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计分卡对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启示
来源:岁月联盟
时间:2010-06-29

图1 企业平衡计分卡的框架体系平衡计分卡提供了将各种财务和非财务的业绩指标相连接的因果关系模型。这种模型虽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但已被学术界和工商界广泛接受。在各种版本的管理类、类、审计类教科书中,它作为一种计量工具帮助高级管理层对组织的总体业绩进行科学评价。在《财富》杂志评出的世界 788 强中,许多大公司都将这种模型用于公司的管理实践中,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把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当作一项新的咨询业务。 (二)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估的启示 基于平衡计分卡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较为成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中进行战略管理,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我国内部审计又亟需一种有效的评估工具来达成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的实施。因此,借鉴平衡计分卡理论精华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特定的绩效评估方案,对于评估和改进内部审计绩效,从而实现建立增加组织价值的服务型内部审计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应树立战略管理的思想。平衡计分卡要求内部审计评估指标的建立要从战略出发,围绕战略目标制定。这样就可以将以前查错纠弊的短期目标转到独立客观的鉴证与咨询活动,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长远目标上来
其次是重视非财务指标,以优化组织各个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协调整个价值链作为绩效评估的重心。在平衡计分卡中,内部审计将从事后审计转为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并重在参与式审计的管理目标上来。目标的实施要在各被审计的职能部门配合下进行,所设计的评估指标不仅考虑到影响实现目标的内部因素(加强审计),同时考虑到外部因素(被审计部门满意度),两者之间应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并且将事后评估(经济损失的降低)和事中控制(审计质量考核)向事前控制(审计人员整体的素质与创新能力考核)转变。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方案设计 (一)确定战略目标 随着内部审计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审计目标逐步深入,审计作用的日益扩大, 我们需要对内部审计的任务、使命、财务情况、以及怎样能让被审计部门满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由以前单纯注重查错纠弊转为关注整体服务,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如图

图2 战略目标与四个考察方面的关系 (二)四个层面的目标分解及指标设计 将内部审计的战略目标按照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进行分解,并对每一层面目标达成的因素进行考察:
财务层面:由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职能和特性,评估其绩效主要是看内部审计效率的高低,反映在内部审计成本的降低上以及预防和减少损失的幅度上。可用每份审计报告平均成本和内部审计人员人均成本等指标表示。 顾客层面:平衡计分卡在客户方面的内容应该真实地反映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为被审计部门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在其他职能部门心目中的形象如何。可用被审计部门满意度,审计建议接受率,审计成果执行率以及被审计部门反馈率等指标表示。在这一层面推动被审计部门满意的要素是内部审计的服务是否优质高效。因此,内部审计要把为其他职能部门服务的概念贯彻到内部审计的每一环节当中,通过不断细分,把为被审计部门服务的重要性明确到每一个流程,转化为审计部门内部的指标。使审计部门的审计都围绕其他职能部门这一中心,确保为被审计部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内部业务流程层面:重点在于对内部审计作出正确定位,并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原则,提高内部审计的效能。而为了确保内部审计有正确的定位,首先必须确定良好的内部审计模式,只有良好的审计模式才能保证内部审计执行中的独立性及有效性。同时内部审计要做到监督与服务的并举,需要坚持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转变到增加组织价值,改善组织经营的长远目标上,所以可以通过内部审计用于财务审计,经营审计,合规性审计,信息系统审计以及综合审计的时间比例指标来分析,同时还关注后续审计的开展情况来进行进一步地监控。当然整个流程是由内部审计人员来制定的所以审计人员素质与内部创新能力决定了审计流程的好坏。 学习与成长层面:关注的是内部审计部门创新、提高和学习的能力,与审计部门的价值直接相连,可用审计人员程度,审计人员培训的费用增长率以及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和方法的管理费用增长率等指标表示。在这一层面,创新和学习反映了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而人员素质的高低则反映了对人员的培训程度和学习氛围,这是审计部门可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创新与学习,才能使内部审计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使审计部门具备前进发展的动力。根据对内部审计部门分别在财务、顾客(被审计部门)、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可具体操作的战略目标的分析,为了有效地评估内部审计绩效从而设计
出对应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表1 内部审计绩效评估指标表
| 层面 | 战略目标 | 评估指标 |
| 财务 | (1)控制内部审计成本(2)预防和减少损失 | (1)每份审计报告平均成本(2)内部审计人员人均成本(3)内部审计成本占年度管理费用支出的百分比(4)损失降低率 |
| 顾客 | (1)被审计部门满意(2)服务质量高 | (1)被审计部门满意度(2)审计建议接受率(3)审计成果执行率(4)被审计部门反馈率 |
| 内部业务流程 | (1)内部审计正确定位(2)监督与服务并举 | (1)内部审计模式(2)用于财务审计的时间比例(3)用于经营审计的时间比例(4)用于合规性审计的时间比例(5)用于信息系统审计的时间比例(6)用于综合审计的时间比例(7)后续审计的开展情况 |
| 学习与成长 | (1)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2)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与方法 | (1)审计人员满意度(2)审计人员教育程度(3)审计人员持有职业认证的比例(4)审计人员年均培训时间(5)培训费用增长率(6)引进并应用先进审计理论与方法的管理费用增长率 |
下一篇:奔福德定律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











