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01
内容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进入“国际竞技场”,战略性海外并购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新趋势。企业成长驱动、国家资源战略驱动和全球竞争压力驱动是中国企业积极开展战略性海外并购的三个主要动机。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的特点是重视长期战略利益、大规模借助了外部融资、把握时机逢低吸纳和中国政府的态度转变。短期盈利能力、全球业务整合、适应国际规范的挑战是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键词:战略性海外并购 跨国公司 全球业务整合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实力的逐渐增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海外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与过去相比,近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并购行为更多地体现了企业长远的战略考虑,短期的利益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中国海洋石油收购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五大油田中的部分权益、中国石化收购英国公司里海油田8.33%股权、TCL集团收购Thomson SA的电视机业务、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等,战略性海外并购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寻求成长与竞争优势的新途径。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的驱动因素

企业成长驱动
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的出现首先得益于企业自身实力的增长。1978-2004年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的长期高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积聚了走向海外的条件和实力。随着中国经济和等方面融入全球化进程,这些企业必然会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一展拳脚。此外,企业融资渠道多样化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资金实力,缩短了企业提升经营规模的速度。目前,中国企业不仅可以在国内A股和B股市场直接融资,还可以直接到海外上市获得大笔资金。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不断增强,必然会选择走出国门,到海外去寻求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战略性海外并购就成为中国企业最有效进入海外市场的手段。

国家资源战略驱动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中国自身的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源于对海外稀缺资源的收购。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呈现资源导向型,是国家战略资源储备延伸与体现。近年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海油大力收购国际能源资源,全面进军非洲、中东、中亚、俄罗斯等石油储备丰富的地区,体现了中国走出去、多途径、多元化的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它们的收购行为正是构筑中国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具体措施。

全球竞争压力驱动
全球化的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展开海外大规模并购,打造全球竞争平台。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开放程度越来越大,跨国公司长驱直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主要战场。中国本土企业实力有限,许多在华的跨国公司不是与中国企业竞争,而是相互争夺。本土企业要想赢得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壮大起来,迅速打造一个能够与大型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平台。这也是中国企业选择大规模海外并购,在国际化经营路程上实现跳跃性发展的一个主要动机。联想购并IBM都是希望通过一次性并购壮大企业规模,使自身成为全球跨国公司。新联想的诞生标志着全球PC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形成了戴尔、惠普和联想三强对峙的局面。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的特点分析

长期战略利益高于短期财务收益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行为体现出明显的战略导向性,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目标,重视并购带来的战略利益,短期收益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从财务角度考虑,一些并购行为在短期内明显会给企业的收益带来负面影响,但企业仍然一往直前,将并购进行到底。汤姆逊的亏损与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衰退并没有阻止TCL海外并购的决心与步伐。同样,联想并购IBM耗费17.5亿美元,为了获得IBM的PC业务、品牌和渠道,新联想并不畏惧承担5亿美元的净负债。京东方并购TFT业务也没有在巨额负债和急剧上升的财务费用前止步。中国各大石油公司从事海外并购时,也是重点考虑对油气资源的占有。这些投资着眼于数年之后,甚至数十年之后长远利益,并不注重短期内的收益。

大规模借助外部融资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涉及的资金总额较大,绝大多数超过1亿美元,大型并购甚至超过10亿美元。从事海外并购的公司多数都是国内的上市公司,有的甚至是海外上市公司,都有通畅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相对于其他国内企业而言资金充沛。但是,相对于并购涉及的巨额资金,这些公司自身的资金实力仍然有限,不得不大量借助外部融资弥补并购资金的不足。中国企业在并购中展现了熟练的国际融资技巧。一些在教科书中才能看到的“蛇吞象”式杠杆收购,中国企业演绎得十分生动。以京东方为例,收购现代TFT项目耗资3.8亿美元。但京东方真正自有资金购汇仅6000万美元,国内银行借款9000万美元。另外的2.3亿美元,一部分通过BOE-HYDIS以资产抵押方式,向韩国产业银行、韩国外换银行、Woori银行以及现代海商保险借款折合1.882亿美元,另一部分,来自HYNIX提供的卖方信贷、通过BOE-HYDIS以资产向HYDIS再抵押方式获得抵押贷款,卖方信贷总额为3963万美元。实际上,京东方凭借高超的融资技巧,以6000万美元的自有资金就完成了3.8亿美元的海外收购。

把握时机逢低吸纳
逢低吸纳是的战略性海外并购的另一大特点。中国企业的战略性海外并购并不是常见的以强并弱,或者是强强合并的形式。由于全球各行业竞争环境变动节奏加快,许多跨国公司调整了自己全球核心业务定位,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剥离非核心业务进行战略收缩,尽快获得资金支持核心业务的。IBM出售PC业务,出售TFT项目都是这种情况。这些非核心业务往往具有很好资质,跨国公司又不愿意出售给自己原有的全球竞争对手,这就给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逢低吸纳的良好契机。此外,部分跨国公司经营不善,被迫出售一些有价值的资产,这也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了机遇。中国网通(控股)收购亚洲环球电讯、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就是利用了这种机遇。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中国企业并购谈判中的有力筹码。IBM大中国区总裁指出,IBM在近两个月内在中国动作频频,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把IBM PC业务卖出去,和联想的交易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双方将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市场。

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变化
政府支持也是2002年以来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的特点之一。加入WTO后,中国政府在对待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态度上发生了根本转变,由过去的保守谨慎转变为积极鼓励。过去中国政府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直持不鼓励的态度,基本出发点是中国自身缺乏发展资金,到海外投资意味着资金的外流,吸引外资才是重点。鉴于旧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已经无法很好适应中国国际化进程的需要,不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政府推动了一系列制度改革。2004年先后出台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和《关于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政策的通知》,构建了全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新体系注重从制约企业境外投资转为鼓励企业境外投资,从注重政府控制效率转向注重企业投资效率。《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第二条指出“国家支持和鼓励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赴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明确了政府对企业对外投资的肯定态度。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面临的挑战

短期盈利能力的挑战
中国企业战略性海外并购首先面临的是财务上的巨大压力。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般融入了大量外部资金,这些资金多数属于短期拆借性质,追求的短期回报率较高。企业完成并购后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偿还这些外部资金的本金和利息,这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选择的是逢低吸纳策略,看重的是长期战略收益。被收购企业往往处于盈利能力不佳的状态,现金流一般不充沛。收购企业不仅要有能力完成并购,还要注入新资金扭转被收购企业的不良盈利状态,这也加大了中国企业的短期财务压力。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国际化并购影响了TCL的盈利能力。TCL集团并购汤姆逊和阿尔卡特后,2005年第一季度虽然销售收入增长了62%,达到了117亿元,但是净利润却是负3.27亿元,较去年同期2.47亿元的净利润大幅度下降。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的亏损是TCL集团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TCL预期的扭亏时间也从2005年延后至2006年。

全球业务整合的挑战
如果说顺利完成海外并购是第一次挑战,并购完成后这些中国企业还将面临更为艰巨的第二次挑战。以联想为例,新联想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五年后不能继续使用IBM商标名称时,联想的品牌(Lenovo)能不能替代IBM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品牌?联想并构IBM后,成为惠普康柏和戴尔的直接竞争对手后,能否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竞争?对联想、TCL和京东方等企业来说,海外并购解决的是搭建全球运作平台的问题。完成战略性海外并购后,这些公司初步从一个国际企业演化为了跨国公司,成为其他全球跨国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如何顺利进行全球业务整合,充分整合两家企业的优势资源,应对全球竞争对手,将是所有完成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适应国际规范的挑战
中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将会面临国际法律法规的适应问题,包括中国政府关于海外投资的法律规范,东道国关于外国投资的法律规范以及国际商务行为需要遵守的法律规范。虽然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境外直接投资法》,对外投资法律体系较为零散。但是,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外汇使用政策均在快速调整和变化。中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行为上必须关注我国法律环境的快速变化趋势,采取适当的并购行为。由于对当地法律的疏忽和陌生,许多中国企业在从事海外投资时遭致了法律麻烦。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就承认,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百密一疏,没有料到会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该收购的审查。尽管最终安全通过审查,但其过程惊心动魄。因此,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过程中必须重视了解和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要求。

:
1.刘光尧.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风险防范分析. 决策探索,2003(1)
2.唐宜红.中国海外并购的主要阻力和对策分析. 北京科技学院学报,2003(6)
3.邱欣欣.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趋势、特点及战略分析. 商业研究,2004(19)
4.孙家韬.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防范与化解. 亚太,2005(1)
5.于研,刘伟.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上海企业,2005(1)
6.聂名华.中国境外直接投资政策和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改革,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