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妍玲 时间:2010-07-01

内容摘要:本文以稳健性表征盈余质量为着眼点,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董事会领导结构及董事会成员激励程度四个方面分析了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指出董事会特征势必会影响公司盈余稳健性,从而影响公司盈余质量。因此,逐步完善我国的董事会治理将是改善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关键词:董事会特征 盈余质量 会计稳健性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尤其会计盈余信息, 是市场有效运转的关键。高质量会计盈余信息的生成离不开一整套基础性构件。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无疑对盈余质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盈余质量的内涵
  
  目前理论界和学术界对于盈余质量的概念尚无定论。实际的研究中往往将盈余管理看作是盈余质量的一个反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稳健性和及时性视为盈余质量的主要内涵,尤其是稳健性(Watts,2003;Ball,2003;Pope和Walker,1999)。稳健性意指对损失和收益确认的非对称性,即盈余对损失(坏消息)的反映要比对收益(好消息)的反映更为及时(Basu,1997)。及时性是指会计盈余反映损益的速度。及时性和稳健性是构成高质量财务报告的重要因素(Bushman等,2000)。
  Watts(2003)指出,会计稳健性在公司治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董事会则是公司治理中最为重要的机制之一。本文即以稳健性表征盈余质量,考察董事会特征与盈余质量的关系。
  
  盈余管理研究回顾
  
  国外关于董事会特征和盈余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盈余管理问题。例如,Peasnell等(2000)研究发现,外部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较少采用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手段以达到目标盈余。Klein(2002)发现,外部董事占比例较高的董事会更倾向于对会计质量进行监督,从而产生较低的非正常应计项。Beasley(1996)、Dechow等(1996)以及Farber(2005)发现,公司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与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负相关,也即外部董事所占比例越高,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低。
  Vafeas(2000)考察了盈余-股价回报关系如何随董事会构成和规模而变化,没有发现证据支持外部董事有利于提高报告盈余和股价回报之间联系的假设。Bushman等(2000)则从及时性角度考察了内部治理机制和盈余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盈余及时性与外部董事所占比例正相关。
  国内关于董事会与盈余质量的研究也大多集中于盈余管理问题。例如,薛祖云,黄彤(2004)以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作为测试样本,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的某些重要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监事会会议频率,持股董、监事的数量和比例,独立董事数量,监事会规模等与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呈显著相关;而董事会规模因素、灰色监事、名誉监事等却未对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改善产生影响。张逸杰等(2006)就董事会规模、活动强度和独立性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吴清华等(2006)实证分析了我国董事会特征与财务呈报质量之间的关系,笔者也是以盈余管理指标来评估公司会计盈余信息的呈报质量。管连云(2004)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例、审计委员会、独立的提名委员会、董事会成员持股量五个方面规范分析了董事会特性与会计信息质量(以虚假财务报告和盈余管理程度表示)之间的关系。
  
  董事会特征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Fama和Jensen(1983)将董事会视作解决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并指出,虽然管理层被授权实施各种决策,但董事会仍保留了决策控制和批准权以及雇佣、解聘和设定最高管理层薪酬的人事权。
  为了有效的监督公司,董事会需要可验证的信息。实务中,这些信息往往由管理层提供,而管理层则有充分的动机歪曲这些信息。Watts(2003)指出,会计稳健性则可以抵消管理层的这种歪曲。具体而言,稳健性在公司治理方面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稳健性可以防止对公司累计盈余和净资产的高估,从而有效抑制管理层对其自身的机会主义支付行为并防止其获得过度薪酬。此外,稳健性还有助于抑制股东过度发放股利,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其次,Ball(2001)认为,若没有稳健会计,管理层就有动机继续经营亏损项目以避免由于出售或终止亏损项目而产生报告损失。而稳健性可以通过及时确认损失,传递信号给董事会以便董事会调查损失的原因,这可以帮助投资者尽早发现并终止亏损项目,甚至引致管理人员的解聘。最后,Ball(2001)认为,稳健性意味着事先承诺对坏消息进行及时确认,这有助于降低管理层选择亏损项目(如经理帝国的建造)的动机,这些项目为管理层带来利益的同时却对股东造成了巨大的损失(Ball和Shivakumar,2005)。
  以上分析意味着董事会在执行他们批准及监督关键决策的职能时,稳健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具。因此,强董事会产生对稳健会计的需求。另一方面,被内部人控制的董事会或监督激励不足的董事会则往往会为管理层创造机会采用不稳健会计(激进的会计)。笔者具体分析董事会规模、董事会构成、董事会领导结构及董事会激励程度这四个董事会特征对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一)董事会规模对稳健性的影响
  董事会规模被认为是影响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Beasley(1996)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虚假成正相关。Jensen(1993)以及Lipton和Lorsch(1992)认为,董事会人数越多,董事会成员间的交流和合作就越困难,从而董事会对管理层的控制能力就越弱,也越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由于我国公司的规模较小,但就董事会规模而言,与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董事会平均10人)相比,我国公司董事会规模略大,这会增加沟通成本,不利于对管理层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公司的会计不稳健(即比较激进)。
  (二)董事会构成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无论理论界还是学术界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董事会的独立性与董事会的构成密切相关。由于内部董事的职业利益与管理人员密切相关,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外部董事的利益则与经理人员没有直接联系,并且受到“声誉”机制的制约,从而可以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例如,Fama(1980)以及Fama和Jensen(1983)认为,外部董事有强烈的动机通过对经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向股东和外部劳动力市场证明自己作为董事的价值,以保住目前的董事职位或获得更多担任董事的机会。声誉机制对董事的激励作用也已经为许多研究所证实。例如,Kaplan和Reishus(1990)以及Gilson(1990)发现当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或削减股利后离职的董事很少在其他公司找到新的董事职位;Brickley(1999)也发现CEO离职后拥有的董事职位个数与其以前的业绩显著相关。因此,外部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越高,从而对管理层的监督能力越强(John和Senbet,1998)。要有效履行监督职能,提高盈余质量,必须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Beekes等(2004)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成正相关,说明独立董事的增加可以提高公司会计稳健性,从而提高会计盈余质量。我国上市公司中外部董事比例一直不高,直到2003年才有较大的提高,但平均而言,仍未达到《指导意见》规定的三分之一,也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外部董事数目过少,不利于监督管理层采用较稳健会计,从而不利于提高盈余质量。
 (三)董事会领导结构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公司的领导权结构, 即董事长与总经理的分离程度, 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执行层创新自由的空间。代理理论认为为了防止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需要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应当分离。Jensen(1993)指出,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会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因为两职合一意味着要总经理自己监督自己,这与总经理的自利性是相违背的。两职分离也意味着外部董事监督动机的增强,因为,如果CEO同时担任董事长,较之两职分离情况下,他们将会对董事的提名及选举产生更大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中两职合一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证监会建议两职分离后,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比例明显下降。两职分离会使公司治理中的约束及激励机制增强,促使管理层采用较为稳健的会计,从而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
  (四)董事会成员激励程度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不仅董事会的构成对董事会的效率有重要影响,董事会成员的激励机制也直接影响到董事监督管理层的积极性。从董事的角度来看,如果薪酬只是基本工资和对已完成业绩的年度奖励的话,他们势必会追求短期的利益;若要使他们为的长远考虑,就必须有相应的激励手段:让董事持有公司的股份。董事拥有适度的持股权可以缓和他们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平均薪水比较低,董事会成员持有的所有权股份对其个人财富的影响较大,因此,让董事持有公司股份更能使他们有效地成为中小股东利益的代表,使他们有动机对大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进行积极抵制,促进公司采用稳健会计。虽然持有股票可能会导致董事参与操纵盈余,通过影响股价而在证券市场上获利,但让董事会成员持有适当数量股份仍不失为提高董事会监管积极性和盈余质量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此外,董事会中非受薪董事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表示董事会受到的激励程度越低。从而导致董事有动机牺牲股东利益去追求职位特权消费所带来的好处。因此,降低公司董事会中非受薪董事所占的比例将会提高董事会监管的积极性,促使管理层对于坏消息及时确认,提高会计稳健性。
  
  :
  1.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2
  2.薛祖云,黄彤.董事会、监事会制度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资本市场的经验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7
  3.管连云.董事会特性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师,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