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管理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未知 时间:2010-07-01
现金流量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期间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信息的报表。它是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已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企业现金流动信息的一张动态报表。现金流量信息可以用来评估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变现能力、收益质量和财务弹性,而这四个方面对企业的生存和持续至关重要。因此,企业每月甚至每周都应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将其事前预测的现金流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作为编制下期现金流量预算表的依据,以便更好地进行现金流量的日常管理与控制,合理调度资金运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二种。直接现金流量流入法是按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的主要类别直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便于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来源和用途,预测企业现金流量的未来前景。下表是某集团公司按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投资与筹资的明细项目略)。
某集团公司现金流量表(正表) 单位:万元

项目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33838 28239 23663
收到的税费返回 0 0 0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0 0 51
现金流入小计 33838 28239 23714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19551 17434 16808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3000 2513 2017
支付的各项税费 2807 2033 1435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出 4580 3741 4552
现金流出小计 29938 25721 2481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3900 2518 -1098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178 -143 -890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87 -2035 2346
四、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2535 340 358
间接法一般是以企业取得净利润为起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支出等有关项目,据此出经营现金流量。 用间接法编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则是将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比较,了解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的差异,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净利润的质量和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状况。
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得知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动的总体状况。如通过上表可以知道该公司200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量是3900万元,并且其取决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与流出量的差额;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主要来源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非其他,具有可持续性;现金流出量主要用于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以及支付职工,支出结构正常;企业经营活动流出量主要依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支撑,而不是从外部筹资。再者,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上年数据比较,可以得知企业的发展状况。通过上表也可以看出,该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逐年上升,现金流入量比现金流出量的增长速度快,企业的经营能力逐年提升。如果本期现金净流入量较上期下降幅度较大时,就要关注是哪一个流入或流出项目发生变化。
只有把现金流量表作为日常管理、调度和控制现金的有效工具,现金流量才能被真正控制住。只有控制现金流量才能确保收入项目资金的及时回笼及各项费用的合理支出。因此企业应定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潜在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率,因而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金流量预算包括期初结存、本期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现金余额四个部分(这里仅指经营活动现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一般是指经营性收入,即企业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带来的现金,可以根据有关的数据和计划销售额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入量。承上例。假设该公司2005年销售额比2004年增长12%,2004年的销售额为24400万元,而2004年比2003年销售收到的现金增长19%(28239÷23663×100%),预计2005年销售收入现金流入量为32520[销售额×(1+预计销售增长率)×(1+销售收现增长率)即(24400×1.12×1.19)]万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是指涉及到购买材料、支付人工、期间费用、缴纳税款等支出,这些方面引起的现金流出量的多少,可以根据以下方法。该公司2004年现金流入流出比为1.1(28239÷25721),那么2005年经营现金流出量为29564(32520÷1.1)万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占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为67.78%(17434÷25721×100%),则2005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0038[预计200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购买商品、接受劳务占经营活动现金支出比即(29564×67.78%)]万元。用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其他各项目,见下表:
某集团公司2005年现金流量预算表 单位:万元

项 目 金 额
期初现金余额 813
本期现金收入 32520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20038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2889
支付的各项税费 2337
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出 4300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支出 29564
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额 2956
期末现金余额 3769
通过对上两表比较可以知道,该的销售任务与销售回笼额已完成预定目标,采购成本控制了,但工资费用超支。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报表中反映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进,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动态管理。
对现金流入量进行管理就是要开源,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满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千方百计提高销售收入。这是企业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最重要的渠道,也是企业能否生存和持续的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业务收入越多,说明现金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周期越短,增量越多。但是在市场条件下,每一笔生意都不可能是现金交易,存在着大量的商业信用,即形成应收账款。凡是有信用活动就有信用风险,应收账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如一个企业销售收入高,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但应收账款数额也随着增大的话,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企业会因缺乏流动现金而陷入困境。所以企业必须下大力气采用一切方法加速应收账款回收,降低应收账款的比重,并减少坏账损失。
首先,树立信用风险意识。在制定与考核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时,应把销售收入回笼额以及回笼期长短、坏账损失都要考虑进去,且责任明确,奖罚分明;有时客户一次性付清货款确实有困难的,也可以采取分期收款方式进行销售。采取这种方式销售价格要比现销或普通赊销高,部分差额可作为销货企业的信贷收入,部分差额可用来补偿采用这种销售方式而受到的损失。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建立规范的应收账款收账政策和严格的企业收款责任制等等。总之,应把应收账款的催收放在和产品销售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快现金回流。
其次,多渠道增加企业现金的流入量,利用暂时闲置资金获得超过持有现金的收益。如企业月初取得现金500万元,月末才能支付。企业可采取7天通知存款方式。目前7天通知存款利率为1.62%,活期利率仅为0.72%,月利息差为3750[500×(1.62%-0.72%)÷12]元,如将用于日常支付的现金暂时用于以上投资,待需要支付时随时变现,其安全性和变现能力与普通存款差不多,但比普通存款能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
再次,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必须立即入账,特别是现金和银行存款,要日清月结,防止挪用,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对现金流出量进行管理就是要节流,千方百计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费用支出。存货是企业是重要的资产项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是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
在日常管理中,应努力地把存货占资产的比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力求使这个比重降低。要加强采购控制,正确编制与执行采购计划,保持合理的储备,对那些呆滞、积压的存货要积极处置,并计提合理存货跌价准备,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存货实际价值。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总的来说,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把企业存货的采购量、仓储量、仓储成本控制在一个最佳的水平上。储备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最主要部分,而且会大量占用储备资金而造成流动资金短缺,使流动资金失衡。所以,企业尽可能地利用商业信用,合理利用客户的资金。当企业的现金并不充裕时,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减少对外采购中现金支付。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不需银行动用现金,手续简便,企业只需提供购销双方的合同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近年来愈来愈为银行和大多数企业接受,成为企业进行现金管理,弥补日常经营用现金不足的重要手段。
“管理出效益”这是一条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在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管理中,只有同时抓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管理,才能实现现金平衡和企业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