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张启中 时间:2010-07-03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融资风险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的生存和。本文基于对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中若干问题的分析,论述了如何从综合评价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筹资结构等方面构建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对如何建立和完善该预警系统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功效系数法
  
  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能够预先告知企业融资所面临的危险情况,从而可以为各方赢得时间,控制风险,减少损失。本文拟对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建立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哪些财务指标应包括在预警指标体系中。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内容,预警指标选择得好,才能真正发挥预警系统预知和控制危机的作用。
  2. 预警判断的合理性问题。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财务预警方法及预警线的判断。
  3. 预警的可靠性问题。预警指标的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基础的,虽然在计算指标之前可能对报表进行了处理,但是并不能做到剔除所有的极端值。此外,当前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预警的准确性。
  二、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1. 融资风险预警指标的选择。
  对企业来说,融资风险的加剧往往会导致财务危机的爆发,而财务危机则会通过有关财务指标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逐步显现的过程。我们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观察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的财务危机发挥预警作用。
  (1)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预警指标的设计和选择是建立预警系统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建立企业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融资行为的特点和所处的融资环境,选择合适的预警指标。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融资风险的各个因素,本文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及筹资结构4个方面来构建预警指标体系。①偿债能力。企业融资考虑的首要因素应该是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目前实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偿债能力指标为:(a)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b)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c)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债务利息);(d)资本周转比率(销售收入/平均股东权益);②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较低,银行信誉下降,也是导致融资风险产生的重要因素。主要指标包括:(a)资本报酬率(净收益/股东权益总额);(b)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c)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净收入);(d)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平均资产总额);③资产运营能力。企业资产运营效率低,大量资产闲置,会导致融资风险的发生。其指标包括:(a)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b)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c)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额);(d)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④筹资结构。企业筹资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融资风险产生的因素。筹资结构预警指标主要包括:(a)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b)资本化比率(长期负债合计/(长期负债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c)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d)资本固定化比率((资产总计-流动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2)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是各预警指标对总评价目标重要程度的反映。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融资风险预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预警系统功能的有效发挥。目前国内外对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类型。对于主观赋权方法来说,主要是运用专家意见打分法即德尔菲法(Delphi)。该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的咨询机构兰德公司首先创立的,具有匿名、反馈和反复的特点。在权重确定的实际过程中,需要反复的广泛调查和征求专家意见,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客观赋权方法主要采用的是统计方法,包括因子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等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运用中,笔者建议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 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预警方法的选择。对于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笔者认为可操作性、实用性最为重要。财务预警中比较常用的数学方法是建模法和评分法。建模法所建立的模型精度相对较高,但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作为基础,更适合于理论研究。评分法则是将预警指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运用指数法的计算来反映企业融资风险的程度。它的突出优点是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有利于风险管理人员作出更加详尽的分析。因此,本文从实用的角度选择评分预警方法。
  (2)预警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①预警指标的分型。根据预警指标的特点可以分为4类:指标数值(实际值)越大越好的,定义为极大型变量,如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报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数值越小越好的,定义为极小型变量,如资本化比率;指标数值在某一点最好的,可定义为稳定型变量,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若在某一区间最好,则可定义为区间型变量,如资产负债率。②预警指标满意值、不允许值、上下限值的确定。具体对本文所选取的16个指标而言:(a)极大型变量。满意值选取的是该行业的平均值,但选择不允许值有所区别:对反映盈利能力的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本收益率,其不允许值选为零;对反映偿债能力的已获利息倍数,其不允许值选为1;对反映资产运营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其不允许值选取满意值的一半;(b)极小型变量。它的标准值确定方法应该与极大型变量相反,满意值为0,其不允许值为0.3;(c)稳定型变量。选取在该行业平均值之上再添加10个百分点作为满意值,不允许值的上下限则分别取满意值的一倍和一半;(d)区间型变量。根据该比率的行业平均值,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和减少10个百分点作为比率满意范围的上下限,在均值上增加一倍和减少一半作为其不允许范围的上下限。  

  (3)评分方法。①单项功效系数的评分。按照上述指标的分型,根据沃尔评分法的规则,确定公式见表1。②综合功效系数的评分。根据各单项指标的功效系数按下面的公式计算出综合功效系数。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重)/权重。③评分结果分类。根据综合功效系数的数值大小,确定了各类警限的值域区间后,便可根据综合功效系数所处的不同区间预报警情。  
  三、建立和完善融资风险预警系统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 必须尽快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
  由于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职责不同,在预警系统运行中必须保持顺畅的交流渠道,否则融资风险形势瞬息万变,即使警情已经发觉,如预报或预报不及时也可能酿成危机。由于化技术应用广泛,因此在融资风险预警过程中可以应用日益广泛电子技术来为风险信号的采集和传送服务,在风险的动态监测、资料记录、数据处理、警情预报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 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指标体系应具有时效性。
  在企业的不同阶段,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应具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现金应是正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负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正负相间的。因此,为了及时对融资风险进行跟踪、评价与预测,可适时根据预测结果与实际状况的拟合程度对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及其权重进行调整修正,以更好地实现对融资风险的预警。
  3. 尽快健全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管理的组织结构。
  企业在建立融资风险预警系统的同时,必须要根据自身和预警机制要求建全相应的预警组织结构。为了提高企业的预警能力,所设计的组织结构就必须实用、简洁、系统和有效率。从预警管理结构的运行来看,企业的融资风险预警对象主要是内部的融资风险,但是其中夹杂着诸如体制、市场、信用、、、技术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风险预警系统的运行和管理上,不仅需要熟悉这些不同风险特性的专家,还需要一个预警中心进行综合,统一向高级管理层报告。
  4. 提高人员素质,确保信息质量是关键。
  财务数据的真实完整是财务分析的基本前提,由于风险预警模型的大部分数据来自于财务会计数据,财务数据的真实与否直接决定了预警的效果。企业必须提高财务人员尤其是财务主管人员的业务水平。企业高级管理层在思想上也要对潜在的财务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要充分及时地考虑和采纳员工提出的问题,使员工能够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中来。


  :
  1.姜秀华,任强,孙铮.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研究.预测,2002,(3).
  2.蔡壁洪.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定量分析指标探讨.财会研究,2002,(8).
  3.艾健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企业,2002,(7).
  4.池国华,迟旭升.我国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系统研究.会计研究,2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