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7-01
[摘要]各个行业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其共通性,也存在由自身行业特点决定的特殊性。文章针对第三方汽车物流的信息化建设展开讨论。通过对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本身特点和其在汽车供应链中作用的分析,清晰的展现了其对信息系统的需求。本文将这些需求分为基础信息化、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作业与供应链信息整合3个层次,逐一论述。并针对这些需求,列举了目前可能应用的技术。最后论述了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建设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供应链,整合,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逐步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丰田、大众及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落户,国内汽车厂家也都加快步伐,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降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深入研究和改善的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及能纵向贯穿整条汽车流通链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第一选择。

  1、汽车工业中的第三方物流

  要在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中建立高效实用的信息系统,就必须了解其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1.1、汽车工业的供应链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家汽车企业能够独立完成从零件生产、整车装配到最终把汽车卖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过去福特汽车那种从橡胶园到销售店统统包揽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已经象福特T型车一样,经典但已成为。取而代之的是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及全球营销的现代汽车工业模式。汽车工业全球化的特点包括:1)市场的全球化导致需求的多样化,这就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革命。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一条汽车生产线上可能同时生产多个型号的汽车,既“混流”生产,这在T型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2)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导致制造分工的明细化和国际化。如丰田汽车就有1800多种零配件来自世界各地的14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3)采购的全球化导致流通复杂化。汽车原材料、零配件的全球采购与OEM生产模式,大大加快了新型汽车开发和投放市场的速度,也降低了零配件的采购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也使汽车工业的流通链的复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新车型开发和投放市场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品质已经不是整车生产厂一个企业自身内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化的供应链问题,如图1所示。

  1.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面论述的问题导致了汽车物流的复杂程度比以往增加了很多。主要体现在:

  1)整车生产厂商根据订单安排生产进度,需要的零配件也是动态变化的。虽然理论上是可以提前通知上游厂商,使整个供应链实现订单化生产,但实际上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一方面,整车生产厂会不断增加新的车型(包括调整原有车型的配置),短时间内的生产计划也是在不断调整的;另一方面,零配件厂商不可能真正做到订单生产,这样不符合规模。最常见的是零配件厂商根据整车生产厂相对长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批量生产,再根据整车生产厂的实际生产计划,送到生产线的消耗点上,以实现JIT生产。由此产生了2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零配件厂商的库存问题;一个是如何保证上百个零配件厂商的上万种零配件如何准确的送达生产线上的上百个消耗点,2个问题的解决前提都是要保持低成本。

  2)全球化采购意味多个零配件厂商会同时向整车生产厂提供零配件;一个零配件厂也会提供多种不同零配件,甚至是向多个整车生产厂提供。如何在保证生产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当引入第三方物流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各零配件厂商将批量生产的零配件集中运送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一般离整车生产厂很近),在这一过程中,零配件厂商实现了集中运输和集中仓储,降低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将库中的零配件集中运送到整车生产厂,甚至可以直接送达生产线的消费点上。在这一过程中,整车生产厂将物流配送的任务交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对它一家发出物流指令,减少了实物流和信息流;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帮助整车生产厂监控库存数量。例如,零配件厂商SA、SB及SC向整车生产厂M提供零配件,M的生产节拍为每天10辆,第三方物流3PL加入前后的运送和仓储模式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2、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明确了第三方物流在汽车工作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后,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讨论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了。

  2.1、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3个层次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信息化、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作业及供应链信息整合。

  1)基础信息化需求依然是主流。这一层次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及共享,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决策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地信息。

  案例:国内某汽车物流公司,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增加,规模急速扩张。在业务数据管理和财务数据分析上无法适应急速扩张的业务,公司领导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开发了一套业务管理分析系统。将业务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了各个不同地点的业务点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业务走势分析、比例分析及利润分析等信息,有效提高了业务决策水平。

2)设计流程改造的信息化需求日益突出。这一层次主要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高优化的操作方案,包括仓储存取优化方案和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

案例:某中日合资F,主要从事汽车物流业务。其使用的仓库管理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将货位和部品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存储在系统内;可以清楚地显示部品的存储位置、数量及进出库时间;并且通过预先设定的算法,可以优化存取方案:包括优化叉车行动路线、优化仓储空间、优化作业人员操作动作及优化货车装载时间,使其仓库作业始终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运作之中。

  3)第3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韵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及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调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此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要注重与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功能,对数据的处理要注重资源整合功能和预测功能。例如零配件厂的库存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由整车生产厂的物流系统管理。

  2.2、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各子信息系统并提供全面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同时,物流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软件基础,应当加强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物流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都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数据交换技术(EDI)

  EDI就是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格式化,并通过机网络进行交换和处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标准的表单可以为企业的商务数据交换以及客户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不受地域的限制。采用EDI技术可以提高交易频率、减少信息处理的差错、节省库存费用及降低贸易成本;但对基于互联网的EDI通讯应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2.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它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这组数据可分布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上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可以通过网络执行全局应用。图4为分布式数据库示意图,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一些物流企业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可以提高实时化水平。

  2.2.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是研究模拟人类智能活动以延伸人类智能的。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面向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它存储有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构成知识库),并拥有类似于专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机制(组成推理系统)。系统能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并运用知识进行推理,作出决策和判断,其解决问题的水平达到专家的水准。利用物流专家系统软件,可使物流决策更加快速和科学。汽车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中应充分重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研制开发。

  2.2.4、国际互联网技术

  依托国际互联网,物流企业可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动发布信息进行宣传以扩大企业影响力,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企业内部网络(Internet)是一种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它可以使企业实现内部信息共享,让企业经营决策者动态和实时地进行物流管理,集约地实现物流功能。

  2.2.5、其它物流信息技术

  我国的汽车物流企业水平并不一致,既有传统的仓储及运输企业改制而成的物流企业,也有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延伸而形成的物流企业,还有近年来成立的个体和集体物流企业。因此各个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加快运用信息化技术,诸如条码技术(BC)、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快速响应(OR)、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订货系统(EOS)及数据仓库技术(DW)等。

  2.3、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从需求层次上来看,3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要以信息化基础为起点,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的管理又要以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由于我国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势头都比较迅猛,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提供了信息系统后发优势的可能性。所以有的企业常常三步并作一步走,不否定有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企业处理不好,不能对症下药,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伤筋动骨。

  关键问题不在于计算机技术上,而是由于企业不能真正了解自己需要利用信息系统解决什么问题,不能提出明确的系统需求;同时,企业突然上了庞大的系统,却没有数据的积累,也没有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与之对应,也都会造成系统资源的浪费。

  从技术层面讲,很多企业都力求追求新技术和高科技,而没有充分考虑是否适合企业的需求。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只要是成熟稳定的技术,就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技术,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