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的思考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廷邦 王鲁闽 时间:2010-07-01
针对部分造假行为严重,财务报告失真,企业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的状况,新《会计法》十分强调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问题。拙文就如何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并提高其运行质量,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现行内控制度的不足和问题

近几年,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推进和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设一直没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停留在计划时代完成政府经济目标的建章立制上。适应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内部监控机制没有很好地得到健全和完善。从审计对内部控制评审的情况来看,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内部控制制度多数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加之会计基础差,会计控制不规范,一直影响企业的管理和任务目标的实现。现行的企业内控制度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1.内控目标的差异。现行内控制度的目标,不以经营目标的实现和确定为着眼点,而是重宏观调控目标轻自身管理,重速度和规模较产品质量和效益。从决策层和各管理部门以及到各位员工,都把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作为其业务活动目标,各环节、各部位缺乏沟通和相互联系,对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形不成“提供恰当保证”的观念,把内控制度理解成一般的规章制度,理解成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实施国家规章的具体细则。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相差甚远。

2、内控内容上的差异。现行内控制度的内容,多数对工作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以及奖惩制度要求甚多,对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不明确,管理组织的设计不,强调了检查性,忽略了预防性和指导性。因此,使内控制度很难发挥其控制作用,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3、内控形式上的差异。由于现行内控制度游离于管理之外,在形式上与管理格格不入,表面文章多,不注重提高内控制度的效率和效果,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缺少有效控制,因而没有足够的约束力。

二、企业内内控制的具体内容

1、内部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会计记录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授权批准控制。每笔业务必须经过授权,避免开支的随意性。②职责分工控制。它要求互不相容的职责不应有一个人兼任,以减少发生错弊的可能性。③会计记录控制。会计记录控制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④实物控制。实物控制是指为保护各项资财所采取的安全设施和措施。⑤内部审计。

2、内部管理控制。内部管理控制是为贯彻经营方针,合理而有效地进行经营活动而对内部管理工作实施的控制。它包括计划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物资存货控制、营销业务控制以及管理组织机构和组织人事控制等。内部管理控制,涉及到管理控制的各部门。因此,要合理划分各管理部门的权限;明确其责任,为恰当地进行计划、组织和领导工作;高效而且经济地实现企业组织的任务和目标提供适当的保证。

三、建立内控制度的几点建议

1、所有者职能要到位。就政府而言,所期望的是就业和税收,经理人员和工人期望的是工资的多少,而所有者最终承受企业的亏盈。所以,关心企业经营情况和推动企业的原动力应当来自于所有者,避免市场风险的约束力也来自所有者。所有者避免经营风险的谨慎和追求效益的动机,形成了对企业的约束和激励。因此说,所有者职能到位,是强化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促使所有者对经营者形成控制和制衡机制,防止经营者滥用权力。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应该是所有者通过法定形式进入企业行使职能,通过在企业内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保障所有者对企业最终控制权,形成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激励和制衡机制,从而使三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3、强化控制环境建设。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控制的实施和效果。控制环境的要素包括:(1)员工的正直、职业道德和进取心;(2)企业单位的组织结构;(3)管理部门的经营理念和风险;(4)对企业单位经营实践的各种外部影响;(5)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对特定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的关注和要求。

这种控制环境对实现内部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4、建立内控制度的基本原则。新《法》从会计监督的角度,对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执行这些要求的同时,要注意克服内控制度已有的弊端,变非经济性目标为经济目标;变宏观调控目标为经济效益目标。重在强化内控制度的约束力,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具体说,(1)要坚持健全性的原则。从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来看,前者的目的是保护企业的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相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2)要坚持有效性的原则。内部控制的布局是否合理有效,有没有不必要的控制,有没有把一般控制点作为关键控制部位,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既不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牵制作用。在坚持符合性原则的同时,还要掌握控制成本和效益的比例状况,使用最少的财力,正确、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