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效益研究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姜春碧 时间:2010-07-01

摘 要:现阶段,东北老基地存在着高消耗、低性能、低附加值、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等问题,因而,在市场的大潮中,造成了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的局面。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传统产业高科技化能改变这种局面,但高科技需要大量投入资本,故而需要研究传统产业高科技化资本运营的模式,从而降低高风险,实现高效益。

  关键词:资本运营;实施条件;资本运营方式;资本运营风险
    
  资本运营是企业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对加快企业改革步伐,优化产权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由于单一产权结构已经成为制约企业面向市场竞争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市场形势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许多东北老工业基地都把资本运营摆在了重要的管理议程,并且积极地进行了运行和探索,以期通过资本运营在优化产权结构方面取得实质进展。但从整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的效果难称人意,不是虚有其名,缺乏实质收益,就是运行不力,无所收获,这就使得东北老工业基地难以通过有效的资本运营来实现产权组织的优化,也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主体。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1.资本运营经验欠缺,资本运营收益不明显
  资本运营是企业将拥有的资本在全社会优化配置的过程。从范围上看,资本运营可以涉及任何地域和行业,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由于自身固有运行管理机制的影响和目前对资本运营工作认识不足,以及运行经验的欠缺等问题,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缺乏在国内外进行有效资本运营的相关条件。就实际情况来看,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理念和手段的缺乏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个是长期依赖于统包统销的运作模式,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缺乏市场经济下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意识,另一个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外部形象欠佳、企业人力资源匮乏等因素,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缺少资本运营的有利环境和必要条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有效地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和环境并不是很完备,即使有些东北老工业基地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了资本运营工作,但这些工作也仅仅停留在融资这些相对简单的资本运营活动上,真正具有实质性的运营活动,如兼并、收购等不是很多、很有效。
  
  2.资本运营人才匮乏,资本运营缺少人力支持
  资本运营是一种融专业性、复合性和性于一体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广泛的、证券、税务、财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管理手段,而且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能力和谈判能力。然而,由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职业特点,对从业人员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体力因素;即使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市场化意识和发展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因为多年积淀较差的自身社会形象,仍然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储备上面临“人才吸引不进来、人才又留不住”的问题,从而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关于资本运营方面的人才严重短缺,在这种情况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要走向规范,并取得最大限度的收益显然缺乏必要的人力支持。
  
  3.资本运营中介组织的不规范,造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难以借力发挥
  资本运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中介组织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中介组织在资本运营中承担着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融通资金等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许多资本运营中介组织发育不良,且存在着从事资本运营的中介组织数量过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中介组织的行为不规范、中介组织欺骗投资者等问题。因此,在目前中介组织尚不规范的情况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进行资本运营,势必会遇到低效甚至无益的可能。
  
  4.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本运营的健康运作
  传统体制下国有企业一直实行低工资高福利政策(这种政策实际上形成了职工与企业之间一种无形的契约关系,即一种社会化的,包括保障和福利在内的利益统筹关系)。而国有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一部分企业破产、被兼并、下岗职工和富余人员原则上应由企业对其进行劳动关系补偿,或继续逐渐兑现福利和保障方面的承诺,然而,目前真正以有效方式对职工过去的劳动关系进行补偿的只是少数企业,大多数企业“五条件”的解除原先存在的契约关系。这样一来,下岗职工缺少必要的财力支撑走向再就业之路,不但加重了政府负担,还有可能扩大或激化职工不满、社会不安定等负面效应。另外,我国目前仍缺乏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传统体制下,企业的生产、分配功能与社会保障功能混在一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将企业推向了市场,企业角色发生了很大转变,社会保障功能由政府和社会承担,而政府和社会也缺乏这方面的资本积累,资本运营时,必然伴随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如果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保证,势必影响资本运营的力度和进程,资本运营在职工就业的压力下举步维艰,进退两难。
  
  5.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股权改制问题进展迟缓
  资本运营理念强调将资产、劳动力、土地、技术等一切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进行优化配置,即要将一切资源、生产要素在资本最大化的目标下进行结构优化。但是,现实的资本运营活动不少却背离了这一初衷。由于“壳资源”的稀缺和证券市场低廉的筹资成本,使得上市指标和配股资格受到企业乃至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于是引发了地方政府主导的、以“保壳保配”为直接目标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上市公司重组浪潮,也掀起了买壳上市的潮流,所以,从1997年开始,我国上市公司重组迅速升温,而我国上市公司重组的动因也表现出很浓厚的为配股资格、为壳资源而重组以及地方政府主导的特征,这与市场力量主导下企业重组存在显著差别。从重组的时间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大多发生在第四季度,例如,1997—1999年3年中资产重组涉及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股权转让中第一大股东变更的重组事项中第四季度重组事项共有228起,占三年重组事项总数的42%,第四季度突击重组的情况表明,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中上市公司重组存在明显的报表操纵动机,试图在年度结束前通过重组来影响年度报表的财务数据,即进行财务型重组,而并非是实质性重组,这些资本运营行为,真正关心的不是重新优化配置企业资本,而是通过这种做法在证券市场上现行获利,改变困境,所产生的后果多是昙花一现式的泡沫经济,前两年情况略有好转,时间越长弊端越多。这种把资本运营看成是财务包装和利润重组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导致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资本运作缺乏战略性思考,无法与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协调。
  

  二、振兴东北老基地资本运营效益的分析对策
  
  1.努力实现资本运营形式的多样化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资
本运营方式来优化的资源配置。一方面可以采用横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纵向并购方式进行资本运营。或者可以与大企业和大公司联手,利用大企业和大公司的管理优势,进行混合并购,真正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就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在通过资本运营优化产权结构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考虑以下几种选择方式:(1)股份制。股份制是由社会各有关方面自愿人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和自担风险的形式,它的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实行股份制,投资者只享有价值形态的所有权,并凭所有权获取股息;企业成为法人所有者,独立地经营全部资产以实现资本在运营中的增值,各投资主体以入股的形式将资本或资产投入股份制企业,这样就可以达到产权明细、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目的。(2)信托经营。信托经营是指资本所有者通过形式将资本经营管理权委托给具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并承担相应风险的企业法人有偿经营,信托经营这种形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理的问题,而且调整了经营关系,启动了新的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给企业引入了新的经营管理机制。(3)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的集体经济,也是一种新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职工全员人股,资本合作与劳动合作结合;保留一定比例的属于职工集体所有的财产;实行民主管理,职工享有平等权利;以按劳分配为主,税后利润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风险意识,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厂长、经理的责任心,更积极地去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加快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形成新的生产力。
  
  2.民营经济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力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调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所有制结构,这就要通过民营经济来培育内在经济增长机制,培育市场的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老工业基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有力促进老工业基地持续产业的发展和主导产业的转型,一部分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有序退出,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民营经济的进入和承接,直至成为竞争性领域的主力军。民营经济参与国有资产处置不仅可以盘活国企的存量资产,还可以实现自身做大做强的目标;不仅能促进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不同地区进行大规模转移,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业和企业分工格局;民营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而国企现在富余劳动力很多,应减员增效,势必导致大量职工下岗。民营经济越是快速发展,整体经济就越能快速起步,经济体系中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当前解决就业的主要渠道。
  
  3.集中力量,通过资本运营组建大型企业
  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以提高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为出发点,加大资本运营的力度,组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以此来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首先,以优势企业,特别是实力强的上市公司为核心,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通过兼并、收购,把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其次,建立战略联盟,开展既竞争又合作的“柔性竞争”,实现双赢目标。不仅强调优势企业的强强联合,而且也应转变思路,积极与大型跨国公司“强强合资”,并做到同步技术更新。此外,通过无形资产筹资,进行资本扩张,也是组建大企业集团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利用名牌效应、管理优势、销售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承包、租赁、参股、并购等形式实现资本扩张。在组建大企业集团过程中,不能只追求规模而忽视效益与竞争力的提高。
  
  4.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具有全球眼光
  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开展对外资本运营。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根据东北老工业基地现状,目前应以发展中小型跨国公司为主。在对外投资地区选择方面,应选择经济发展较慢的国家作为主要运营地区,这样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实施资本运营时就能够提高成功的概率。当然,企业在实力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为避免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无序竞争,并增强抗风险能力,对外资本运营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同时,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企业投资的经验,建立集约式投资群体,集众多的中小型跨国公司到一个地区投资,形成配套服务,获得规模效应。
  
  5.培养和利用高层次专业人才
  当今的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高科技人才和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竞争。对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应有足够的重视和应对措施,要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培育高效率的工作团队等手段进行人力资本运营,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本运营工作有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6.支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最坚强的后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银行是经济的心脏,东北工业巨人的复兴,需要一个强健的核心和心脏,否则在机遇面前,只能空叹。必须有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前提。东北地区的金融体系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发挥促进作用,首先要解决包袱问题,特别是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如果银行体系累计的不良资产过高,而银行又难以单独依靠自身的经营来消化,那么就必然会严重制约银行对经济体系的支持能力。据统计,到2002年底,吉林、辽宁和黑龙江三省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比例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17和5个百分点,其中,吉林省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高达66%,为全国最高。为处置金融体系的历史包袱,中央可以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处置国有资产的权力,与财政部、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协调合作。通过增加核拨“核呆指标”、破产、拍卖变现、债权交易、发行专项债券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解决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振兴东北的金融战略应当推进政策和服务双创新,拓展业务领域,调整信贷和融资结构,发挥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第一,要加强银行的改革,提高效率,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第二,要靠资本市场企业债券的发行,促进更多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走上市融资之路;第三,要引导金融资源流向能够更好的发挥促进东北经济增长的领域,当前,银行业要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东北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基本建设,重点支持老工业企业改造和结构调整,重点支持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