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关系网及其运行维度的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王斌 时间:2010-07-01

[摘 要] 本文以不确定性竞争环境下动态关系网模式的建立为出发点,探讨了企业动态关系网形成的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嵌入理论和能力分工理论。依据上述理论,提出了动态关系网运行的三个维度,即结构维度、契约维度和技术维度,构建了动态关系网运行维度的互动关系模型,揭示了信息流对关系动态复杂性的决定作用。 

 [关键词] 动态关系;网络结点;契约

  一、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的提出
  
  在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市场上,传统的科层组织不能提供市场所需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产品技术含量和研发费用的增加要求企业积极寻找外部资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组织间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平台。所有这些使得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经常被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所代替。
  企业动态关系网是以企业为中心向上游和下游及其他相关方向延伸的各种关系网络。它包括市场链关系和市场链链外关系。市场链关系包括买方—卖方关系、供应商关系等。围绕市场链的是各种链外关系,包括与有关的个人、组织和协会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扩大了市场链,使之形成一个关系网。市场链及市场链链外关系还隐含另一性质关系:知识和影响关系,包括企业间或企业与顾客间的学习联盟,以及企业与个人、协会的相关关系(刘戒骄,2002)。
  中心企业结点总是试图与多样化结点建立关系网络。多样化的关系网络即是与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性质结点(企业、组织等)建立交叉联系,结点的关系网络其实是一个价值创造系统:不同的角色(如供应商、分销商、互补者、协会、研究所等)共同合作创造价值。网络组织是重新安排新的价值群中的各角色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动员新的联合体和各个角色去创造价值。
  基于中心企业结点的关系网络有效解释了结点外部关系结构,企业通过关系分析,合理建构不同层次的关系网络整合外部资源。竞争已演变为“市场网与市场网的竞争,而不仅仅是公司之间以及市场链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市场网中建立牢固的、开放的和共同创造价值的关系,同时要让所有的市场网络成员都认识到这些关系,根据形式变化进行增减,保持良好平衡”(戴依,2003)。
  
  二、动态关系网的理论基础
  
  动态关系网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嵌入理论和能力分工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Richardson(1972)从交易费用角度对企业制度、市场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了研究。Richardson将经济活动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替带性活动”和“互补性活动”。“替带性活动”是指依存于同一能力的活动;“互补性活动”是指以一定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为条件,与其他活动相匹配的活动。在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基本制度形式之间,存在着迄今为止一直被人们忽视的第三种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形式,即“组织间协调”,这种经济活动的类型是非替代性的、但却是互补性的活动。
  2.嵌入理论(Theory of Embeddedness)。Grant(1991)认为一切经济行为都嵌入在人际关系网络中,交易行为是在社会互动中作出的。经济生活中还普遍存在着基于信任的交易,即交易来自交易双方的互信,而信任的产生则依赖于长期的互动。这种基于信任的同盟关系如果被制度化,则交易双方便成为长期盟友,进而演变为网络式组织。Grant的嵌入理论提出了组织间信任的问题,并指出这种信任关系具有防止欺诈、节省交易成本的功能,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促进了合作的可能性。
  3.能力分工理论。企业动态关系网是基于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多企业联合体,企业能力分工理论强调企业自身特殊资源在竞争优势形成中的决定任用,企业的机会和拓展空间则将是自身特殊资源使用范围在市场上的扩散(Teece,1997)。当每个企业都按照自身的知识状况、能力特征向专门化角度发展时,这实际上是企业层次上的能力分工过程。当企业所需的某种稀缺资源被其他企业所独占,资源的可获得性较差,企业往往要求与拥有这一资源的其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获得所需的经营资源。
  
  三、企业动态关系网的运行维度
  
  基于以上交易费用理论、嵌入理论和能力分工理论,企业动态关系网的运行需要有三个维度的支撑体系,即结构维度、契约维度和技术维度。
  1.结构维度
  (1)网络结点特性。动态关系网络组织是一个由活性结点(结点具有决策能力)及结点之间的立体联结方式与信息沟通方式构成的具有网络结构的整体系统。结点对流经它的信息具有处理能力,结点活性与决策能力是网络组织的必要特征。网络组织的构成硬件可理解为网络组织的结点及结点间的联系,软件为各结点内运作机制与整个网络组织运作、管理与创新机制,还包括共同遵守的网络组织协议。网络组织依靠网络组织协议运行,在遵守协议前提下可自愿进入、退出。
  (2)网络边界。网络组织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是为了特定的目标或项目由人、团队、组织构成的超越结点的组织。组织结点的构成会随着网络组织的运作进程、目标完成状况或项目进展增减、调整。网络组织边界超越一般组织边界,具有可渗透性和模糊性。网络组织根据组织目标选择构成结点,结点的核心能力、互补优势及整合程度决定网络组织具有特定领域、围绕特定目标的超级功能。网络组织由于借助信息通信技术,使得网络组织运作可以超越结点边界、时间和空间限制。超越结点是网络组织作为超组织模式的特征和网络组织环境适应能力的保证。

  2.契约维度。契约是实施动态关系网管理的基础。企业动态关系网不单纯是企业,又不单纯是市场,而具有“半市场,半企业”的特性。因此,它的运作不是在纯市场的平台上,而是对市场的公共性、独立性向相反方向的改造,使其成为具有一定私有性、专用性、可控性的不完全市场。改造的方式和结果则和企业动态关系网的契约性质相关。没有契约,各成员企业就会处于分散、独立的状态,组织间无法在核心能力结构上互相补充。
  从中心结点企业的角度来看,在企业动态关系网管理中,其成员组织拥有私自信息或信息优势(作为代理人),而中心结点企业相对处于信息逆势(作为委托人)。因此,中心结点企业必须通过设计契约来约束成员组织的行为。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契约进行设计为解决动态关系网中的“有害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提供了方法。
  3.技术维度。作为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企业动态关系模式的运行需要众多技术体系的支撑。支撑动态关系网运作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以下两种:(1)企业建模与仿真化技术。对企业动态关系网进行建模并通过对企业模型的仿真优化方法与分析优化方法,解决动态网络组织建立过程中的主要优化问题是合理建立动态关系网的要求。主要有:建立反映企业动态关系网过程、功能、信息、资源、组织多视图的模型,全面、完整地描述企业动态关系网的构成及成员企业的信息;建立企业动态关系网的描述和建模工具,提供模型的仿真或仿真工具的接口。(2)模糊控制。由于企业动态关系网络系统的内涵和外延都比传统管理要复杂得多,一方面,动态关系网管理系统内部出现了许多难以精确定量描述的要素,而且这些要素还常常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最终效果。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动态关系网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系统的边界,从而使许多问题的边界难以确定。即很多问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非此即彼”关系,而是“亦此亦彼”的中间状态。大量“亦此亦彼”的中间状态问题的存在,无法按照传统的标准将问题划分为确切的某一类型,而只能通过模糊处理,依据隶属度来进行相应的判断和控制。模糊控制理论为企业动态关系网管理提供了方法基础。
  结构维度、契约维度和技术维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维度以技术维度和契约维度为基础。结构维度使技术维度、契约维度本身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契约维度本身没有意义,它通过结构维度起作用。因为需要动态关系网运作的结构支撑,才不得不需要契约支撑。技术维度除了本身的技术价值外,它的更大价值在于使结构维度得以运转。在三大维度中,技术、契约更具有基础性的平台作用,而结构更具有应用性的操作作用。
  
  四、本文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效地配置资源。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可以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在不大量投入的情况下,企业间取长补短,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间的联合,促使企业间设备、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作,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获得关键资源。企业动态关系网可以集中优势资源,专攻目标附加值高的设计和营销,从事最专业的活动,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高、更多样性的价值,变“单品种、大批量”为“品种各异、批量适当”的产品结构;变单纯封闭型生产为外向式生产经营实体,从而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3.获得信任关系与迅速决策的能力。企业动态关系网模式借助外部优势资源,改善自身逆势资源部门的功能,由于彼此长期合作所建立的了解和信任关系,较容易取得关键资源。当企业在策略上有重大改变,如开发新产品或在其他地区开辟销售渠道时,亦可取得各关系单位的持续支持,易于快速抢占市场。
  
  :
  [1]乔治·S·戴伊,著.戴依,孟立惠,译.动态竞争战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
  [2]刘戒骄.产品兼容,网络效应与企业竞争力[J].,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