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建及其力学模型分析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7-01
论文摘要:基于要素供给主体的性质是否具有营利性,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要素划分为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要素。其中,营利性因素对提高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贡献率更高。这些要素在现实中表现出的优劣状态,对创新活动作用方向不同。由此,构建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受力结构模型,基于模型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随着知识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倍受关注的一支经济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由科研人员领办或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它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成长和高收益的特征。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创新进化能力较弱,其创新与发展往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很多国家纷纷构建起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体系,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实现其良性发展。
一、相关研究简要回顾
目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两个特点:(1)创新支持体系内容主要集中在财税政策、法规和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尤其集中在政府提供的各类要素方面。(2)创新支持体系功能定位主要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向,是一类非营利性质行为或活动。由这两个特点决定了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非营利性的支持体系,该支持体系扶持了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创新支持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效率不高,致使创新资源得不到更有效的利用,目前这一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我国创新资源极其有限,如何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以有限的资源扶持更多高科技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这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这要求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探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问题。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要素构成,包括财税、融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社会文化因素、企业孵化器、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这些要素来自于不同供给主体和运营主体,有的由政府提供,有的由企业提供。由于供给主体组织性质不同,要素供给目的会表现出很大差异。例如,财税、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各级政府组织,其目的是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风险投资、社会中介服务等要素的提供者是营利性组织,其目的是通过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需要的要素或服务最终获得利润,具有较强的营利性。组织理论表明,组织的性质与存在的目的不同,其运作机制与运作效率也迥然有异。因此,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各构成要素的供给主体性质不同,其供给目的存在差异,这直接导致了每类要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根据要素供给者不同目的,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两类:公益性要素和营利性因素。
(一)公益性要素
公益性要素的提供者不以赢利为目的,只是为了形成一个更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或提供更有利的发展条件。这些要素的存在状态及变化状况直接影响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是否有利。
具体包括由政府提供的政府政策、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政府性要素和由当地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要素两大类。
1 政府性要素政府只是经济活动的宏观管理者,而不是直接参与者。政府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支持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而且,它只能是也必须是针对全部企业或全行业企业,而不是某一特定的企业或某一类特殊企业。因此,其典型特点是公平、公正,具有较强的公益性。
2 社会历史文化因素一个地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构成了该地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整体环境。该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如多年积淀下来的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进程、业已形成的产业结构、企业社会及商业协会发育状况、该地区的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程度、政府与企业的合作程度等,这些要素的状况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些要素在短时期内不易改变。
(二)营利性要素
营利性要素的提供者将提供这些要素作为自己的获利手段,其提供者可以是企业、私人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或个人等。具体包括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服务机构。
1 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又称为“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基金是针对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股权投资和资本经营服务,当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资本,实现增值后继续投入下一风险投资项目的金融资本。
2 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一般分为赢利性和非赢利性两类。非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政府和非赢利性组织创办,主要目的是为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赢利性企业孵化器一般由风险投资家、大企业和私人兴办,目的是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成长条件和环境而获取利润。笔者将这一要素置于营利性因素之列。
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但由于其规模小,资金技术实力有限,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目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4 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转让、技术论证等中介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的提供的各社会服务一般都是有偿的。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框架
基于上述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两种性质的技术创新支持要素,兼顾到企业内部创新体系诸要素,构建出一个包括三个层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一)企业内部创新体系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位于体系框架的中心。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各级员工的创新意识、企业的创新战略、创新机制、所拥有的创新资源、多年积淀下来的企业文化等要素决定着企业创新需求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若一个企业中这些要素状态非常有利,如创新意识强、创新战略目标明确、创新机制完善、资金人才等创新资源丰富、企业文化有利,或这些要素中的多数有利,则企业的创新动力强,创新活动频繁而创新成果多,否则创新动力会很弱,创新能力与创新水平也较低。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各类与创新活动有关的要素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也有可能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因素。 (二)外部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营利性创新因素的提供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提供各种服务,尤其是其中的企业孵化器和风险投资基金机构是通过孵化成熟的企业然后将其高价售出而赚取利润。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些要素的提供者(机构)努力创造各种条件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促使其迅速成长。于是,营利性创新要素的提供者赚取利润的目的就会演变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的外在推动力量。营利性因素中企业孵化器、风险投资基金机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素只要是产业化运营的,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就存在,只是推动力的强弱与这些要素产业化运营的状况有关。
(三)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创新支持体系
非营利性创新因素构成了企业创新活动的外部环境。这些要素若表现得好,就会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拥有一个规范、秩序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流向该领域或行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引导力量。这些要素若表现得不好,则意味着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环境非常不利,会增加创新的难度,成为束缚其创新活动的绳索。
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力学模型及分析
若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及所在系统比喻为一个在斜坡上滚动的球,它在斜坡上上下滚动时受到多方力的作用。这些来自不同方向的力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
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中的若干要素,如企业中领导者的创新意识较强、创新机制完善且有激励力、创新资源丰富、创新战略明确、创新氛围浓厚等,意味着企业动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企业自身强大的创新动力会拉动企业走上不断创新的道路,因而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动力。相反,当企业内固有的氛围排斥创新、领导层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资源不足、企业创新机制不合理等,则会阻碍企业的创新活动,至少会使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停步不前,成为企业创新活动的阻力或惰性力,用A表示。对于处在斜坡上的企业而言,A表现为一个向下的重力。由于企业自身的生存需求,企业创新活动成为一种必要手段,从而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撑力,用B表示。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代表了创新活动的外在推动力。各营利性因素作为一个产业发育得越成熟,其运作越规范,要素提供者营利需要越强,转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压力越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推,动力越强。该推动力用Y表示。
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构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在图2中表现为夹角a。夹角a越小,斜坡会变得扁平,企业向前滚动就会容易些,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越有利,企业也会更愿意进行各类创新活动;夹角a越大,斜坡会变得陡峭,企业向前滚动的阻力加大,表明创新活动的宏观环境非常不利,企业会减少或不进行创新活动。由于企业外部非营利性因素供给主体要考虑全民利益,因而与企业的利益不能总是同步,夹角a不可能为零。
据此,根据力的平衡原理,当满足x+Y=A·sina时,企业创新活动在各种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即企业保持原来状态,没有任何变化发生,也就是企业处于创新活动的抑制状态。
当a趋近零时,即环境极端有利时,表明环境对企业的约束力量几乎不存在了,企业创新活动中的速度取决与x+Y,企业处于创新状态;当a趋近90°时,即环境极端不利状态,企业生存困难,无力创新。
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在两方面受制于宏观外部环境,一是营利性因素的供给主体本身的受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创新主体有权决定是否接受企业外部营利性因素所产生的推力Y,只有x>A·sina时,创新主体处于创新状态时,Y才会被创新主体接受。
五、结论与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由多方面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有营利性的,也有公益性的。要素存在的目的不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在创新体系力的模型中表现为不同方向的力,这些力的综合作用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总体环境。为了更好地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加强企业内部创新体系的优化,尤其是应在加强企业内部创新动力,减小企业自身惰性力方面做好工作
主要应着力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育、企业创新激励机制与企业创新型文化的建设方面。这其中关键在于企业家自身创新精神与素质能力。尽管,企业内部创新体系不是创新支持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却是创新支持体系作用于企业创新活动的介质要素,没有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与能力的配合,外部环境再好也只能推动企业被动创新,会削弱创新支持体系功能与作用。
(二)在营造和建设创新支持体系时,应该区分不同性质的因素,分别对待
非营利性因素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导创新资源的合理流动,需要做到完善、规范、公平、公正。而营利性因素,其营利的目的会推动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其发展路径。
(三)大力推进营利性支持体系各要素的发展
要看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中,非营利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要远远高于营利性因素。今后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体系过程中,应突出和大力发挥营利性因素的作用。这需要做到:一方面应转变观念、创造环境,促进各类营利性因素实现企业化运营,真正将每一类要素做成一个强大的产业;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其短视行为,规范其竞争行为,促进良性发展。
上一篇:浅论超越预算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