分交易费用。因此,非经营性收益虽然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公司的收益能力。与经营收益相比,非经营性收益的可持续性低,风险大。
(二)利用相关的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付,有没有现金进行再投资。众所周知,有的收益有现金流入,有的收益没有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着现金流入的收益才有较高的质量。因此,从公司收益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障来看,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大,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越高,收益质量越好;反之,经营现金净流量越小,收益的现金保障程度越低,收益质量越差。
长期以来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报酬率和每股收益等指标。这些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收益指标仅仅反映上市公司的获利能力,但无法反映公司获取收益的同时能否带来相应的现金流入。因此,对上市公司收益质量的分析必须关注其现金流量信息。笔者认为,判断上市公司的收益质量应关注如下指标;
收益获现率利用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分析财务利润中是否存在尚未实现的现金流入。通常情况下,收益获利率的比率越大,表明公司的收益质量越高:否则,表明公司虽有收益,但也有可能发生现金余缺。例如,某上市公司当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211 476元,净利润为1562301元,意味着该公司净利润的获现情况不理想。正常的经营情况下,经营现金净流量应比经营净利润大,因为净利润中包含有不涉及现金流量的支出,如计提折旧等。如果公司收益获利率小于1,表明公司虽有收益,但来自经营活动的收益被大量的营运资金所占用,说明公司收益质量不好。例如,分析银广夏的报表可以发现,公司利润增长与经营现金流量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1999 年银广夏净利润增长43%,2000年更是达到277%,与此不相协调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1999年不增反而减少16.57%,2000年经营现金净流量仅比上年增加37%。这导致经营现金净利润比率1999年为—0.048,2000年也仅为 0.278。这表明来自公司自身造血机能的现金流量有问题。
另外,利用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不涉及现金流量的补充资料,看公司的整体财务状况。通常情况下,只有当现金流转不畅的时候,才用资产抵偿债务等。
2.现金支付能力指标
现金支付能力的算术表达式为:(公司现金流入一债权性现金流入)/(经营现金流出/偿还债务本息付现+现金股利支付+资本支出)。它是综合公司的支付项目在剔除债权性现金流入的情况下,分析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等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以及付现的承受能力。通常情况下该比率越大越好。比率越大,说明有足够的现金支付能力,公司的收益质量好。上述分母中的经营性付现和偿还债务本息付现属于公司的强制性支出,公司通过经营及投资活动所得到的现金流量必须满足公司在经营和偿还本息方面的需要,如果公司连续几个期间不能满足这种资金需求,就有可能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分母中的现金股利付现是投资者取得回报的现金支付,在相同的股利分配政策下,该比率越大表明公司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股利,分母中第四项资本付现支出是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支付,该比率越大表明公司创造未来收益的能力越强。
3.现金流量与其他财务报表综合判断
(1)将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进行对比。如果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而收到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现金流入增幅不大或没有增加,则表明公司实现的收入有两种可能:一是由于过度赊销导致了销售收入剧增、应收账款剧增,虽然利润相应增加,但公司有可能在短期内无力创造足够的现金流量而面临偿债危机和流动性危机。这时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将大幅增加:二是将过去预收的营业款根据收入确认的原则结转为主营业务收入,引起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而现金流入量却不大。这说明公司收益质量不高。
(2)将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分得股利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到的现金、权益性投资支付的现金、债权性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补充资料中的固定资产进行长期投资等项目进行对比。如果当年权益性、债权性投资现金流出不多,并且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也不大,收回股利的现金流入不多,而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投资数额很大,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较小,表明公司的投资资金运用能力较弱;如果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很大,而当年分得股利、利息收入的现金不大,则表示公司按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较高,但在现金流量上尚未体现。
(3)将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现金流量表中的处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收到的现金、购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以及补充资料中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等项目进行比较。如果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余额比期初余额减少较多,现金流量表中处置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收到或支付(负数作为流出)的现金净额较大,则反映公司可能在进行产业调整。如果同时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中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的数额较大,则表示公司可能已面临财务危机,这时利润表中的营业外支出数额将会较大。
三、进行收益质量分析应该注意的问题
收益质量分析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其判断的正确性与分析者的经验、能力和风险偏好密切相关,分析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另外,收益质量分析仅仅是对一个上市公司整体投资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并非全部。因此,在对公司整体进行评价时,分析者应该将财务报表分析和公司的整体环境结合起来,根据各个公司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分析指标,不要生搬硬套各种指标和公式,才能得出恰当的评价。
主要
[1]郭兴杰.收益重心论的局限及对策[J].上海会计,2001,(5).
[2]财政部注册会计师委员会编.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出版社,2004.
[3]周斌.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J].上海会计,2003,(2).
[4]丛中倩,张智萍.小议公司收益质量[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4, (3).
[5]廖建,洪震.论公司收益质量的评价[J].经济师,20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