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浅析
[摘要] 加快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其内涵及模式,来寻求我国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和主要措施。
[关键词] 企业 自主创新 措施 路径
一、企业自主创新的意义
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国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国家政策的大背景下,企业承担着我国品牌战略的重任。企业自主创新是技术与管理、经营和组织的良性互动与有机整合,不仅需要组织好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资源,而且要保证管理更有效率,使得所推出的新产品、新工艺更好地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把技术过程、管理过程、经营过程、组织过程有机地加以整合,谋求自主创新能力的最大化。
二、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及模式
陈佳洱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含义做了描述:一是强调原始性创新,即努力获得新的发现、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和更多的技术发明;二是强调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产业;三是强调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
三、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企业在自主创新思想指导下,实施往往是组合创新,即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组合创新的结果,使企业的技术资源和技术优势表现为集中与分散、内部化与外部化的对立统一。这既是企业自主创新路径的现实选择,也是发展家从技术引进迈向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选择。关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的组合创新,许庆瑞提出了四种不同组合方式:
一是高层次混合创新(方式1)。这种方式是以自主研究开发为主,以此为基础研究技术体系的基本结构,引进所需要的技术要素,实现全新的技术创新。二是高层次二次创新(方式2)。这种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先引进、通过消化吸收再进行二次创新的模式。三是自主型混合创新(方式3)。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1,不同之处是其引进源不是国外的高水平的技术,而是从国内的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引进科技成果。四是自主型二次创新(方式4)。这种方式类同于方式2,所不同的是其引进部分的来源是国内的技术和工艺,引进技术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所需的引进费用较少。
(1)自主创新不是一个泛化的概念,而是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战略决策的过程。
(2)自主创新是企业主导的创新活动,以内部研究开发或者说以原始创新为基础,内部研发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根本途径,没有企业原始创新活动,很难谈得上自主创新。
(3)自主创新是开放式的创新活动,是在自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原始创新与合作创新、引进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合作创新和引进创新。
(4)自主创新活动是组合性的创新活动,不是一般线性的创新过程,而是在企业处于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根据研究开发的需要,不断地进行原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创新之间的组合。
四、企业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主要措施
自主创新战略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高投入和高风险,为了成功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预期效果,企业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扬长避短,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最大限度地发挥自主创新战略的优势。
1.地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企业自主创新一般是指企业主营业务中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应该根据企业内外部条件,科学地制订和实施企业的战略,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并围绕主业,依托产品创新平台,实施自主研发。
2.充分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自主创新成果。自主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企业对其自主研发成果要及时申报专利,应该组织力量,加强研究开发、制造、销售等职能之间的界面管理,加大投入,促进研发成果的市场化,及时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
3.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组织学习,学习、积累和整合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和技术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此,一要实行自主型组合创新模式,在内部研发基础上,注重技术合作和技术引进过程中的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原有知识有效整合,丰富知识库,提高知识平台。二要积极参与产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延伸研究开发链,形成专有技术开发的技术基础平台,在共性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专有技术,保持可持续的自主创新优势。三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
4.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竞争的背后是国家之间力量的较量。发展家的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是“弱势群体”,其竞争对手跨国公司的力量非常强大,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往往还借助国家力量,通过提高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保护、限制技术输出、反倾销、反补贴等技术、贸易方面的政策措施扼杀和阻止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和占领国际市场,防止高技术输出。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在自身不断努力的同时,应该积极争取国家在符合WTO规则的前提下,在产业共性技术、财税、、贸易、政府采购、人才和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
[1]朱丽兰:知识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N].人民日报,1998,(7)
[2]陈佳洱:基础研究:自主创新的源头[N].光明日报.2005,(11)
[3]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出版社,20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