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和谐、生态的社会审美风尚

来源:岁月联盟 作者:杨军林 时间:2010-08-31
  内容摘要:人居环境与社会审美风尚关系密切,当前和谐、生态已成为我国社会审美风尚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我们深信在新的社会审美风尚的影响下,人居环境艺术将展现一种新的天地。
  关 键 词:社会审美风尚 人居环境艺术 和谐 生态
  
  一、人居环境艺术与社会审美风尚的关系
  
  人居环境艺术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它使人与器物、人与环境,人与文化有机融合,互利互补。既带来了人居环境的功能使用价值,又使环境中的人有愉悦、有寄托、有保障、有激励、有审美,人居环境艺术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步,使人们在精神上、情感上向“真、善、美”的境界升华。所以说人居环境艺术是经过设计的空间艺术,是社会审美风尚的表现媒介。人居环境艺术的审美情趣反映了社会审美风尚的本质,是社会审美风尚美学思想、理念以物化的形式体现在人居环境艺术之中。今天和谐、生态已成为我国社会审美风尚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我们深信在新的社会风尚的影响下,人居环境艺术将展现一种新的天地——它不仅美化、保护了人类环境,而且美化了人类自身。这个时代正以“和谐、生态”作为21世纪的主题,反映在空间艺术上就是追求和谐的居室空间,生态的人居环境,这种追求将促进人居环境艺术在一个新时代的复兴和繁荣。
  
  二、社会审美风尚与人居环境艺术的多元化
  
  人们居家而生活,其审美情趣必然会反映一定的生活模式,人们将已有的审美习惯或潜在的审美情趣寄托在人居环境设计中,使其生活的室内空间、室外空间不仅仅满足一般的物质功能需求,还通过空间规划、界面装饰、室内外环境绿化、家具设计及陈设等具体的设计手法来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这就表明了人居环境艺术能充分体现这个社会的文化、、民族情感及审美风尚。社会审美风尚作为一种贴近人们生活的美学理念,其审美情趣必然会反映在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它的发展导致了人居环境艺术潮流及其风格的产生。实践表明,一个时代的社会审美风尚的突破和解放,常常使人居环境艺术观念发生较大的变化。不同时代的社会审美风尚必然有其相对应的人居环境艺术观。
  1.传统的社会审美风尚与人居环境艺术观
  五千年华夏文明奠定了深厚的东方文化根基,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内涵,渗透着儒家、道家等流派的美学思想,以及由此衍生的社会审美风尚,所以说中国传统的人居环境艺术无不体现了华夏文明所呈现的社会审美风尚。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建筑平面布局多为矩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很少使用不规则的形状,在多个空间组合时,喜欢形成序列,就像写文章,必有起承转合,有头、有尾、有高潮。在空间分隔方面,多用虚拟分隔,以取得似分非分、似断非断、隔而不断的效果。传统的中国老百姓装修房间最喜欢采用含蓄的装饰手法,这反映出中国人偏含蓄,不喜直露的社会审美风尚。因此,民居建筑室内、室外的空间艺术设计中采用谐音、隐喻、象征等装饰表现手法,都是托物寄情、言志,表达美好追求的人居环境艺术观念。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艺术体现了千百年来“中庸、统和、对偶、不偏不倚”的社会审美风尚。它能间接地影响中国人居环境艺术的精神层面,深入研究这些精神层面所蕴含的社会审美风尚,将有利于了解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正确引导当代人居环境艺术的发展方向和文化内涵表达。
  2.当代人居环境的多元化
  当下,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日益多姿多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内涵及其美学理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表现人居环境不同的审美情趣,营造不同的人居环境艺术风格,也就顺理成章地形成了多元化格局。主要有以下几种风格:(1)风格。在喧嚣、噪声、玻璃墙幕光污染等越来越肆虐的今天,回归自然不仅是有识者的呼声和一种流行时尚,还成为不少人追求的梦想。在款式及色调上注重简约凝练,摒弃繁琐的线型,不取夸张的色彩,并巧妙地切割出开阔敞亮的空间,既有意境又有品位,使人们随意自如地享受只属于自己的休闲空间。(2)仿古风格。其审美情趣讲求古典美的雕饰和线型,比如床头的雕镂,桌面及柜门的线型,或如峰峦、流水,古朴而典雅,华贵而不俗,多以红木色为主调,亦有更显古拙天成的仿黄花梨色或仿楠木本色。颇有旧时深深庭院内的大家气派。(3)前卫风格。其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光和环境引进室内,即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用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各个界面,以此打破水平垂直求得空间变化。撕去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体现人居环境艺术的新奇前卫特征。(4)简约风格。即“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的审美风尚。简洁是室内设计中特别值得提倡的手法之一。他以简洁明快为主要特色,重视室内空间的使用效能,强调室内布置以功能区分为原则,家具布置与空间划分密切配合。体现了人追求的生态、环保的审美情趣。
  
  三、和谐、生态的社会审美风尚与当代人居环境艺术的追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高速的时代,人们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将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相应地对人居环境艺术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人居环境艺术所倡导和谐、生态的社会审美风尚,实质上是人居环境艺术所体现的社会审美风尚在当代科技、经济、文化等因素的推动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表明社会审美风尚所代表的美学思想与艺术观念,已经走出神圣殿堂,更加广泛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即实现了“艺术生活化”与“生活艺术化”的美学哲理,也就表明社会审美风尚正朝着一个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要深入研究人居环境艺术与社会审美风尚的内在渊源及影响,以及发生、发展,将更好地促进我们设计观念的更新。而致力于构建具有特色的人居环境艺术——未来中国的人居环境艺术应结合现代中国倡导的和谐、生态的社会审美风尚而拓展人居环境艺术空间。
  和谐、生态的人居环境艺术观就是运用当代的社会审美风尚和环境艺术理念,以人为本,对人居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自觉掌握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人居环境进行科学的设想和规划,是将“自然环境”“人居环境”“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生态环境”及“社会及文化环境”等诸要素在设计美学及社会审美风尚的指导下,使之符合人们视觉的、心理的、生理的和审美的需要,创造当代人居环境艺术特有的审美文化,引导人居环境健康良性地发展,为人们营造更加美好、和谐的理想家园。
  
  
  :
  [1]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2]牟跃.现代居室环境设计[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4
  [3]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李超德.设计美学[M]. 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 2004

图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