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资体制下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改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原有的投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资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新格局。但是,现行的投资体制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的投资决策权没有完全落实,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决策的化、民主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管的有效性需要增强。为此,我国于2004年7月正式颁布《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我国经济发展建立起了新的投资体制。
在新的投资体制下,投资主体具有更大的自主性,不仅投资领域的扩大,而且体现了“谁投资,谁决策”的特;更加对投资的调控方式由微观、直接调控向宏观、间接调控改进;对政府投资项目,则强调“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财务评价是指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费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目前,我国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主要依据的是1993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它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分为企业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不确定性分析三个部分。企业财务评价又包括四个方面: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不确定性分析,如图1所示:
图1原有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该评价体系的不足越来越明显。
(一)风险分析独立于其他分析之外。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许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二)动态指标的计算假设使其误差太大。一是假设项目计算期以年为单位。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入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二是假设项目计算期内贴现率保持不变。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发布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并且,投资项目的资金成本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在项目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渠道的情况下,负债资金的成本是确定不变的,而权益资金成本是随项目风险的变化而变化的。项目期初的不确定性因素多,权益资金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高;随着项目步入正轨,投资项目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降低,权益资金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也随之降低。只以一个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将加大期初现金流量的重要性而弱化后期的重要性,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三)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周围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影响,并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费用、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入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四)缺少将各评价指标综合起来考虑的可行性办法。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鉴于《建设项目评价方法与参数》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内容与方法。
(一)将风险分析贯穿于财务评价始终。将原不确定性分析的内容改为项目综合性风险评价指标,如风险β系数、综合杠杆系数等;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贯穿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费用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费用,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如此一来,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二)增加环境影响因素指标。加快有关绿色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披露的方法研究,合理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入和利润。将上述计量结果纳入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三)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针对原动态指标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1)在可行性前提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如将以年为单位折现改为以半年、一个季度或一个月折现一次,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2)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资本成本应是其各种资本来源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自高、中、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其折现率应相应略高于、等于或低于平均资本成本,因此,应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3)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预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四)增加项目的能力分析。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将各指标视为一个整体。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门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
下一篇:控股型企业集团财务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