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关键词】企业管理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自美国管家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在《哈佛管理评论》中首次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之后,有关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就迅速成为企业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对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较多,但就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的、深层次的因素——企业文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将在这方面作出探索。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一直未能给出明确的界定。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Prahalad and Hamd,1990)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中的集合性知识(Collective learning),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多样化生产经营技术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知识。蒂斯、皮萨诺和舒恩(Teece、Pisano and Shuen,199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支柱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伦纳德·巴顿(Leonard-Barton,200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包括员工的技能、物理体系中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价值观四种形式的技术竞争力。
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又称为“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企业区别于其它企业且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具特色与优势的能力或特征。它可以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等众多能力要素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能力,也可以指一个企业所有能力要素构成的综合竞争能力或整体能力,它通过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表现出来。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企业所拥有的企业员工、企业文化、品牌与信誉、客户、营销等核心资源和资本及风险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人员管理能力等核心能力构成,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为企业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系统体系,其中包括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本要素。一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优化出来的群体意识。二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员工和企业的行为,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所以,对企业价值观的讨论,不仅是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也是企业管理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企业的发展最终是受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三是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成员对企业、企业行为与企业各种活动成果的总体印象和总体评价,反映的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承认程度,体现了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企业形象包括人员素质、企业风格、人文环境、发展战略、文化氛围、组织外貌等内容。
三、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1、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是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最广泛的因素。它一方面影响企业员工、品牌与信誉等企业核心资源;另一方面对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形成、提升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IBM咨询公司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研究表明:“建立适应知识的企业文化是世界500强的共同特征。它们出类拔萃的关键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其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则根植于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之中。”
2、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1)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的发展依靠三方面的积累:第一是人才积累,第二是知识积累,第三是经济积累。其中经济积累靠人才积累和知识积累,人才是知识的载体,而企业文化是影响人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和欲望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企业文化培养员工服务社会、奉献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并辅助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管理模式,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且这种影响力是持续和长久的。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员的加盟并留住自己的人才。
(2)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企业管理根植于文化,企业文化应用于管理。”一方面企业文化的产生受到管理理论发展的催化,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理论丰富了企业管理理论的内涵。如果说从传统管理阶段到管理阶段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从科学管理阶段到文化管理阶段则是企业管理的第二次飞跃。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文化理论是管理思想理论发展的第四阶段。企业文化变革能够推动管理创新,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文化变革影响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累死人,文化管人管住魂”就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3)打造优质团队。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如何发挥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互相协作、同心同德,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并肩作战,就成为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员工中倡导集体主义观与协作精神,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意识,强化企业的凝聚力,使其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共同奉献。美国学者哈里斯和莫兰认为“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风格正在被逐渐取代和重新定义,因为它们在新的工作文化中变得不合时宜和效益不佳”。
(4)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企业灵魂,简单的模仿、接受、记忆、重复只能导致落后。影响企业创新的因素很多,如创新意识、创新机制、创新人才、技术能力、设备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创新意识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没有创新愿望,一切创新活动都不会发生。为了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个公平竞争、崇尚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创新氛围,给员工充分信任和更多的锻炼机会并允许其犯错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文化对创新的影响还表现在:随着企业文化的发展会改变员工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从而对企业创新方式和思维模式产生较大影响。
(5)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核心,它通过“文化”传播企业的价值观、经营宗旨和企业目标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许多“大众消费品”来说,由于技术已成熟,不同公司的产品在基本质量上已经大同小异,质量、价格差别化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需要,影响顾客购买商品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形象和服务,因此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是企业形象与服务的竞争。企业形象成为企业走向市场特别是走向国际市场的新“护照”。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内企业纷纷导入CI(CorporationIdentity)设计,希望通过企业识别系统(CIS, CorporationIdentitySystem)来提高和展示企业形象,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留下持续、独特、良好的印象。企业识别系统由企业理念识别(MindIdentity,简称MI)、行为识别(BehaviorIdentity,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Identity,简称VI)三个系统构成。其中MI是CIS的基础和基本精神所在,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资产,是企业不断成长的根本驱动力。 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以人为本,坚持和落实观,创新理念,更新观念,努力构建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营造一个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的发展环境,将“以人为本”贯穿于企业求才、用才、激才、育才的系统工程。贯彻人性化原则,人性化管理重视人的本质和个性发展,其内涵是:注重员工的存在,鼓励员工的参与,尊重员工的情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员工的价值实现。加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创建学习型组织,切实转变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从过去注重物质基础建设,向注重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转变。
2、建立机制,理顺关系,将现代企业文化具体化为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没有制度文化,就没有严谨的秩序、有效的管理;没有精神文化,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信念;没有物质文化,就没有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后劲。只有三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企业生机勃勃,永葆企业生命力。建构现代企业文化,关键是构建制度文化,使企业的每一名员工都有一个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作为制度文化,不能单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必须从企业员工的社会需要和心理需求方面来构思、设计和建立。
3、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加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吸引一流人才,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企业文化同加强企业管理相结合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将企业文化构建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建设相结合,形成有利于选拔素质高、懂管理、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营造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浓厚创业氛围。二是将企业文化构建与组织企业经营相结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壮大现代企业品牌形象,探索企业管理制度变革,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企业文化构建与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相结合,发挥企业员工的主人翁精神,调动企业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员工的潜能。
【】
[1] 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 周三多:管——原理与方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 范喜贵:无形·有形:企业文化:管理的第四阶段[M].科学出版社,2002.
[4] 郭国庆、成栋:市场营销[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 张国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扩散:一种战略协同的过程[J].经济管理,2001(20).
[6] 方统法: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识别[J].经济管理,2001(20).
上一篇:浅析企业领导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